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張朝暉全國政協委員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地開展,有些視障人士也希望參加馬拉松,但這對他們是巨大挑戰。去年10月,盲人作家陳光炅在成都馬拉松中首次挑戰全馬,在黑暗中奔跑42.195公里,幫助他的是4名陪跑隊員。
在全國多地,幫助視障人士走出家門鍛煉成為一種新的青年志愿服務方式。“助盲跑志愿服務項目帶領視障人士在藍天下奔跑,幫助視障人士提升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使他們得到更多社會關注和認可,推動實現殘健共融?!比珖f委員、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黨委書記張朝暉表示。
對于盲人來說,走出家門鍛煉身體非常重要。很多盲人長期居家,身體素質逐漸降低,社交圈很小。如果參加馬拉松,盲人可以在比賽及平日訓練中鍛煉身體,改善社交,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已有一些志愿者在行動,如北京的何亞君助盲團。團隊每周三、周六例跑,經常參加的視障人士200多人,志愿者人數達3000余人。
在張朝暉看來,助盲跑志愿服務項目帶領視障人士在藍天下奔跑,把幫助盲人變為帶動盲人、陪同盲人,志愿者們感受到視障人士的獨立、堅強和樂觀,提高跑步積極性和持續性,收獲身心健康。與視障人士攜手同行,給盲友帶來了良好精神面貌,讓他們得到了更多社會關注和認可,推動實現殘健共融。
經過長期跑步訓練,許多視障人士有跑馬拉松的能力和需求。張朝暉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面臨的困難是馬拉松名額是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視障人士有“跑馬”的能力和意愿,但他們報名的賽事,中簽的是極少數,尤其像北京馬拉松、北京半程馬拉松等熱門賽事。
在跑步訓練及比賽中,盲人需要支持。這種支持不能是一時一地的,而是長期持續的支持和幫助。要讓這種關愛持續,就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給予助盲跑志愿者及服務項目合理的支持。張朝暉希望,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提供或完善助盲跑志愿服務所需的配套設施,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場地免費使用等相關規定。
張朝暉建議,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各方面,協調賽事組委會,從支持殘疾人事業、支持志愿者事業的角度,充分考慮視障群體參賽的特殊需求和現實合理性、可行性,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視障人士和陪跑志愿者一定數量的免費參賽名額,以定向公開抽簽等方式向各類助盲跑志愿服務組織提供。
在他看來,可以從北京開始對助盲跑項目加大支持。北京馬拉松賽事資源豐富,共有北京馬拉松、密云馬拉松、通州馬拉松3個全程馬拉松及北京半程馬拉松、平谷馬拉松等。北京的助盲跑志愿服務在全國走在前列,如果能在這方面率先作為,必將對全國各地產生良好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