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劉旭光全國政協委員
黃河上游地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及國家公園設置最為密集區域,增強上游水源涵養補給功能,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劉旭光近年來一直關注黃河四川流域的保護情況。
劉旭光表示,四川省作為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補給地和國家重要濕地功能區,境內黃河干流實現了出川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141億立方米,每年為黃河干流枯水期和豐水期分別貢獻了約40%和26%的水量,是“中華水塔”重要組成部分,在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然而,劉旭光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四川自然生態系統依然敏感脆弱,草原沙化、退化等情況突出,存在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綠色發展模式尚未建立、生態產品價值難以有效實現等問題。
比如,若爾蓋國家公園擬建區內退化草地超過3000平方公里,沼澤濕地退化250余平方公里,沙化土地740余平方公里,局部已喪失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
他指出,目前,四川段內水源調蓄能力不足,農村供水保障程度不高,防洪治理工程尚未實施,部分河流防凌汛問題突出,干支流岸線河道沖刷、侵蝕嚴重,洪旱災害時有發生,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面積的22%。
那么,應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從優化頂層設計角度,劉旭光建議,突出“頂層設計+經驗示范”,搭建好制度框架,采取“法典+單行法”模式加快生態補償法規體系建設;建立可量化的上中下游生態保護補償辦法,盡快開展上中下游、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之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劉旭光認為,要強化系統治理,一體化保護修復上游獨有生態系統,并加快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不斷提升上游水資源保障能力。推動上游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促進水源補給地高水平保護也應是題中之義。
他建議,可參照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在技術、人才、政策方面加大對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支持力度,保護高原高寒地區獨有生態系統。積極開展草畜平衡試點,以草定畜、定牧、定耕,加大退耕還草、退牧還草等工程實施力度,遏制草原生態退化趨勢,強化水源涵養功能。
在推動上游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促進水源補給地高水平保護方面,他建議探索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系統,推進生態系統碳匯交易;調整上中下游各地區合理分工,大力支持四川黃河流域發展高原醫藥生物、風光熱清潔能源、生態文旅、農牧產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產業,在推動產業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與生態保護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