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
中國龍是威嚴與力量的化身,取飛禽走獸之長,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形象,在華夏九州大融合的歷史進程中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既體現了文明創新,也體現了民族團結。2024甲辰龍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指出,希望全國人民振奮龍馬精神,以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的干勁闖勁,開拓創新、拼搏奉獻,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以龍的精神加油干,意味著以龍的傳人的自覺為國為民,以魚躍龍門的精神開拓創新,以群龍騰飛之姿團結奮斗,從而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
以龍的傳人的自覺為國為民,匡正干的導向。中華民族以龍為圖騰,每個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回首往昔,中華民族開創、延續了值得每位龍的傳人無比自豪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艱苦奮斗、踔厲奮發,使中國脫離近代以來的苦難和壓迫,重新崛起,重現繁榮,使“東方巨龍”以自信自強之姿屹立于世界。直面當下與未來,作為龍的傳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增強政治自覺、歷史自覺和文化自覺,勇擔使命加油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回顧中華元典《周易》可以發現,龍被古人用來比喻自強不息、終日乾乾的君子,今天,傳承龍的精神、做龍的傳人,就是要以自強不息精神自我革命、以終日乾乾的態度自我反思,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上,心懷“國之大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工作導向,從而順應歷史潮流,堅守人間正道。
以魚躍龍門的精神開拓創新,增強干的動力。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鯉魚躍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魚躍龍門不是要當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權力,而是要積極提升干事創業的動力和能力。在古代傳說中,龍能上天入海,興云布雨,降福消災,是神獸、靈獸、瑞獸,神通廣大。發揚魚躍龍門的精神,就是要“望己成龍”,為國為民增長“神通”,帶來“祥瑞”,做出更大貢獻。在新時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亟須提升創新能力。發揚魚躍龍門的精神,意味著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以“上天入海”的智慧和勇氣破解高質量發展難題,跨越重重難關,以開闊的眼界、敏銳的嗅覺和靈動的身姿在廣闊的發展天地中取得更大作為。
以群龍騰飛之姿團結奮斗,形成干的合力。一枝獨秀不是春,群龍騰飛入夢來。中國夢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夢想,也必須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只有團結奮斗,萬眾一心加油干,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團結凝聚力量,以奮斗鑄就偉業,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華章;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畫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最大同心圓;要永遠把團結協作作為法寶,不斷譜寫新時代新征程各行各業發展的新篇章。只有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凝聚力量、群龍騰飛,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繼續創造新奇跡。(作者單位:江蘇省社科聯)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