侯遠麗,薛明青,宋金林
(南京市浦口人民醫院血透室,江蘇 南京 211800)
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對腎病晚期患者進行治療常用的方式,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影響透析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1]。其中,體重增加的控制即是對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療期間對治療依從性的重要評定指標。在治療期間,患者的體重增加應不超過干體重的5%,以將增長幅度控制在3%以內為最佳;一旦體重未得到有效控制,會較大程度地增加心力衰竭、高血壓、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不利于患者預后[2-3]。而為了提高患者的體重管理效果,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循證護理是在護理干預期間,以臨床經驗、患者意愿以及臨床科研結論三項結合,對證據進行獲取,作為護理決策的評定依據[4]。目前,該項護理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大專科疾病的護理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為探究將其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體重管理中對管理效果的影響,特對2021 年5月1 日—2022 年5 月1 日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 例患者的治療資料進行分析,現總結如下。
選取90 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納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1 年5 月1 日—2022 年5 月1 日期間入院,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兩組,每組各4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齡35 ~76 歲,平均年齡為(54·22±3·4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齡35 ~77 歲,平均年齡為(54·28±3·54)歲。組間患者基礎資料對比(P>0·05)。本研究基本流程已上交至院倫理委員會,在其批準下開展。參與研究的90 例患者均對本研究同意。
納入標準:(1)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標準,持續透析時間在半年以上,每次透析時間在4 個小時;(2)無嚴重營養不良;(3)患者病情穩定,具備正常的理解能力。
排除標準:(1)合并感染性疾病者;(2)合并精神疾病患者;(3)合并胃腸道疾病等;(4)合并營養不良者;(5)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包括常規健康宣教、做好飲食干預,叮囑患者適當運動等。
觀察組患者行循證護理。具體如下:(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以透析室護士長為組長,再選擇五名具備五年以上該科室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作為組員。全組人員共同接受循證護理相關內容的專業學習,使其對循證護理加深理解。(2)探尋循證問題:通過查詢資料,并結合以往工作經驗,設定了飲水、飲食習慣不當、家庭支持較少以及口渴三大問題。(3)循證支持:結合相關文獻對上述問題提出解決方案。(4)具體護理方案:①改變飲食、飲水習慣:對患者的液體攝入行為進行改變,讓患者在家中準備一個體重秤,做好每日自身體質量監測,每日監測時間應一致。指導患者計算每日進水量,即500 mL+透析超濾量/透析間隔天數+尿量。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長范圍在5%以內。飲食應清淡,做到低鹽、低脂飲食,嚴格按照上述標準控制每日攝水量。②增加家庭支持: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將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向患者家屬講解,告知患者家屬家庭支持對患者的重要意義,使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精神照顧,進而使患者能夠具備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③改善口渴感:指導患者通過漱口緩解口渴感,以含漱的方式進行漱口,含水一到兩分鐘后將水吐出,多次的漱口能夠在降低攝水量的同時緩解口渴感。也可以通過咀嚼口香糖的方式緩解口渴,通過口腔運動增加唾液分泌,進而使口腔干燥以及口渴感得以緩解,對患者喝水的欲望起到抑制作用。
(1)對比干預后患者干體重達標率。干體重指患者在未脫水、無尿潴留出現時的體重,患者在透析期間體質量增長未超過干體重的5%則屬于干體重達標。
(2)對比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評定依據為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從性量表,量表包括透析方案、用藥、液體攝入以及飲食四個方面,分別對應4 個、5 個、6 個、8 個評分維度,通過5 級評分法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定,分值越高提示依從性越佳。
(3)對比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嘔吐、心力衰竭、低血壓、肌肉痙攣、容量性高血壓)發生率。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干體重達標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觀察組患者干體重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干預后患者干體重達標率[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對透析方案、用藥、液體攝入以及飲食依從性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對透析方案、用藥、液體攝入以及飲食依從性評分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分,±s)

表2 對比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 <0.05。
透析方案依從性評分 用藥依從性評分 液體攝入依從性評分 飲食依從性評分組別 例數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5 10.33±1.12 14.82±1.43 17.65±1.98 22.52±2.32 14.29±1.43 18.24±1.98 22.34±1.44 25.98±1.87觀察組 45 10.34±1.14 17.25±1.99△ 17.66±1.99 26.33±2.76△ 14.31±1.44 21.86±2.54△ 22.35±1.45 29.61±2.54△t 值 0.042 6.652 0.024 7.089 0.066 7.540 0.033 7.720 P 值 0.967 0.000 0.981 0.000 0.947 0.000 0.974 0.000
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詳情見表3。

表3 對比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例(%)]
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如未能做好體重管理,體重增加量過高,會導致其容量負荷增大,進而誘發容量依賴性高血壓[5]。且體重增加量過高會引發治療期間超濾量過高,有效血容量減少,可導致血壓水平降低、肌肉痙攣等并發癥發生;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的耐受程度,導致下機時間提前[6]。造成該患者群體體重增長過快的因素較多,包括飲食、飲水、情緒及年齡因素等[7]。因此,為了預防患者體重過度增長,需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行體重管理。
本研究表明,干預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觀察組患者干體重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對透析方案、用藥、液體攝入以及飲食依從性評分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這提示,循證護理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效果。分析其原因為,循證護理在本研究中的實施是通過組建專業的循證護理小組,通過對循證證據的了解,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以及臨床實際需求制定專業的護理干預方案[8-9]。通過分析患者的病歷,對造成患者治療期間體重過度增長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確定相應的循證問題;圍繞確定好的循證問題,探尋循證依據支持;通過在萬方、知網等數據庫以及專業書籍中搜索相關文獻,找出相應的證據依據,并評估所找出的依據在臨床實踐工作中的適用性、可靠性;再結合患者對疾病了解情況、生活習慣等資料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體重管理[10-11]。本研究分析得出,引發患者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為飲水、飲食習慣不當、家庭支持較少以及口渴,圍繞這三個問題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飲食、飲水習慣,通過嚼口香糖等措施緩解其口渴感,并獲得患者家屬的信任、支持,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12-13]。多角度共同干預,能夠使護理干預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進而對體重的增長起到控制作用[14]。本研究還得出,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這與徐少波等[15]學者在《護理與康復》雜志中發表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間期體重增加管理的循證實踐》一文中相應觀點一致。說明良好的體重管理能夠使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風險顯著降低[16-19]。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行循證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干體重達標率顯著提高,患者對透析方案、用藥、液體攝入以及飲食依從性均得到提高,能夠有效降低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風險,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