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玲,王 芳,蔣 倩
(江南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常用的給藥途徑,在小兒治療中由于患兒的不可控性較強,通常需采用頭皮靜脈輸液的方式進行[1-2]。護理風險包括護理事故、護理差錯、護理缺陷、護理意外等方面,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出現(xiàn)護理風險的原因較多,包括患兒本身、醫(yī)護人員及周圍環(huán)境等[3-4]。以護理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管理理念是基于現(xiàn)況調查,找出靜脈輸液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分析其出現(xiàn)的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措施,從而解決或規(guī)避護理風險[5-6]。為探究以護理風險管理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對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頭皮靜脈輸液患兒90 例,根據(jù)患兒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0.5~8歲,平均(3.42±0.82)歲;其中腹瀉13 例,上呼吸道感染32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23 例;年齡0.5 ~9 歲,平均(3.50±0.81)歲;其中腹瀉15 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納入標準:意識清晰,認知功能正常;臨床資料完整;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伴隨惡性腫瘤。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輸液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輸液情況等;積極疏導患兒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1.2.2 觀察組 實施以護理風險管理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為:(1)成立護理風險小組。由1 名護士長、5 名工作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在入崗前均接受針對性培訓,包括疾病相關知識及其護理知識、護理操作規(guī)范、護理糾紛處理等內容;在培訓期間,加強對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不良事件發(fā)生因素的學習,包括社會因素、醫(yī)院因素及患兒因素,轉變小組成員的護理服務理念。(2)護理風險事件分析。小組成員召開會議,針對近期、既往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出現(xiàn)的風險事件進行客觀分析、總結與歸納,明確當前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具體事件有反復穿刺、針頭脫落與液體滲漏、感染。(3)護理風險事件應對措施。根據(jù)臨床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提出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見表1);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開展講座,模擬靜脈輸液護理風險事件,提高小組成員護理風險防范意識。

表1 以護理風險管理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措施
(1)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價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包括操作技能、基礎護理、風險因素意識及服務態(tài)度4 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均為0 ~20 分,總分為0 ~80 分。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理想。(2)靜脈輸液安全性:觀察并記錄反復穿刺、針頭脫落、液體滲出、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3)護理風險意識:采用我院自制風險意識調查表進行評估。量表包括風險處理能力、風險管理意向、風險管理態(tài)度、風險因素意識及風險管理意識5 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均為0 ~20分,總分為0 ~100 分。評分越高護理風險意識越強。(4)患兒家屬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進行評價[7]。SAS、SDS 量表分別有20 個條目,均以1 ~4 分評分,總分均為20 ~80 分,評分越高心理狀態(tài)越差。
采用SPSS 26.0 行統(tǒng)計分析,護理質量、護理風險意識及患兒家屬心理狀態(tài)均采用(±s>)表示,t檢驗,靜脈輸液安全性采用[n(%)]表示,χ2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
觀察組干預后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分,±s>)
組別 操作技能 基礎護理 風險因素意識 服務態(tài)度 總分對照組(n=45) 13.04±3.41 13.93±3.30 13.22±3.15 14.46±3.09 54.65±4.39觀察組(n=45) 16.63±3.22 16.57±3.29 17.65±2.32 16.77±2.98 67.62±4.52 t 值 5.135 3.800 7.596 3.610 13.80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觀察組干預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靜脈輸液安全性比較[n(%)]
觀察組干預后護理風險意識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風險意識比較(分,±s>)

表4 兩組護理風險意識比較(分,±s>)
組別 風險處理能力 風險管理意向 風險管理態(tài)度 風險因素意識 風險管理意識 總分對照組(n=45) 15.14±2.99 15.29±3.10 15.33±3.06 15.46±2.95 15.25±2.76 76.46±5.64觀察組(n=45) 17.68±2.31 16.94±2.45 17.05±2.42 17.19±2.61 17.44±2.54 86.30±5.51 t 值 4.510 2.801 2.958 2.946 3.917 8.372 P 值 0.000 0.006 0.004 0.004 0.000 0.000
觀察組干預后患兒家屬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家屬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s>)

表5 兩組患兒家屬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s>)
組別 SAS 評分 SDS 評分對照組(n=45) 55.68±3.76 57.60±4.32觀察組(n=45) 51.26±3.28 52.48±3.71 t 值 5.942 6.032 P 值 0.000 0.000
小兒因年齡較小、各項生理機能發(fā)育不完善等,易出現(xiàn)腹瀉、上呼吸道感染等,在臨床治療中常采取靜脈輸液治療[8-9]。在患兒頭皮組織中,靜脈分布較廣,且頭部靜脈多以向心方向流動,更容易將藥物成分送至全身,同時頭部靜脈也更容易固定針頭[10]。但患兒皮膚相對松弛,且更愛哭鬧、躁動,導致頭皮靜脈輸液具有一定風險性,極可能會引起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需要加強小兒頭皮靜脈輸液的護理風險管理[11]。護理風險管理在應用時,是通過對靜脈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或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據(jù)此制定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12]。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護理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考慮原因為相關醫(yī)護人員均接受過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其專業(yè)知識豐富,自身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且在患兒接受靜脈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加強巡視,實時檢查其針頭固定情況、輸液管堵塞情況等,出現(xiàn)異常及時進行處理,避免了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從而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靜脈輸液安全性高于對照組(P<0.05)。考慮原因為醫(yī)護人員在患兒接受靜脈輸液前,加強與患兒的接觸、互動,安撫其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時還能夠減輕其對醫(yī)護人員、輸液環(huán)境的陌生感,進而取得患兒的積極配合 。此外,醫(yī)護人員還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與溝通,提高家屬對患兒疾病、治療方式的了解,促使其了解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鼓勵家屬在患兒靜脈輸液治療期間采用其他方式使患兒處于安靜狀態(tài),從而提高靜脈輸液治療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護理風險意識強于對照組(P<0.05)。考慮原因為在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護理風險小組成員通過對常見、多發(fā)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客觀分析,了解其發(fā)生原因,并針對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參與,能夠大大提高醫(yī)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積極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對相關醫(yī)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與考核,在提高其專業(yè)技能的同時還能夠樹立并強化其護理風險意識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患兒家屬心理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考慮原因為通過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能夠提高其專業(yè)水平,強化其護理風險意識,進而為患兒提供更為專業(yè)、安全且全面的護理干預,減少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同時以護理風險管理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更具連續(xù)性、針對性,在控制靜脈輸液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這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保證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治療的順利進行,從而改善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應用以護理風險管理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與靜脈輸液安全性,強化醫(yī)護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促進患兒家屬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