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彬,楊春麗
(1·黃岡市中心醫院,湖北 黃岡 438000;2·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4)
腦卒中是一種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近年來此病患者逐漸年輕化。腦卒中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調查顯示,在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約占半數以上,治療期間應給予針對性的康復護理,以改善認知功能,提高生存質量[1-2]。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該技術是由計算機模擬的一種現實生活環境,可明顯增加患者康復訓練的樂趣,具有沉浸性、構想性的特點,患者的參與度較高[3-4]。為了研究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認知能力評估與康復系統在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特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9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10 例作為觀察對象,詳細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9 月期間黃岡市中心醫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10 例作為觀察對象,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各55 例。對照組中,男性32 例,女性23 例;年齡50 ~75 歲,平均年齡(64·39±1·03)歲;病程26 ~52 d,平均病程(39·65±5·02)d;其中腦出血患者12 例,腦梗死患者43 例。研究組中,男性33 例,女性22 例;年齡51 ~75 歲,平均年齡(64·89±0·69)歲;病程27 ~52 d,平均病程(39·63±4·95)d;其中腦出血患者14 例,腦梗死患者41 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首次發病,病情進入穩定期,且后遺認知功能障礙;(2)腦卒中后未失語,理解能力正常,可配合訓練;(3)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認知功能障礙非腦卒中引起;(2)配合度差,中途退出研究;(3)精神異?;虼嬖跍贤ㄕ系K;(4)合并嚴重的心肺疾病。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康復護理,包括知覺、注意力、記憶力、執行能力訓練,訓練方式為符號劃消游戲、短文復述、算數、堆積木等,每次訓練0·5 h,每天1 次,每周6 次,持續4 周。研究組在康復護理中應用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認知能力評估與康復系統,方法如下:儀器采用STB-110 型號虛擬現實系統,首先在虛擬環境下評估患者的聽覺、視覺、記憶力、執行能力等。例如,在聽覺、視覺及記憶力評估中,利用語言識別系統記錄患者針對特定場景的回憶時間(即時、5 min、20 min 等);在執行力評估中,指導患者完成特定游戲(射擊、切水果、打地鼠等);在語言流暢性評估中,指導患者在規定時間內說出特定水果、物品的名稱,根據語言識別系統采集患者的語言信息。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計算訓練:屏幕中出現一道計算題,上方為答案填寫方框及備選數字,指導患者在答案填寫方框中填上正確數字。圖片配對訓練:指導患者觀看屏幕中出現的圖片,在規定時間內配對相同圖片。障礙跑道訓練:指導患者通過踩動感應板使屏幕中的小狗圖像移動,幫助其躲開跑道障礙。采摘水果訓練:指導患者將屏幕中的水果從樹上采摘下來,并移入屏幕下方的果筐中。每次訓練0·5 h,每日1 次,每周6 次,持續4 周。期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并隨時調整。
(1)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5],其中包括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結構技能、抽象思維、計算力、定向力8 個認知領域,檢查項目共11 個,總分3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2)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事件相關電位P300 指標,包括潛伏期時長(單位ms)、波幅高度(單位μV)[1]。應用Key point 腦電誘發電位儀測定上述指標,潛伏期時長體現大腦對外界刺激的識別情況,波幅高度則表示大腦分析和編碼的反應速度。(3)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采取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滿分100 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四個標準,對應分值分別為>90 分、70 ~90 分、60 ~69 分、<60 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康復護理前,兩組MoCA 中的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結構技能、抽象思維、計算力、定向力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康復護理后,兩組MoCA 中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康復護理前,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MoCA 評分(分,±s)

表1 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MoCA 評分(分,±s)
組別 時間 注意與集中 執行功能 記憶 語言康復護理前 1.25±0.20 1.24±0.18 1.18±0.16 1.24±0.13對照組(n=55)康復護理后 2.01±0.19 2.16±0.15 2.52±0.21 2.69±0.25康復護理前 1.26±0.22 1.23±0.16 1.20±0.12 1.26±0.14研究組(n=55)康復護理后 2.89±0.23 3.05±0.31 3.05±0.22 3.10±0.18 t 值/P 值(對照組康復護理前后) 20.432/<0.001 29.119/<0.001 37.642/<0.001 38.163/<0.001 t 值/P 值(研究組康復護理前后) 37.981/<0.001 38.691/<0.001 54.749/<0.001 59.841/<0.001 t 值/P 值(組間康復護理前) 0.249/0.803 0.308/0.759 0.742/0.604 0.776/0.439 t 值/P 值(組間康復護理后) 21.876/<0.001 19.166/<0.001 12.924/<0.001 9.870/<0.001
續表

表1 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MoCA 評分(分,±s)
組別 時間 視結構技能 抽象思維 計算力 定向力對照組(n=55)研究組(n=55)康復護理前 1.15±0.21 1.24±0.15 1.16±0.21 1.23±0.16康復護理后 2.87±0.26 2.56±0.19 2.68±0.16 2.67±0.17康復護理前 1.16±0.24 1.25±0.16 1.17±0.23 1.24±0.18康復護理后 3.10±0.14 2.98±0.17 2.97±0.15 2.95±0.22 t 值/P 值(對照組康復護理前后) 38.167/<0.001 44.440/<0.001 42.698/<0.001 45.745/<0.001 t 值/P 值(研究組康復護理前后) 51.781/<0.001 54.958/<0.001 48.615/<0.001 44.614/<0.001 t 值/P 值(組間康復護理前) 0.233/0.817 0.338/0.763 0.238/0.812 0.308/0.759 t 值/P 值(組間康復護理后) 5.776/<0.001 12.217/<0.001 9.806/<0.001 7.469/<0.001
康復護理前,兩組事件相關電位P300 的潛伏期時長、波幅高度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康復護理后,兩組事件相關電位P300 的潛伏期時長均短于康復護理前,波幅高度均大于康復護理前,且研究組的這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事件相關電位P300 指標(±s)

表2 對比兩組康復護理前后的事件相關電位P300 指標(±s)
組別潛伏期時長(ms)波幅高度(μV)t 值 P 值康復護理前 康復護理后 康復護理前 康復護理后t 值 P 值對照組(n=55) 369.26±15.32 336.35±12.04 12.526 <0.001 4.30±0.15 5.32±0.25 25.946 <0.001研究組(n=55) 368.99±15.68 315.25±11.02 20.795 <0.001 4.31±0.16 5.89±0.31 33.586 <0.001 t 值 0.091 9.587 0.338 10.615 P 值 0.927 <0.001 0.736 <0.001
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8·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64%(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例(%)]
虛擬現實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一種,通過計算機網絡使用戶和虛擬對象在虛擬的空間里完成互動[6]。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在康復醫療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適用于注意力、肢體協調能力、記憶力、空間感知能力出現障礙的患者[7]。本研究結果顯示,康復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MoCA 中的各項評分均更高,P<0·05。提示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促進其康復[8]。P300 指標在事件相關電位中占據重要地位。研究發現,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以P300 潛伏期延長、波幅降低為主要表現。事件相關電位P300 的潛伏期時長、波幅高度常用于診斷、評估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9]。本研究結果顯示,康復護理后,兩組事件相關電位P300 的潛伏期時長均短于康復護理前,波幅高度均大于康復護理前,且研究組的這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有助于減輕認知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計算機系統、傳感器等創建虛擬世界,并指導患者親身體驗,使之處于視、聽、觸覺一體化的虛擬世界中,此模式可增加康復訓練的趣味性,有助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游戲訓練期間通過感官、思維等良性刺激,可提高正常腦細胞的興奮性,促使局部神經網絡功能重建,改善認知功能。此外,虛擬現實技術在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應用也較為廣泛。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8·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64%,P<0·05。提示在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中應用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認知能力評估與康復系統,能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故其對護理也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將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認知能力評估與康復系統應用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