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龍
建筑工程一旦發生滲漏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居住者的居住體驗與日常生活質量,還會腐蝕建筑物,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墻體開裂、建筑物倒塌等事故,對居民生命與財產造成威脅,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防水防滲漏是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采用有效的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提高建筑工程防水防滲性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順利進行。
在建筑工程中應用防水防滲漏技術,能夠保障和提升建筑工程質量。水分的侵入不僅可能導致建筑材料的腐蝕、霉變,還可能引發電氣安全隱患,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建筑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而優良的防水防滲漏技術能夠有效阻止水分滲透建筑結構,保護建筑物的內部和外部結構不受水害影響。通過應用先進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技術,可以顯著提高建筑的防潮、防霉和抗裂性能,提升整體建筑工程的質量。
此外,良好的防水處理還能夠減少后期維護的成本,為建筑物的長期穩定性和耐久性提供保障。因此,應用高效的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對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延長其服務周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建筑工程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在提升居住者居住體驗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過于濕潤的環境易滋生細菌和霉菌,尤其會對兒童和老年人等敏感群體的健康構成威脅。而良好的防水防滲漏措施能夠有效避免居住空間因水分侵入而產生的濕潤、霉味和墻面滲水等問題,為居住者創造干燥、舒適的居住環境[1]。
防水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防水效果的好壞。若使用的防水材料品質不佳或者不符合規定的標準,其耐久性以及防水性能將大打折扣,難以形成有效的防水層,從而導致建筑工程滲漏問題產生。
材料選擇不當也是造成滲漏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建筑結構和使用環境需要選用相應的防水材料。例如,屋頂和地下室由于受水壓力的差異,需要采用不同性能的防水材料。如果材料選擇不符合實際需要,即使材料本身質量過硬,也可能因不適應環境而失效。
材料儲存和運輸不當也可能影響防水材料的性能。如果在搬運或存放過程中防水材料破損、受潮或者長時間暴露于不適宜的環境中,都有可能導致材料性能下降,影響最終的防水效果。
設計方面的原因為:第1,設計階段對建筑物防水需求的評估不足是導致滲漏的重要原因。設計師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使用功能等因素,以合理規劃防水系統。如果在設計初期未能準確評估,可能導致防水措施不充分或不適宜,從而產生滲漏問題。第2,設計不合理或細節處理不當也會引起滲漏。例如,屋頂排水系統設計不暢、防水層與排水斜度不匹配、管道連接處的防水處理不到位等,都可能成為潛在隱患。第3,建筑物的結構縫、伸縮縫與窗戶、門等開口部位的防水設計不當,也是常見的滲漏源。
施工技術造成的滲漏主要表現為:第1,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不足是導致滲漏的重要因素。防水施工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如果施工人員對防水材料的性能、施工方法不熟悉,或者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都可能引發滲漏問題。第2,施工過程中對防水材料的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滲漏。例如防水卷材鋪設不平整、接縫處理不嚴、防水層厚度不均勻等,都會影響防水層的整體性能。此外,施工時未按照設計要求或防水材料的施工規范進行操作,也會削弱防水效果。第3,施工現場的濕度、溫度等環境因素會影響防水材料的性能和施工質量。如果在雨天或溫度過低時施工,可能會導致防水材料不能正常固化或黏結,從而發生滲漏。第4,施工監管不嚴格也是產生滲漏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施工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質量控制和監督,即使設計和材料都符合要求,也可能因施工環節的疏忽而導致滲漏問題的產生。
屋面滲漏通常發生在以下幾個關鍵部位:屋面排水系統、屋頂接縫處、穿透屋面的管道和設備基座周圍、屋面與立面的交接處。排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或施工不當,如排水口設置不足、排水坡度不夠,會導致積水過多,增加滲漏的風險。屋頂接縫處若處理不當,如密封材料老化或施工質量差,也容易成為滲水的通道。此外,屋面穿透部位是滲漏的高發區,因為這些部位需要特殊的防水處理,施工一旦不細致,就容易出現問題。另外,屋面材料老化也是引起滲漏的重要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水層防水性能可能因為紫外線照射、溫度變化和化學腐蝕等因素而逐漸下降。同時,屋面維護不當,如未及時清理積水和雜物,也會加速防水層的損壞。
外墻滲漏的表現通常包括墻體表面出現水漬、脫落或霉變,墻內可能出現潮濕、絕緣性能下降等現象。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建筑物的美觀性,還可能損害建筑結構,導致內部裝飾材料和家具的損壞。外墻滲漏問題產生的原因較多,如設計缺陷會導致防水措施不充分,而施工質量不達標會導致防水層施工不當,材料老化或損壞可能導致外墻的防水性能下降。此外,外墻接縫、窗戶安裝不當或建筑物沉降也可能引起滲漏。
當建筑外墻出現滲漏情況時,會導致建筑物內部空氣濕度增加,影響居住者的健康。長期的滲漏還會導致建筑結構受損,如鋼筋銹蝕、混凝土剝落等,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建筑物的安全。此外,滲漏還可能導致能源消耗過大,如墻體潮濕導致保溫性能下降,增加供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
廚房與衛生間是建筑物中給排水管道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因此也是滲漏問題的多發區。主要表現為墻面、地面潮濕,出現、水跡、霉斑,給水排水管道出現滴水乃至大面積漏水現象。廚房與衛生間區域空間相對狹小且通風情況相對較差,一旦出現滲漏問題,將會持續較長時間且難以處理和解決,導致廚房與衛生間區域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滲漏問題還會導致瓷磚空鼓、脫落,廚衛用具周圍密封膠變色、脫落。同時,潮濕的室內環境會滋生細菌與霉菌,影響居住者身體健康。此外,滲漏水可能滲透至鄰近的房間或樓層,導致更大范圍的損失。長期滲漏會增加維修成本,降低房屋的使用壽命和價值。廚衛滲漏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管道老化或安裝不當導致的水管漏水,防水層施工不規范或材料老化導致的防水失效,以及排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或堵塞引起的積水。此外,廚衛內較多的水汽和化學清潔劑的使用也會加速材料的老化,增加滲漏風險。
地下室滲漏的典型表現包括墻面或地面出現水漬、霉變,墻體或地坪涂層剝落,出現積水和混凝土腐蝕等現象。在嚴重的情況下,地下室內部可能會有明顯的水流或積水。地下室滲漏可能導致建筑結構受損,如混凝土剝離、鋼筋銹蝕,嚴重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濕氣和霉菌的滋生可能對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威脅。此外,滲漏還可能導致地下室內存放物品損壞,增加維修成本,降低地下空間的使用價值和舒適度。當地下室發生嚴重的滲漏問題時,甚至可能影響建筑地基的穩定性,增加各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地下室滲漏的原因通常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地下室四周及底部均與土壤接觸,外部地下水、降雨和地表水的壓力是導致其滲漏的主要因素。防水層設計不當、施工質量不佳、防水材料老化、地下室內部管道泄漏、排水系統不暢,都可能導致防水層失效。
屋面作為建筑物直接承受自然降水的主要結構,其防水防滲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屋面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應用,需要遵循科學合理的設計原則,選用優質防水材料,并嚴格執行施工規范[2]。具體如下:第1,在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屋面的坡度、排水系統的布局及建筑物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坡度設計要保證雨水能夠迅速流走,排水系統要確保水流暢通無阻,避免積水現象。此外,還應考慮屋面的熱脹冷縮、建筑物沉降等因素,設計合理的變形縫。第2,選擇合適的材料是屋面防水工程的關鍵。常用的防水材料包括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等。高分子防水卷材如聚乙烯丙綸或聚氯乙烯卷材,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防水涂料則應選擇具有良好彈性和黏結力的產品,以適應屋面的微小變形和裂縫。第3,應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和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屋面防水施工通常包括基層處理、防水層施工、保護層施工和檢測幾個步驟?;鶎犹幚硪_保屋面干凈、堅實、平整,無塵土和雜物。防水層施工要保證防水材料鋪設平整、無氣泡、搭接嚴密,特別是要在屋面穿透部位、排水口等易滲漏部位做好附加加強處理。保護層的施工要根據防水層材料的特性和屋面使用功能來確定,以保護防水層不受外部的機械損傷。第4,施工完成后,應進行嚴格的閉水試驗和定期檢查,確保防水層的完整性和持久性。通過綜合運用現代防水技術和材料,以及進行嚴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屋面的防水防滲漏性能,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外墻作為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防水防滲漏性能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室內環境的舒適度。外墻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應用,要綜合考慮建筑設計、材料選擇和施工工藝,以確保外墻的防水效果[3]。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外墻的結構特點和所處環境的氣候條件,預留適當的排水斜度和排水通道,確保降水能夠順利排出。同時,應考慮外墻材料的熱脹冷縮特性,合理設置變形縫,以適應溫度變化引起的結構變形。在材料選擇上,外墻防水主要采用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和防水砂漿等。防水涂料應選擇耐候性強、附著力好、透氣性佳的產品,以適應外墻長期暴露在外的環境。密封材料則需具有良好的彈性和耐老化性能,以保證伸縮縫和結構縫的密封效果。施工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徹底清理和處理外墻基層,確?;鶎悠秸?、干燥和清潔。涂刷防水涂料前,應對基層進行打磨和修補,以提高涂料的附著力。涂刷時要均勻涂布,注意涂層的厚度,避免涂層過薄或過厚。對于外墻開裂、接縫等部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如使用密封膠填充,并覆蓋一層彈性好的防水材料。要特別注意外墻窗戶、門框等穿透部位的防水處理。這些部位為外墻滲透高發區域,需要使用密封膠或防水帶進行嚴密封閉,確保無縫隙。施工完畢后,要對外墻防水層進行檢查并進行水噴淋試驗,驗證防水效果。定期檢查與維護可確保外墻的防水效果。
廚房和衛生間作為建筑住宅中水汽較為集中的區域,其防水防滲漏措施至關重要。這些區域的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要求嚴格遵守建筑防水規范,確保長期的防水效果。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廚衛空間的特殊性,合理規劃給水排水系統,確保水流暢通無阻。還應考慮防水層的連接和固定,確保無漏水點,預防因結構變形或沉降引起的防水層破損。在材料選擇上,廚衛防水通常采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自粘防水卷材或者液態防水材料等。這些材料具備良好的防潮、防霉變能力和較好的耐水壓性能,以適應廚衛區域潮濕的環境條件[4]。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徹底檢查和處理,確保無油污、無松動或空鼓現象。處理好基層后,需要進行閉水試驗,檢查是否存在滲漏點。施工時,防水層應做到整體連續、無接縫,對管根部位等細節處,應特別加強防水處理。防水層施工應分層進行,每層涂布應均勻,涂層間充分干燥后方可進行下一層施工。對于防水卷材的鋪設,應確保搭接處密封良好,邊緣壓實,無氣泡。在防水層施工完成后,應進行24 h 的閉水試驗,確保無滲漏發生。此外,防水層上方還應鋪設保護層,以防止后續施工過程中對防水層的損傷。定期的檢查和維護也是保證廚衛防水效果的關鍵。應注意檢查地漏、水管接口等部位的密封情況,及時修補損壞的防水層。
地下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常面臨著地下水位變化和土壤濕度影響的挑戰,因此其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尤為關鍵。地下室防水工程要求綜合考慮地質條件、建筑結構特點及使用功能,采用合適的防水系統和施工工藝,以確保長期有效的防水效果。在設計階段,應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評估地下水位、土壤類型和滲透性等因素,以便選擇合適的防水方案。地下室防水設計應遵循“以防為主,以排為輔”的原則,確保防水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并設置合理的排水系統,以防積水對結構造成損害。防水材料的選擇應考慮耐久性、抗滲性和適應地下環境的能力。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材料包括自粘防水卷材、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均具備良好的抗壓強度和抗化學腐蝕能力,能適應地下室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的要求[5]。施工過程中,首先要對基礎和側墻基層進行處理,確保其平整、干燥、無雜質。在防水層施工前,應在基層進行涂刷一道滲透性防水底涂,增強與防水層的結合力。防水層施工時,要注意層與層之間的黏結,特別是施工縫、穿墻管道及構造柱等部位。對于外墻面的防水,通常采用外貼法或外噴法,即在結構外側做防水層,以形成阻隔水分向內滲透的屏障。內墻面則采用內貼法,即在結構內側做防水層,以控制水分在結構內的傳播。施工完成后應進行閉水試驗,檢查密封性和防水效果。還應設置監測點,定期檢查地下室的濕度和滲水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
建筑工程裝修裝飾過程中會因建筑材料、自然環境、結構特點、施工技術工藝等方面因素影響而出現滲漏問題,影響居住者居住體驗的同時縮短建筑使用壽命,降低建筑安全性。因此,在建筑工程裝修裝飾過程中,應加強防水防滲漏技術的應用,針對不同滲漏區域,科學采用不同的工藝,以有效提高建筑防水防滲漏性能,保障建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