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錢前全國人大代表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隨著全球形勢不斷變化,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種子作為戰略物資,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副主任錢前帶來一份《關于完善種業政策體系 打造核心科技支撐的種業企業“航母”》的建議。
錢前介紹,我國科研隊伍龐大,科研實力雄厚,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許多領域已處在世界第一方陣,比如水稻、小麥等口糧作物,種源百分之百掌握在自己手里,口糧單產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然而,種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為進一步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錢前建議,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打造一批種業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企業“航母”。
“從全球種業發展歷史看,企業是市場創新的主體,產業的每一次躍升,無不是由企業將突破性新技術帶到產業,引領產業重大變革,同時催生出像科迪華、拜耳等一批國際種業巨頭。”錢前介紹。
當前,新一輪種業科技革命興起,尤其在生物育種政策的春風下,我國種業產業化進程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深水區、開放新時期,目前已形成以國投種業、中種集團、大北農集團和隆平高科為代表的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
然而,與國際種業巨頭相比,我國種業創新主體作用仍發揮不足,在研發投入、產業規模、全球化布局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有7000多家農作物種業企業,其中中小企業占95%以上,排名前10位的企業僅占13.8%的國內市場份額;與國際種業巨頭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半以上市場、自主研發能力突出的格局,形成鮮明對比。”
針對我國種業企業長期以來“多小散弱”“多而不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核心知識產權缺乏等問題,錢前建議,借鑒國際領先種業企業發展路徑,鼓勵和引導金融資源向種業傾斜,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種業企業聚集,支持國投種業等資本實力雄厚、歷史負擔較小、投資意愿強的種業重點企業集團加大行業并購整合力度,承擔國家科研專項或聯合投入設項,重點發展生物育種前沿和交叉產業技術,盡快搶占新賽道,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硬核科技,持續增強企業產業影響力和主體發展能力,進一步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打造業務涵蓋研、育、繁、推全產業鏈的種業企業“現代航母”。
錢前介紹,我國科研力量布局分散,難以開展高水平大研發、支撐大企業。
“我國80%的種業創新資源和絕大多數科研人才集中于科研院校,但我國各地各系統的科研院校研發力量較為分散、資源統籌不足,科研資金渠道復雜,資源浪費、創新重復、無謂競爭時有發生。”他進一步解釋,其中表現尤為明顯的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支撐種業創新應用研發的中國農科院等優勢科研機構,與各地農科院資源統籌互補、協同攻關的效果不佳。
在錢前看來,科研力量的布局分散,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型種業企業的集聚科技創新支撐。
對此,錢前建議,加強集智攻關的力量。一方面,進一步統籌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種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集中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重點農業大學和地方農科院所等優勢種業科技創新人才和資源,整合科研資金投入渠道,突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緊盯創新前沿,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在條件成熟時,整合中央和地方農科院,形成國家級、省級、地區級,央地協同、上下貫通、集中指揮、優勢互補、作戰梯次分明的新型農業科研系統布局,有組織有目標地進行種業科研大聯合、大攻關,源源不斷地為種業企業輸出生物育種等硬核核心技術。
錢前建議,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打造一批種業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企業“航母”。
經過長期調研觀察,錢前發現,我國種業企業盈利能力和資本實力薄弱,缺乏科研投入的實力和動力,科研供給主要來自科研院校。然而,現階段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基本局限在交易型的品種權轉讓方面,普遍缺乏以產業實際需求為導向,貫穿研發全過程、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產學研”合作,科研與產業發展存在“兩張皮”的問題。
針對該問題,他提出,引導種業龍頭企業與優勢科研機構構建長效、深入的產學研合作體系,構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市場需求,以產業為導向、聯結緊密、運轉高效的產學研聯合攻關體系。突出種業龍頭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引導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和風險控制機制,調動科研機構積極性,加強科研企業在育種平臺、種質資源、育種技術等方面的共享,讓科研院所的資源“活”起來,鼓勵科研人員“為企業育種、到企業育種”。
“以‘企業出題、科研機構答卷、揭榜掛帥等方式對企業在科研創新方面的技術瓶頸進行重點攻關,快速縮短我國種企與國際先進種企自主創新能力的差距,服務種業全產業鏈創新發展。”錢前說。
最后,錢前表示,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全球農業良種重要市場,要鼓勵種業企業主動“引進來”和“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優質創新資源和技術,通過海外投資并購、項目合作等方式開發海外市場,鼓勵種業企業到國際市場試水,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因此,他建議,加強海外種業經營政策研究、指導和服務,為種業企業探索海外市場、擴大國際交流搭建橋梁;鼓勵充分利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政策優勢,搭建種業企業“走出去”合作交流平臺,“抱團”開拓國際市場,避免單打獨斗、低效競爭;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國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育種創新營造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