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楊 峰,王慶莉
(1.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a 智慧化預防接種門診 b 免疫規劃科,山東 東平 271500;2.山東省東平縣中醫院外二科,山東 東平 271500)
糖尿病是一種難治愈的慢性病,患者需要終身配合用藥治療。糖尿病患者發病后可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還會引發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微血管和神經造成極大損害,甚至會威脅其生命安全[1]。糖尿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臨床在進行降糖治療的同時還要對患者的生活、飲食等進行科學的指導,通過綜合干預才能達到良好的控糖效果,確?;颊叩纳钯|量得到改善,負面情緒得到良好調整[2-3]。本研究收集2022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納入的7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協同護理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病例選取時間始于2022 年1 月,終于2023 年2 月,從這一時間段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抽選出7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協同護理),各35 例。納入標準:符合WHO 制定的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確診;年齡>60 歲;具備良好溝通、認知能力;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過敏體質;凝血功能異常;存在精神障礙或認知、交流障礙;合并阿爾茨海默病。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齡最小61 歲,最大80 歲,平均(71.36±2.44)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10 年,平均(5.44±1.05)年;體質指數(BMI)最小20 kg/m2,最大28 kg/m2,平均(24.02±1.33)kg/m2。觀察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齡最小61 歲,最大81 歲,平均(72.05±2.51)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11 年,平均(5.47±1.08)年;BMI 最小20 kg/m2,最大29 kg/m2,平均(24.15±1.3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開展常規用藥指導,口頭介紹藥物治療和疾病的相關知識,交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并發放宣教手冊,囑患者多學習和了解糖尿病的防治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給予觀察組協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協同宣教指導。協同護理模式下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共同參與,成立專業的護理小組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宣教方式采取面對面講解、視頻教學、發放宣傳圖冊、開展健康講座等方式。選擇恰當時機,利用查房、診療時等時間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重點講解糖尿病的病因、癥狀、危害、并發癥和防治措施,告知患者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叮囑家屬積極協助醫護人員進行監督,提醒患者按時用藥,并規范其日常生活行為。指導患者掌握血糖的監測方法,同時正確示范胰島素的注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2)協同心理疏導。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用藥,其心理負擔較重,易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負性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調整心態,掌握針對性的心理宣泄方法,克服心理障礙,積極引導患者樂觀、自信地面對生活,對治療抱有信心和希望。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組織病友間的交流,通過相互鼓勵提高治療的信心。同時,通過血糖控制良好的病友來激發患者的信心,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3)協同飲食生活指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均衡合理搭配,嚴格控制食鹽、糖、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多吃新鮮果蔬,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優質蛋白,盡量選擇低糖、低脂的食物(雜糧面等),切勿暴飲暴食,每餐吃七分飽即可。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表和就餐計劃表,按時按量就餐。嚴格要求患者戒煙戒酒,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指導患者根據身體狀況每天參與戶外有氧運動,適當的運動鍛煉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加速新陳代謝。注意戶外活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面包和水,避免發生低血糖。合理掌握運動時間和運動量,血糖控制不穩定者運動時需由家屬陪同,以防出現意外事件。(4)協同用藥指導。老年人患有糖尿病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協同用藥。以下是老年糖尿病協同用藥的一般指導原則,個體化治療方案,老年人的糖尿病治療需要根據其年齡、身體狀況、合并癥等因素進行個體化制定,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刂蒲撬?,老年人的治療目標是在安全范圍內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常規藥物包括二甲雙胍、磺脲類藥物、α-糖苷酶抑制劑等。合理使用降壓藥物,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因此需要合理使用降壓藥物來降低血壓,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的風險。常見的降壓藥物包括ACEI、ARB、鈣通道阻滯劑等。腎臟功能監測,老年人腎臟功能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在用藥過程中需要監測腎功能,以避免藥物對腎臟造成損害。如果發生腎功能不全,應相應調整藥物劑量。注意心血管風險,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心血管并發癥,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心血管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如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等。定期復查和隨訪,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血糖、血壓、腎功能等方面的檢查,以及接受醫生的跟蹤隨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病情的有效控制。
1.3.1 血糖水平 分別于護理前后檢測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1.3.2 心理狀態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Beck 焦慮自評問卷(BAI)和Beck抑郁自評問卷(BDI)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二者的分值均為0 ~63 分,評分越高說明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1.3.3 治療依從性 采用自擬的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治療行為、態度等,滿分10 分,其中10 分為完全依從,6 ~9 分為部分依從,<6 分為不依從??傄缽穆?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1.3.4 生活質量 采用36 項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該問卷從生理、情感、社會、物質生活四個維度進行評估,各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數據統計采用SPSS 23.0 軟件,計數資料用%描述,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 描述,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較(±s>)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5) 13.22±2.52 6.15±1.01 14.84±3.17 6.52±1.08 11.08±1.22 6.07±0.54對照組(n=35) 13.65±2.49 9.76±2.01 14.49±3.33 9.98±2.55 11.11±1.37 8.52±0.77 t 值 0.718 9.494 0.450 7.392 0.097 15.412 P 值 0.475 <0.001 0.654 <0.001 0.923 <0.001組別
護理前,兩組的BAI 評分、BD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BAI 評分、BDI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BAI 評分及BDI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BAI 評分及BDI 評分的比較(分,±s>)
BAI 評分 BDI 評分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5) 57.11±3.07 15.76±1.12 57.41±3.22 15.44±1.06對照組(n=35) 57.28±3.14 21.33±2.25 57.33±3.08 21.29±2.33 t 值 0.229 13.111 0.106 13.520 P 值 0.819 <0.001 0.916 <0.001
觀察組的治療總依從率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的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后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表4 兩組護理后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生理 情感 社會 物質生活觀察組(n=35) 90.88±6.53 90.55±6.84 90.67±6.61 90.79±6.39對照組(n=35) 80.33±5.24 80.44±5.73 80.62±5.88 80.49±5.61 t 值 7.455 6.703 6.721 7.16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糖尿病的發生與內分泌失調、遺傳、精神、免疫、飲食、吸煙飲酒等多種因素有關,其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病程長,單純的藥物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的控糖效果,還需進一步規范患者的生活、飲食、心態、運動等方面,從而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4]。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BAI 評分、BDI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總依從率和SF-36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協同護理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并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協同護理模式具有規范性、一致性和針對性,在該模式下,醫生、護士、家屬共同參與到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共同為患者提供最優質、舒適、滿意的服務,全方位滿足患者的需求,通過全員共同協作來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使其以最佳的心態面對疾病,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進而能夠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質量。
針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協同護理模式十分必要,原因如下:(1)多學科綜合管理。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進行長期的綜合管理。協同護理模式可以將不同專業的醫療人員(如糖尿病??漆t生、營養師、心理咨詢師、護理人員等)組成一個多學科團隊,通過共同合作和協調,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個體化護理。(2)綜合治療策略。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體育運動、血糖監測等多方面的管理。協同護理模式能夠將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制定出綜合治療策略,確?;颊叩玫饺?、協調的治療及護理服務。(3)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相關的健康教育和指導,學會如何自我管理疾病。協同護理團隊可以為患者提供教育和支持,包括糖尿病知識、飲食控制、藥物使用技巧、血糖監測方法等方面的宣教,幫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4)多層面關注與干預。糖尿病除了需要管理血糖水平外,還涉及其他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視力問題等。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更全面地關注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通過團隊合作,進行綜合干預,提供針對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癥的全方位管理。(5)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提供更專業、個體化的護理服務,增強患者對護理團隊的信任和歸屬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同時,協同護理模式能夠促進醫療團隊內部的溝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使護理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綜合上述,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協同護理能有效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與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