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霞,陳志顏,梁裕華,周漸云,周 檬
(佛山市第五人民醫院皮膚科,廣東 佛山 528211)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紅斑、丘疹和濕疹[1]。AD 對患兒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均會造成嚴重影響,AD 患兒常伴隨著瘙癢感受、睡眠質量下降、自尊心降低等多方面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疾病的發展。盡管目前有關AD 的治療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其復雜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導致治療仍然面臨許多挑戰[2]。近年來,人們對于心理健康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情緒狀態、心理壓力以及生活質量與慢性疾病的發展和疾病進程密切相關[3]。人文關懷在醫療領域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情感支持、心理疏導和教育指導等手段,人文關懷可以幫助患兒積極應對疾病,改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4]。然而,目前關于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在AD 患兒護理中的應用研究還較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在特應性皮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4名AD 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試驗組(n=42)和對照組(n=42)。納入標準:年齡在6 ~12歲之間;經臨床診斷,符合AD 診斷標準;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無認知及溝通障礙。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皮膚疾病或慢性疾病;有其他明顯的神經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曾經接受過類似人文關懷干預或心理支持的治療;有重度感染、過敏等嚴重并發癥;合并嚴重營養不良;家庭不配合研究,無法按要求完成干預和隨訪的患兒。試驗組中男女患兒比例為23/19;年齡6 ~12(9.59±1.02)歲;病 程2 ~8(4.01±1.57)個月。對照組中男女患兒比例為25/17;年齡6 ~11(9.41±1.17)歲;病程2 ~9(4.34±1.68)個月。兩組患兒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基于臨床實踐指南和標準護理流程開展常規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用藥指導。指導局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等常規用藥方案,以控制皮損的擴展。(2)皮膚護理。提供日常的皮膚保濕、清潔和護理指導,以減少皮膚炎癥和瘙癢。(3)避免刺激因素。提供規避引起病情加重的外部刺激因素的建議,如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洗澡、避免穿戴粗糙的纖維衣物等。(4)教育指導。為患兒及其家庭提供關于AD 的疾病知識,包括發病機制、癥狀管理和預防策略等。試驗組接受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1)人文關懷護理。首先,護理人員要以友善、溫和的態度與患兒及其家庭建立親近關系。通過微笑、親切的問候和關注細節,營造出融洽的氛圍,讓患兒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其次,護理人員在與患兒交流時,要認真傾聽其話語,展現出真誠的關心。不僅僅是了解表面的癥狀,還要深入了解患兒的情感體驗、困擾和需求,以便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情感支持。第三,在與患兒交流時,護理人員要表達共情和共鳴。通過溫和的話語和肢體語言,表達出對患兒情感的理解和體諒,使患兒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得到了認可。第四,護理人員適時地提供情感反饋,比如對患兒的勇氣和堅強表示贊賞,對他們的困擾和不安表示關心,并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困難。同時,護理人員通過積極的語言和態度,鼓勵患兒保持樂觀的心態,培養積極的情緒。這有助于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促進心理適應。第五,定期與患兒進行情感支持會談,為他們提供一個愿意傾聽和分享的平臺。這些會談可以在面對面的會診中進行,也可以通過電話或在線交流方式進行,向患兒傳遞積極的信息和鼓勵,幫助他們保持對治療和康復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2)行為干預。首先,護理人員向患兒及其家庭提供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包括飲食、運動、作息等方面的建議。特別是針對可能引起疾病惡化的因素,如氣候、食物過敏等,提供相應的避免策略。其次,為患兒提供關于皮膚護理的指導,包括如何正確清潔皮膚、使用藥物、涂抹藥膏等,尤其是避免洗澡過多和用力揉擦皮膚,避免破壞皮膚的天然保護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演示正確的護理方法,確保患兒家屬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正確執行各項護理操作。第三,針對患兒常常遭受的瘙癢問題,護理人員提供緩解瘙癢的方法,如適當的冷敷、護膚品的選擇等,以減少瘙癢感受。同時,使用行為心理學的方法,幫助患兒識別并改變有害的行為習慣,如頻繁搔抓皮膚、過度清潔等,以減少皮損的惡化。第四,培訓患兒應對疾病引起的壓力和情緒,提供應對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訓練等,以促進情緒的調節和舒緩。同時,為患兒提供有關改善睡眠質量的建議,包括睡前放松、播放輕音樂、按壓非皮損身體部位、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等,以幫助患兒改善睡眠質量。第五,協助患兒設定可行的目標,如每日用足量的潤膚劑涂抹全身保濕、避免頻繁搔抓等,并監測實施進展,為達成目標提供支持和鼓勵。同時,鼓勵患兒的家庭成員參與行為干預,共同支持和監督患兒的行為改變。
(1)心理狀態評分:通過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量表(SCARED)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 ~82 分,分數越低表示心理狀態越好。(2)睡眠質量評分:使用PSQI進行評估,包含7 個因子,分值范圍為0 ~21 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3)瘙癢程度評分:通過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評價,分值范圍為0 ~10 分,分數越低表示瘙癢程度越輕。(4)皮損面積:使用圖像分析軟件測量患兒皮損的面積并評估,分值范圍為0~3分。(5)護理滿意度:通過自擬問卷調查評估患兒及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滿分為100 分,分為十分滿意(>90 分)、滿意(>80 分且≤90 分)、基本滿意(≥60分且≤80 分)、不滿意(<60 分)四個等級。
試驗組干預后的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心理狀態 睡眠質量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 42 56.28±4.62 25.67±1.18 17.32±2.17 5.27±1.68對照組 42 56.71±4.15 32.31±2.47 16.94±2.25 7.34±1.92 t 值 0.449 15.720 0.788 5.258 P 值 0.655 <0.001 0.433 <0.001
試驗組干預后的瘙癢程度、皮損面積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瘙癢程度評分、皮損面積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瘙癢程度評分、皮損面積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瘙癢程度 皮損面積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 42 8.38±2.53 1.58±0.22 2.87±0.51 0.41±0.07對照組 42 8.12±2.18 2.25±0.31 2.76±0.47 0.88±0.15 t 值 0.505 11.423 1.028 18.401 P 值 0.615 <0.001 0.307 <0.001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提升(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AD 是一種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的慢性皮膚病,尤其在兒童時期,AD 不僅給患兒帶來生理痛苦,還可能引發心理和社交問題[5]。雖然藥物治療在控制病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使用藥物可能產生不良反應,而且藥物治療難以從根本上改善患兒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另外,AD 的核心癥狀之一是皮膚瘙癢,而長時間的搔抓和刺激則會導致皮損的擴展和惡化,因此,加強對AD 患兒不良行為習慣的干預十分重要[6]。在這一背景下,行為干預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護理方法逐漸引起了關注。行為干預強調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變不健康行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來控制疾病;而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則進一步強調情感支持、心理疏導等因素的積極影響,旨在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和溫暖的護理,以促使整體護理效果提升[7]。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的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可有效改善AD 患兒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分析原因在于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通過情感支持、心理疏導等方法,為患兒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這種支持有助于緩解其焦慮、抑郁等心理不適。患兒在接受護理人員的積極情感連接下,能夠更好地面對疾病帶來的困擾和不安,從而減輕了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護理人員的共情和共鳴能夠讓患兒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單,體會到護理人員對自己的理解和關心,從而提升了心理適應能力[8]。與此同時,通過對睡前放松、音樂療法的應用,患兒能夠更好地放松身心,減少睡前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而安靜的環境和舒適的睡衣等條件也有助于創造良好的睡眠氛圍,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也能夠減輕患兒的內心負擔,促使其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進而改善睡眠質量。試驗組干預后的瘙癢程度、皮損面積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有助于減輕AD 患兒皮膚瘙癢程度,并減小皮損面積,實現了更加理想的康復效果。這主要得益于行為干預中強調避免洗澡過多、使用溫和的洗浴產品,以及正確使用潤膚劑等方法,有助于保持皮膚的天然保濕屏障。過度洗澡和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浴產品可能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導致水分流失和瘙癢的加劇[9-10]。選擇溫和的洗浴產品并遵循正確的洗浴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維護皮膚的健康狀態,減輕瘙癢感。通過行為干預使患兒能夠意識到頻繁搔抓、過度清潔等不良行為可能會加劇病情,增強其自我管理意識,護理人員協助患兒制定適當的行為目標,減少這些不良習慣,使患兒可以逐漸學會對瘙癢的感受作出更加理性的控制反應,從而減少皮膚的刺激和損傷。與此同時,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兒的瘙癢感受。焦慮、緊張和情緒波動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瘙癢,而情感支持可以幫助患兒緩解這些心理不適,從而減輕瘙癢感。同時,通過正向情緒的培養可減少不必要的刺激,為疾病康復創造了有利條件。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提升(P<0.05),說明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注重建立與患兒之間的情感連接,護理人員通過積極的溝通、傾聽和關心,讓患兒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單,這種情感連接有助于消除患兒的孤獨感和焦慮情緒,增強了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和依賴感[11]。在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中,護理人員通過情感共鳴來表達對患兒的理解,深入理解患兒所經歷的痛苦和挑戰,這種共鳴讓患兒感受到自己被重視。當患兒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得到認同時,會對護理服務作出更加積極的評價,也會更愿意接受治療和干預計劃,并且更有動力去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習慣。此外,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為患兒創造了積極的護理體驗,使護理不再只是單純的干預手段,更成為一種關懷和陪伴[12]。患兒在與護理人員的互動中感受到溫暖和支持,這種積極的護理體驗有助于減輕患兒的抵抗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讓其更愿意配合治療和參與干預計劃,從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聯合行為干預在特應性皮炎患兒中表現出積極的護理效果,能夠顯著改善患兒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且有助于減輕皮膚瘙癢程度、減少皮損面積,促進患兒預后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