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昊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論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勾勒出網信事業發展方向。十年來,網絡強國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作為經濟大省、互聯網大省,江蘇知責擔責、奮發有為,從網絡文明向上向善、防護體系可信可控、數字經濟全面發展、數字治理精準高效、開放合作共贏五個方面聚力打造網絡強省。今年1月,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乘數而上譜新篇——江蘇網絡強省調研行”活動,中央新聞網站和省、市重點新聞網站記者組團走進工廠學校、鄉村社區,感受江蘇網絡強省建設新氣象。
科技自立自強顯“網力”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考察時強調,要走求實扎實的創新路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培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不斷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自覺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須著力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紫金山實驗室在未來網絡、無線通信、網絡安全等科研領域相繼取得重大突破,先后發布10余項全球首個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成功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序列。實驗室建立了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并將6G技術創新性應用于5G系統,實現頻譜效率10倍以上的提升,極大增強了5G應用的可靠性和適用性;此外,還開辟了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新范式,研制“蓮花哪吒”云平臺、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等創新成果,發布國際首個面向全球常態化開放的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NEST,“促進擬態防御、數據加密等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寫入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在不斷推動技術攻堅的同時,江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步伐。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是我國在通信與信息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江蘇省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未來網絡”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深海空天開發等重大方向共同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時代的“國之重器”。未來網絡試驗設施著力攻克傳統網絡難以解決的技術瓶頸,初步具備“分鐘級”按需定制網絡能力、“微秒級”確定性保障服務能力、“千萬級”大規模多云交換服務能力和“TB級”智驅網絡安全防護。目前,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已經為100余家單位提供試驗驗證服務,先后與百度開展跨廣域大模型算網一體融合一體技術試驗、與華為開展全國首個8K運營級組播組網試驗等,積極賦能長三角一體化網絡設施、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示范標桿設施等新興應用場景。
點燃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江蘇聚力打造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的網絡強省,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努力建設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更好推動建設“數實融合強省”。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1.4%,新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家,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9年全國第一,數字基因已深深植入江蘇各產業發展脈搏。
作為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排頭兵”,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路徑,推出愛尚(ASUN)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省內外100多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節點應用的建設與運營。通過綜合檢測分析供應鏈管理、運營管理、倉儲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等環節的關鍵指標,實現“一碼聯萬物、一屏掌產業”。平臺賦能船舶海工、電子信息、紡織化纖、新能源、機械裝備等20多個行業的不同領域,為1000多家重點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公司承擔了全國60%的二級節點咨詢、建設與運營,探索出已知行業80%的標識解析行業應用,是全國首家標識注冊量、標識解析量雙過百億的二級節點,也是首家制造業企業接入超萬家的企業。
在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的智慧紡紗工廠,偌大的車間里紡織機運轉不停,AGV無人搬運車有序穿梭其中,只有幾名工人在巡檢作業。近年來,“智改數轉網聯”的實踐已經成為百年大生轉型發展的新亮點、效益增長的新引擎。2022年建成投產國內“十四五”第一個智慧紡紗工廠,是全國紡織行業首個運用5G數據傳輸技術和智能管理云平臺的工廠,具有生產在線監測、自動傳輸包裝、智能倉儲管理等功能,通過連接智能物流生產線、搭建自主可控云平臺、打造創新體系數據庫,生產效率提升約15%,噸紗綜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萬錠用工不到10人,單位人力資源成本僅為傳統車間的一半左右,實現運營智能化、裝備智聯化、制造數字化。
在加速推動數實融合的同時,江蘇深入實施“雙化協同”,不斷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作為全國首批雙化協同的試點城市,鹽城在全省率先出臺《鹽城市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22—2030年)》,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化轉型,發揮行業綠色化轉型對數字產業的帶動作用。
益海(鹽城)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糧食及其制品加工,年加工水稻18萬噸、米糠壓榨15萬噸。近年來,公司大力推動“綠色糧油高效智能數字化工廠”建設,以SAP系統為核心集成DCS生產系統、APS排產系統、TWMS倉庫管理系統等,實現自動化、數字化、綠色化管理生產過程。此外還通過余熱回收利用、使用光伏綠電等清潔能源,推動綠色化發展,累計鋪設光伏太陽能板3.4萬平方米,年發電量890萬度。
在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里,一座座風力發電機轉動不停,這是金風科技推出的分布式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項目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營模式,直接發電給園區的工業用戶使用,用電成本大幅降低,多余的電量通過用戶的高壓線路直接反送電網進行交易,提高了微網的投資回報率。項目自2015年運營至今,年均發電量約400萬度,用戶使用92%,用戶新能源占比約23%,為用戶每年節省用電成本40萬元以上,累計減少近3000噸碳排放,是全省第一個風光儲微電網,也是第一個實現盈利的微電網。
加快提升數字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江蘇聚力打造數字治理精準高效的網絡強省,在推進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上下功夫,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由點及線,連線擴面,加快提升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鄉村、智慧城市建設水平。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礎。2016年以來,南京市棲霞區在基層社區治理改革創新實踐中,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政社協同共治平臺——“掌上云社區”。在棲霞區馬群街道金陵驛社區,物業糾紛、電燈電梯、違章建筑、衛生整治和公共服務等社區治理層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掌上云社區”解決。智能機器人“小棲”成為了線上社工,24小時實時智能回復群內問題,定時一鍵發布各類宣傳資訊,讓服務更精準、更高效。社區同時探索打造了“‘驛萬家掌云+積分制”品牌項目,建立了“行為儲蓄罐”運行機制,廣泛動員居民線上注冊申領服務、線下實踐完成任務,獲得驛豆后進行積分兌換,各方力量一起行動,推動多元共治走向良性循環。
隨著互聯網事業的快速發展,如何對互聯網行業進行正確引導、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促進從業人員間的溝通交流?太倉市以黨建為引領,在蘇州范圍內率先啟用互聯網行業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集“互聯網行業黨群服務展示、數字經濟產業培育、網絡公益孵化、網絡文明素養實踐教育”功能為一體的互聯網行業黨建陣地。服務中心采取“1+1+N”立體化組織架構,整合資源推出“云上太倉”微信小程序,實施紅芯、引航、追夢、凝聚、融合五大黨建工程,通過信息化形式展示太倉市互聯網行業發展特色,構建黨建領航、共建共享、互通互融的互聯網行業黨建工作格局,面向全市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及全市網民提供黨群活動、群眾文體活動、公共服務、電商直播體驗等服務,成為黨建核心驅動、特色產業拉動、龍頭企業帶動、人才服務推動的專業化、特色化、區域化“兩新”組織黨建服務平臺。
在城市運行中,數字治理的作用也愈發突出。步入無錫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一塊大屏正在實時展示城市各個角落的情況,還可以隨時連接保障城市運行的各個部門。這塊大屏的背后,是32萬余路視頻資源,406路高空鷹眼、57種智能識別算法以及636個專題視頻預案的支持。無錫市城運中心依托海量數字裝備及資源,圍繞突發事項應對情況,持續進行智能算法專題監測和視頻預案輪巡監測,聯動16個指揮中心快速實現閉環處置,多維感知刻畫城市運行態勢。
當前,江蘇正加快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持續提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服務效能,率先建成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一站式”惠民服務系統,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省市縣三級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3.4%,數字化對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的支撐作用不斷凸顯。
數字引領“網”生活
江蘇目前網民數量超過6800萬,平均每天用網超過5.4小時,全省互聯網應用使用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江蘇將黨的群眾路線在網絡空間加以運用發展,不斷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讓群眾在學習、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在常州市新北區新橋第二實驗小學的“星巢”青少年網絡素養與網絡安全教育基地,學生可以借助體感游戲和多功能互動體驗室開展互動式網絡安全學習,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家長一起參與營造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蘇州市職業大學加快推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建有集教學、培訓、服務于一體的校內綜合實訓基地90個,擁有錄播教室和智慧教室18間,常態化多媒體教室361間,聯合社區建立游學苑101個,同時打造集學習、培訓、體驗、考核、認證等功能于一體的“蘇州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開放共享服務平臺,為全民數字素養提升提供場地支持。
此外,與數字相關的工作生活新場景也不斷解鎖。無錫市梁溪區成立“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實踐基地”,啟動數字助殘孵化項目,通過直接示范、互動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講授短視頻課程、廣告方向課程、電商運營課程、帶貨主播孵化等內容,幫助殘疾人掌握網絡直播帶貨相關技能。
自從2019年入選全國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后,蘇州在G端(政府、事業單位)、B端(企業、金融機構)、C端(個人)搭建了各類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生活繳費、醫療衛生、餐飲娛樂、交通出行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遍地開花”。在蘇州相城區的馮夢龍村,支持數字人民幣交易的無人售貨機、再生資源回收箱等隨處可見。商戶、農家樂、民宿、酒店等也都設置了數字人民幣消費體驗場景。2021年,馮夢龍村以數字人民幣的形式向1856位村民發放股金,這在全國農村是首創。據了解,2023年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累計交易金額突破2萬億元,發放數字人民幣貸款超2900億元,實現數字人民幣消費交易金額超400億元,累計落地場景110萬個。(作者單位:群眾雜志社)
責任編輯:包詠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