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李瑤全國政協委員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我國綠色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政策支持體系尚不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相對單一,信息不對稱、標準不健全,導致綠色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存在一定難度。”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貴州省委會主委李瑤說。
李瑤認為,我國綠色金融有效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關鍵就是如何構建科學有效的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持體系。要通過政策引導、制度性安排與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構建可持續增長的綠色經濟體系,才能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李瑤提出,要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包括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強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宏觀政策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等;完善綠色金融的標準體系、信息體系、評估體系及組織體系;創新生態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一系列精準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不斷開創綠色產業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
她建議,一是通過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等融資模式為生態項目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建立綠色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產配置、強化環境風險管理,進一步優化綠色金融推廣考核要求等。二是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或綠色支行,單列信貸規模、制定差異化的信貸審批流程和風控體系、降低貸款利率,并在監管和考核方面給予適當的靈活性。三是持續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尤其加快建設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業務的操作標準,引導資金真正投向具有環境效益、減排效益的項目。四是完善對綠色金融活動以及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影響有效性評估,推動地方綠色產業標準數據庫建設。五是完善綠色項目信用信息體系,推動金融機構、證券發行人、公共部門分類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和規范性,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建設統一的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實現跨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企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信息與金融信用信息共享,為綠色生態項目融資奠定良好信用基礎。
貴州素有“公園省”美譽,最大的發展優勢在于良好的生態環境。2017年,貴州獲國務院批準建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2022年,貴州貴安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通過人民銀行總行驗收評估,成為全國首批五省八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