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益
非洲鼓入門、皮具制作、vlog制作、海派文化咖啡體驗……琳瑯新奇的“夜校課程表”讓人挑花了眼。據(jù)統(tǒng)計,2023年9月,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的報名當天,出現(xiàn)了65萬人同時在線搶課的“盛況”,熱門課程的名額幾乎“秒空”,甚至還有人在網絡上加價回收學習名額。
年輕人們紛紛走進夜校,宛如是對兒時去“少年宮”學藝的別樣戲仿,也仿佛是對未來進入“老年大學”的提前預演。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帶有提升文憑屬性的“夜大學”,正當紅的市民夜校更像是一處“一席難求”的大型興趣班。在這里,學員們擺脫了考學的壓力,不再為提升學歷而奮筆疾書,更多是徜徉在輕松愉悅的藝術學習與技能研習中怡然自得。
“下班以后,才是生活”,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宣傳視頻的開頭,赫然寫著這句簡潔有力的標語。作為市民藝術夜校項目的主要執(zhí)行單位,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以延時開放、公益性收費的模式,為18至55歲中青年群體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化藝術普及課程。
目前,上海市民夜校采取“總校+分校+教學點”的運維體系,業(yè)已提供了多處就近文化藝術服務場所。其課程內容豐富繁多,涉及舞蹈、聲樂、戲劇、曲藝、生活藝術、非遺等多個品類。在2023年秋季班的課程中,還新增了圍棋、橋牌、手語等“新鮮”課程,甚至還專門開設了針對外籍人士的中式點心、古典戲曲等體驗項目,課程一經開放,就遭“哄搶”。
聽起來頗具年代感的“夜校”,究竟為何在如今煥發(fā)出了別樣的生機呢?
越來越快的生活步調,讓我們對休閑方式也產生了新的要求。當兩點一線成了每日例行的活動軌跡,在庸瑣的日常之余,我們總想為自己尋覓一處能為生活多添些期待的烏托邦。生活在都市的青年人都希望能在下班后,短暫地逃逸現(xiàn)實、拋卻煩惱,期望能在娛樂活動中放松身心、徹底解壓。音樂、繪畫、舞蹈、陶藝、手作……夜校提供的課程內容,讓學員們得以在藝術美育的熏陶中尋回久違的“松弛感”。在每周一小時的課堂上,或耐心雕琢,或鉆研筆法,或專心吟誦,將注意力著眼于可把控的當下,進入可貴的“心流”狀態(tài)。
中青年群體“學藝”渠道少、成本高,而市民夜校恰好提供給了青年人學習“一技之長”的良好平臺。夜校邀請到的授課老師,大多經驗豐富、水平超群。相較于市場上的藝術培訓機構,夜校有師資力量的保障,學員對教學質量也更加信賴。再加之500元12次課的“親民價格”,很難讓人看了不心動。

在課程安排上,校方也從學員們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既開設了可供休閑娛樂的藝術課程,也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實用向”的進階課。在這個力求與時俱進、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曾經在校園習得的專業(yè)知識已不能完全滿足平日的需要,我們都迫切地想掌握更多技能來輔助自己成為“多面手”。方言教學、PPT制作、影視剪輯與特效、動畫設計、烹飪廚藝……都能為生活或工作帶來種種便捷。
與此同時,夜校也為青年人開拓了另一處人際交往的平臺。學員能在課堂上結識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齡人,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延展交際圈,這對渴望拓寬人脈、擁有豐富社交生活的青年人來說,同樣是極具吸引力的一大亮點。
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網絡平臺上檢索“夜校”的相關詞條,不難發(fā)現(xiàn),帶有商業(yè)屬性的“民間夜校”同樣蜂擁而起。
這些“民間夜校”并不依靠官方平臺與政府機構,大多由個人或培訓中心自發(fā)組織,通過在社交網絡上發(fā)帖,吸引“潛在學員”。往往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招生信息后,組織者便將有報名意向的網友拉進群聊,在群聊中與網友作進一步交流。
前來咨詢的網友,有的是因為“搶課失敗”,有的是因為市民夜校的授課地與自己的生活區(qū)相距甚遠,還有的是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想親自體驗感受“夜校”生活。
久而久之,在“夜校熱”的余溫下,“民間夜校”成了一種特殊的成人培訓機構,逐漸演替為“官方夜校”的增補。“民間夜校”在教學領域上與官方夜校的差別并不大,為“搶課失敗”的青年人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此外,“民間夜校”也依托于“在民間”的靈活性,針對學員的不同需求會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的課程。
既然打著“夜校”的名義,“民間夜校”在收費標準上也自然區(qū)別于市面上其他培訓機構,向著官方給出的“500元12節(jié)課”看齊。一般以500元作為一期的全部學費,為學員提供8至12次的課程。據(jù)了解,有的“民間夜校”為提高學員們的上課積極性,還會增設“全勤獎勵”。
“在民間”的優(yōu)勢,使“民間夜校”在與學員的溝通交流上更加密切頻繁。許多“民間夜校”會在群聊中先搜集學員們的意見,詢問諸多問題:想要學習哪些領域的技能、想要跟隨一位怎樣的老師、一期課程結束后想達成怎樣的水平……在得到學員們的直接反饋后,“民間夜校”會更有針對性地為學員設計課程、尋找老師。在師資方面,組織者大多與一些藝術培訓機構合作,或經由相關領域的老師推薦介紹,來為學員安排最合適的老師。
“民間夜校”尚處于萌芽初期,其未來的發(fā)展態(tài)勢還充滿未知。目前在各個城市活躍的一些“民間夜校”經營的規(guī)模也還有限,在規(guī)范經營與市場監(jiān)管層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jù)《2023百度成人培訓行業(yè)白皮書》顯示,成人興趣培訓的搜索量同比增速最快,達到38%,遠超于家庭教育培訓、學歷培訓、語言培訓等詞條,可見中青年群體對于興趣培訓的需求有著相當可觀的增量。
2024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吳鵬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市民藝術夜校將在今年春季班推出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在點位上將繼續(xù)擴容,課程也會更加多元,會格外關注時尚美學類、實用技能類課程的設計。
不只是上海市民夜校“一席難求”,全國各地也紛紛掀起“夜校熱”的狂潮,在晚上重歸課堂的風潮蔓延到了各個城市。在北京的夜校組織中,甚至還出現(xiàn)了“壁畫制作”“礦石收集”等冷門興趣的研習課,還有的城市,更是將當?shù)氐奶厣幕⒎沁z傳統(tǒng)等獨特技藝與夜校課程相結合,推出具有“在地性”的“新奇”課程:成都的“麻將課”、呼和浩特的“蒙古舞教學”、西安的“奇門遁甲”……
夜校為想要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們提供了“500元的試錯機會”,尤其是對于那些想要踏足新領域但不知道自己合適與否的人來說,用并不高昂的一期學費“試錯”,未嘗不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有人說,上夜校就像是把小時候沒上完的興趣班上完。這一代的中青年群體,在成長時期,大多接受著應試教育的訓練,鮮有機會能在學生時代全面投入興趣特長的發(fā)展,年少時所鐘愛的業(yè)余愛好,不得不為學業(yè)讓步。夜校的出現(xiàn),為“心中有憾”的他們,彌補上了從前的缺憾,讓如今經濟獨立的他們掌握了重拾才藝的選擇權。畢竟,“我們都有未竟的夢想,與無法付出的愛”。
如日中天的“夜校熱”,帶來的也是一種生活觀念的更迭,背后是中青年群體對于“8小時外”的關注,也代表著市民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白天上班,晚上學藝”,大家開始予以業(yè)余時間更充盈的安排,也更加重視美育對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下班后該做什么?”成了一句不約而同的集體發(fā)問,在忙碌的8小時外,同樣擁有著“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