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雯
(平邑縣中醫醫院,山東 平邑 273300)
2 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這與患者存在糖脂代謝紊亂有關。肥胖與2 型糖尿病互為影響,導致機體內環境紊亂,血管內皮受損,長期發展可致全身大小血管損傷,引發重要器官病變,甚至造成心腦血管事件[1]。臨床十分重視肥胖2 型糖尿病的治療,但此類患者大多存在健康習慣不佳、血糖控制不理想等問題,對疾病控制及并發癥預防極為不利[2]?;诒静⌒枰L期治療的特殊性,常規護理無法實現對患者日常行為及用藥的督促,導致整體病情控制效果有限[3]。家庭跟進式護理能持續給予患者監督和指導,使患者在家庭日?;顒又蝎@得優質醫療資源,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率,促進體重減輕,改善機體糖脂代謝,對維持機體健康狀態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家庭跟進式護理對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2022 年1 月至12 月在我院治療的84 例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觀察組,各42 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中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體質指數(BMI)>25 kg/m2;(3)精神、認知正常;(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已出現嚴重糖尿病并發癥;(2)合并嚴重軀體疾??;(3)治療依從性差。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每月電話隨訪1 次,詢問患者用藥、血糖監測情況,在交流過程中糾正患者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飲食、運動指導,對于血糖控制不佳者要求其盡早來院復查。給予觀察組家庭跟進式護理:(1)組建家庭跟進式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任組長,2 名主管護師、5 名責任護士任組員,對所有組員進行肥胖2 型糖尿病相關知識培訓,明確此類患者的病情特點、護理重點,總結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制定家庭跟進式護理方案[6]。(2)護理準備。建立患者健康檔案,設計家庭跟進式護理需求評估表,指導患者進行填寫,根據填寫結果,增加個體化護理內容,確定最終方案;每2 周家庭隨訪1 次,隨訪8 周,之后改為每周電話隨訪1 次,隨訪4 個月[7]。(3)具體家庭跟進式護理措施。①健康宣教。建立微信群,不定期推送健康知識,設置群內提醒,督促患者定時用藥及監測血糖;由小組成員輪班負責群維護,及時解答患者在群內提出的疑問,組織患者在群內學習、交流等。②合理飲食。制定科學飲食方案,每日熱量控制在2400 kJ,熱量分配早、中、晚分別為30%、40%、30%,忌食高脂、高糖食物。③合理運動。以中度有氧運動為主,如騎自行車、慢跑、打太極拳等,30 ~60 min/次,循序漸進,3 ~5 次/周。④用藥指導。個體化講解定時定量用藥的重要性,嚴禁私自停藥,重視低血糖的預防。⑤血糖監測。指導患者使用自動血糖儀,在空腹及三餐后2 h 進行血糖測量,每周至少監測2 d,并做好記錄。對于存在血糖異常者,要求其立即來院復查,無明顯異常者,每2 個月來院檢查1 次。⑥心理護理。個體化評估患者心態,采用轉移注意力、移情他物、傾訴等方法,調整心態,克服不良情緒,維持身心舒暢。兩組均護理6 個月。
(1)糖代謝指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及餐后2 h的外周靜脈血各3 mL,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 胰島素(2hINS)、餐后2 hC 肽(2h-CP)。(2)血脂指標及BMI: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3 mL,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測量患者身高、體重,計算BMI。(3)自我效能: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評價患者自我效能,分為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血糖自測、藥物治療、足部護理、預防和處理高低血糖六個維度,包括26 個項目,總分26 ~130 分,得分與自我效能成正比。
統計學分析用SPSS 21.0 版本軟件,均數±標準差(±s>)、率(%)分別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t、χ2,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BG、2hPG、HbA1c 均低于對照組,2hINS、2h-CP 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s>)
FBG(mmol/L) 2hPG(mmol/L) HbA1c(%) 2hINS(μU/ L) 2h-CP(pmol/L)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2)10.92±2.046.61±0.7314.36±2.47 9.04±1.35 8.76±0.93 6.25±0.62 5.84±0.6019.62±3.210.63±0.18 2.51±0.49對照組(n=42)11.03±2.08 8.25±1.2614.58±2.6211.53±1.82 8.67±0.96 7.73±0.84 5.89±0.5710.07±1.860.65±0.20 1.42±0.31 t 值 0.245 7.299 0.396 7.121 0.436 9.187 0.392 16.683 0.482 12.183 P 值 0.807 <0.001 0.693 <0.001 0.664 <0.001 0.696 <0.001 0.631 <0.001
護理前兩組血脂指標及BMI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TC、TG、LDL-C、BMI均低于對照組,HDL-C 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指標及BMI 比較(±s>)

表3 兩組血脂指標及BMI 比較(±s>)
組別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BMI(kg/m2)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2) 7.06±0.73 5.23±0.64 4.14±0.58 2.97±0.45 0.76±0.17 1.30±0.21 3.69±0.54 2.17±0.35 30.42±1.74 23.57±1.62對照組(n=42) 6.98±0.70 6.01±0.68 4.09±0.62 3.51±0.56 0.78±0.19 0.92±0.23 3.65±0.51 3.02±0.46 30.51±1.83 26.98±1.75 t 值 0.513 5.413 0.382 4.871 0.508 7.907 0.349 9.530 0.231 9.267 P 值 0.610 <0.001 0.704 <0.001 0.613 <0.001 0.728 <0.001 0.818 <0.001
護理前兩組D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DSES 各維度(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血糖自測、藥物治療、足部護理、預防和處理高低血糖)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DSES 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DSES 評分比較(分,±s>)
組別飲食控制 運動鍛煉 血糖自測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2) 12.86±1.37 24.25±0.74 11.23±1.05 17.56±0.82 7.39±1.08 16.85±1.24對照組(n=42) 12.95±1.43 14.59±1.08 11.46±1.10 13.18±1.07 7.54±1.13 10.29±1.41 t 值 0.295 47.819 0.980 21.057 0.622 22.642 P 值 0.769 <0.001 0.330 <0.001 0.536 <0.001續表組別藥物治療 足部護理 預防和處理高低血糖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2) 7.37±0.83 12.81±1.67 14.43±1.17 22.08±2.19 10.54±0.98 17.21±1.59對照組(n=42) 7.29±0.80 9.11±1.49 14.25±1.26 14.37±1.62 10.33±1.02 11.40±1.45 t 值 0.450 10.714 0.678 18.343 0.962 17.498 P 值 0.654 <0.001 0.499 <0.001 0.339 <0.001
肥胖2 型糖尿病危害巨大,具有病情復雜、血糖控制難度大、患者行為習慣不佳等特點,并存在治療依從性較差、對疾病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患者通常無法維持健康行為習慣,使得病情的治療及遠期并發癥的防治更為困難[8]。這需要臨床制定針對性的護理策略,給予患者持續、全面的健康指導,密切監測血糖變化,這樣才能準確掌握患者的病情特點,積極進行防治,提高疾病控制率[9]。
家庭跟進式護理以家庭為中心,以居家康復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及病情特點,制定長期、持續、系統的護理方案,能持續給予患者健康指導,督促患者維持健康行為習慣,重視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達到提高護理質量、提升血糖控制率的目的[10-11]。本研究中,首先成立家庭跟進式護理小組,進行護理人員培訓,制定科學、專業的家庭跟進式護理方案。其次,建立患者檔案,給予患者個體化評估,確定隨訪的時間及次數。再者,嚴格實施各項護理策略,從健康教育、飲食及運動指導、心理護理等方面入手,強化患者的健康意識,主動依從健康行為習慣,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嚴格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積極運動鍛煉,為控制血糖及BMI 創造良好條件[12]。此外,注重患者心理調適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指導患者學會自行應用自動血糖儀測定血糖,日常做好血糖監測與記錄,并積極在微信群內與醫護人員溝通,做到及時反饋,及時發現患者血糖的異常變化,利于臨床開展針對性防治[13-14]。
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在糖代謝指標、血脂指標、BMI 及自我效能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證實給予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跟進式護理效果良好,能將護理資源合理分配至院外,使患者獲得良好的家庭治療及護理。通過定期的家庭隨訪及電話隨訪,持續、系統地進行護理干預,使護理更具針對性及時效性,幫助患者維持健康的行為方式,提升治療依從性,從而有效調節糖脂代謝,降低BMI,提高自我效能,提升病情管理和控制效果[15]。
綜上所述,家庭跟進式護理對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確切,能有效調節糖脂代謝,改善內環境,降低BMI,并提高自我效能,促使疾病管理呈健康狀態,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