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燕
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引進多元化的內容,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在該環節,教師應當選取合適的繪本讀物,提高語言教學的適應性,要重點培養幼兒的語言思維和語感能力,并在研學探索過程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園繪本閱讀語言教學水平。
一、繪本閱讀教學在幼兒語言發展方面的作用
繪本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幼兒語言思維、語言基礎能力、語言習慣和語感思維的發展。
第一,繪本中的文字、圖畫可以幫助幼兒學習新詞匯,通過繪本閱讀教學,幼兒能夠接觸各種各樣的詞匯短語,增加詞匯量,拓寬學習視野。
第二,繪本閱讀教學能夠重點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體來說,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和角色塑造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幼兒模仿繪本中的對話,學習如何使用準確且流暢的語言來表達個人的想法,并借助相應的語言知識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三,繪本中的情節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文字的含義。通過繪本閱讀教學,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學會從文字和圖畫中獲取信息,理解并預測故事的發展和結局。
第四,繪本閱讀教學通常具備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精美插畫,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的閱讀學習興趣。定期進行繪本閱讀,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第五,繪本故事中的情節篇章以及角色塑造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表達情感,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合作。通過繪本閱讀教學,幼兒的情感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均能得到提升。
因此,繪本閱讀教學可以增加幼兒的詞匯量,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同時鍛煉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二、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助推幼兒語言發展的策略
(一)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繪本
在繪本閱讀教學前,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繪本讀物,以保證閱讀教學活動具備適應性。
第一,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選擇合適的繪本讀物。不同幼兒對繪本的理解和需求有所不同,教師要選擇適齡的繪本資料,做到學段教育的銜接。
第二,教師要對繪本內容和主題進行精準管控,確保其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在選取相關繪本讀物資料時要盡可能做好前期的學情分析和經驗調研,才能保證幼兒更好地參與故事學習,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
第三,繪本語言和詞匯應當符合幼兒的理解能力,比如針對小班幼兒,教師要選擇簡單易懂的繪本,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常見詞匯;而針對年齡較大的幼兒,可以選擇難度系數較高的繪本讀物,增加詞匯量以及句子結構難度。
第四,大部分幼兒對圖像的理解能力較強,因此在繪本讀物中的插畫也應當得到合理設置,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插畫內容與文字內容要交相呼應,能夠幫助幼兒通過插畫來理解故事。
第五,繪本讀物資料還應當具備多樣性和包容性,能夠幫助幼兒了解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引領幼兒在繪本閱讀學習過程中建立相應的身份認同感,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以及社會意識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來選擇繪本閱讀篇章,以帶動幼兒高效學習。
例如,針對大班幼兒,其情感思維的發展較為成熟,教師可以選擇《小藍與小黃》相關繪本資料,故事情節描繪到“小藍和小黃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有一天小藍去找小黃玩耍,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成為綠色”。這一故事通過展現友情幫助幼兒深入研學,同時引導幼兒了解色彩理論知識和概念,讀懂色彩中的情感變化。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情節教授大班幼兒基本的色彩概念,讓幼兒理解不同色彩所表達的含義,使幼兒理解友情的意義,學會借助故事來抒發自身的情感,同時學習色彩理論,掌握顏色的混合搭配技巧,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水平。
(二)通過繪本閱讀教學,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1.語音語調。
帶動幼兒的語言發展需要以提升幼兒的語感思維為核心,教師在繪本教學過程中要從字詞、音韻、節奏、語調等多個角度完成對繪本讀物資料的展示以及故事情節的描述。在該環節,教師要為幼兒朗讀繪本資料,并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生動、形象、具體地講述故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教師應當加強語音語調的變化,如結合高低起伏、快慢變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例如,在講解《晚安,大猩猩》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結合大猩猩以及其他動物的形象和語言行為,引導幼兒學習不同動物在說“晚安”時的語音語調,比如猴子、青蛙、松鼠、狐貍在向大猩猩說晚安時的語氣語調,引導幼兒學會不同的語調表達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展示烏鴉在說晚安時的“快速說話”的特點,同時展示山羊在說晚安時“延綿流長”的語音語調。總之,教師要模仿不同動物的習慣和聲音特色來講解繪本,以故事情節的方式展示其中的語音語調變化。
2.語句邏輯。
教師在朗誦繪本讀物時要注重語言表達。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學習詞匯和句子結構,如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增強語言表達的吸引力,從而幫助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基本的語感邏輯思維。同時,教師要引進巧妙、形象、生動的故事案例,引導幼兒進行高質量、高效率的學習。
例如,在講解《逃家小兔》相關繪本讀物時,故事情節描繪了“小兔和兔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游戲,而小兔突發奇想,想從家里逃走,于是想盡辦法逃離家。而兔媽媽采取欲擒故縱的態度,以各種方式回應小兔的逃走”。在情景插畫中,兔媽媽與小兔的語言對話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朗誦環節,教師需要向幼兒展示基本的句型表達方式,凸顯語言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以此引導幼兒在語言學習環節學會基本的語言表達思維。
3.語言情感。
在培養幼兒語感思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嘗試從情感表達的角度參與繪本閱讀學習。為此,在朗誦繪本讀物時,教師要準確、生動地表達繪本語言中的情感思想,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同時,完成繪本閱讀學習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參與情感互動,比如讓幼兒扮演繪本中的角色形象,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情感表達,以此提高幼兒的情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講解《我爸爸》這一繪本時,整篇故事講述了小朋友眼里強壯又溫柔的爸爸,不僅樣樣事情都在行,還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像溫暖的太陽一樣。故事融入了較多描繪人物特性的詞匯,如強壯、溫柔,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朗誦繪本時嘗試表達文章中對爸爸的崇拜以及感激之情,并在完成閱讀學習后節選其中的某一個段落,結合自身的生活實踐進行情感表達。
4.語言互動。
在培養幼兒語感思維期間,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互動交流。具體來說,開展繪本閱讀教學不應當以簡單的說教和單方面的灌輸滲透來進行,教師要引導幼兒參與故事學習。為此,教師在教學環節要通過提問、回答、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在完成閱讀學習后表達個人的想法和感受,促進幼兒互動,帶動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此期間,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互動環境,結合繪本讀物資料參與探究。
例如,在教學《我喜歡自己》這一繪本時,故事講述了一只真心喜歡自己且快樂自信的小豬妹,她不算特別漂亮,也沒有特殊的天賦,就像我們身邊的小朋友,但她懂得照顧自己,雖然也會犯錯,遇到挫折,但是她會給自己機會不斷地嘗試。這一繪本主要講述了小豬妹的經歷,教導幼兒學會肯定自我、認識自我、接受自我,引導幼兒樹立自信心。教師在該環節可以通過問答教學向幼兒提問:“小豬妹做了哪些事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肯定?小豬妹的經歷告訴我們要怎樣應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通過此類簡單的問答互動方式,讓幼兒結合繪本讀物中的圖文描述以及故事情節,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來表達想法,有條理、有依據地進行語言交流互動,從而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幼兒在此類故事活動中能夠進一步發散語言思維,增強自信心。
總之,教師要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植入多元化的手段,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在繪本閱讀教學細節之處合理優化語調、語言表達、情感表達、互動交流等相關教學項目,以提高幼兒的學習水平。
(三)利用繪本讀物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幼兒的語言思維和語言能力也體現在對語言字詞進行想象創造以及實踐應用層面。教師要結合多元化的繪本讀物來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探索環節,教師要鼓勵幼兒利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來獲取更深刻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多樣化的繪本,如選擇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繪本,結合奇幻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幫助幼兒在學習環節利用語言知識來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想象空間。
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參與故事創作,例如,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問答互動、角色扮演等來引導幼兒進行創意表達,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在繪本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根據自身的理解來繪制連環畫,而連環畫繪制過程包含兩個環節,一是讓幼兒利用語言知識基礎以及語言邏輯完成對連環畫腳本的制作;二是根據語言描述來完成對連環畫圖畫的繪制,并將圖畫與文字相結合進行故事描述和情節展示,借此發散幼兒的語言創新思維和想象思維。在此期間,教師要引導幼兒嘗試借助現有的繪本讀物,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語言知識儲備完成對繪本的優化。
例如,在教學《好餓的毛毛蟲》時,整篇故事描述了一只毛毛蟲從孵化出來到變成蝴蝶的故事,繪本讀物資料中涉及較多數字和食物方面的知識,幼兒在學習毛毛蟲成長經歷的過程中能夠獲取更多數字與食物名稱相關的詞匯,在故事學習過程中了解生命的成長和變化。此時,教師可以將這一繪本讀物與幼兒園的種植游戲活動相結合,讓幼兒根據在種植游戲活動中的經驗,以繪本讀物的形式描述植物成長的過程。幼兒可以描繪“制作培養皿、挖土、運土、松土、播種,以及中后期澆水、灌溉、施肥、修剪”,還原植物成長的過程,并將整個過程用語言文字進行描述,再通過圖片的形式,將其中的細節進行更深入、細致的描述。之后,幼兒將彼此創作的繪本資料相互分享,從而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教師可以引進創意創造活動,讓幼兒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通過模仿、研學,嘗試自己制作繪本讀物,利用語言知識技巧表達自身的創意想法,從而增強繪本閱讀教學的創新性。
(四)利用繪本讀物,培養幼兒的學科互動思維
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要進行持續不斷的實踐演練,并在其他多門學科教學環節提升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此時,教師可以將繪本讀物與多門學科互動關聯,開展綜合性的語言教學,從而鍛煉幼兒的綜合研學能力。教師可以將數學、語言、藝術、音樂、體育、勞動等項目與繪本資料相結合,讓幼兒在研學過程中根據繪本讀物資料的指示正向遷移多門學科概念。在此期間,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學科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培養幼兒的學科思維,并讓幼兒進行語言輸出,描述個人觀察到的科學現象。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將《24節氣歌》制作成繪本,引導幼兒在學習勞動知識和科學知識的同時實踐應用其中的詩歌語言,并通過仿真虛擬系統,讓幼兒在虛擬環境中模擬農民伯伯在耕種期間對二十四節氣的實踐情景,通過互動研學,將語言知識連同繪本讀物資料在虛擬空間環境中進行應用,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水平。另外,在繪本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游戲項目,如結合拼圖、解謎等活動,帶領幼兒通過語言學習和語言互動來解決相關的科學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效率。因此,在引進繪本讀物資料助力幼兒語言發展環節,教師要結合學科活動項目,整合學科融合專題,帶領幼兒進行更深入、全面的學習。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幼兒語言思維發展需求,引進多元化的讀物資料,從語音、語調、語句邏輯、語言思維、語言情感等多個環節開展語言互動教學,培養幼兒的語言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