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華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關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強調合作學習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新課程標準也強調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進行學習。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在小學學段各個學科開始廣泛應用。由于小學語文課程與合作學習有很多融通之處,如果能夠將這種學習方法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意識,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又能夠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對小學語文課堂而言,合作學習的意義重大。基于此,本文重點闡述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原則,從多個角度探索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原則
(一)師生平等原則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教師應該遵循師生平等原則,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教師和學生只有建立平等的互動關系,學生才能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愿意與他人合作與分享。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下,合作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師生平等的環境中才更容易營造輕松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二)學生主體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課程在應用合作學習過程中,也要遵循學生主體原則,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另外,學生主體原則還要求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明確努力的方向。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學習效果。
(三)探究啟發原則
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探究啟發原則同樣是一個關鍵的原則,旨在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究問題、尋找答案,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尋找答案。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培養他們的質疑精神。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資源,讓他們進行探究和嘗試。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僅僅提供標準答案,還應提供多種資源和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反饋,及時給予學生正面反饋和建設性的建議,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改進方法,促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不斷進步。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合作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創設教學情境和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對小學生而言非常關鍵。
首先,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物展示、故事講述等多種手段,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在學習寓言故事時,教師通過動畫或圖片展示故事情節,能夠讓小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以“烏鴉喝水”為例,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小學語文課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或視頻展示烏鴉找水、發現瓶子、想辦法喝水的過程,再準備一個透明的瓶子、一些小石頭和一杯水作為教具,在課堂上模擬烏鴉找水和喝水的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烏鴉的智慧和努力。學習完這則寓言故事以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復述這則寓言故事,鍛煉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其次,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學生互動與合作。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交流。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通過游戲的方式營造合作學習氛圍,設計一個“狐假虎威大冒險”游戲,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和感受《狐假虎威》的故事情節和寓意,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游戲開始之前,教師要準備一張《狐假虎威》的故事情節圖或PPT,展示故事的主要情節,同時準備一些與故事相關道具,如狐貍的帽子、老虎的頭飾等,根據班級人數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和注意事項,確保學生明白游戲目標和要求,然后根據故事情節分配角色和道具,每個小組可以扮演一個場景或一個角色,通過表演、對話等方式展示故事情節。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各小組之間要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游戲結束后,各小組進行總結與分享,談談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與收獲。教師也可以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
最后,創設教學情境和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技巧。
(二)明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要想充分發揮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明確教學目標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其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是合作學習的重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有效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端正情感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以《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為例,明確教學目標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生字、生詞,了解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營養,培養小學生的生命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內容,鼓勵他們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之情。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合作學習重點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合作學習的支撐下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理解,增強小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一課非常適合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落實思想教育和愛國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了解朱德這位偉大的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跡和人格魅力。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學生分享彼此對朱德同志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學生認識到朱德同志身先士卒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現實生活中如何將朱德同志的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愛國意識。
(三)優化任務分工,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就是通過大家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在合作過程中必然會涉及任務分工。因此,教師必須優化任務分工,增強小學生的合作意識。首先,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任務。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務,如搜集資料、準備展示、記錄討論等,明確的任務分工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合作,增強責任感。其次,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任務,如閱讀、寫作、表演、調查等。多樣化的任務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內容。在任務分工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協作與交流。學生可以相互幫助,分享信息和資源,共同完成任務,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又有助于提高任務完成效率。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引導學生通過創新優化任務分工。
以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優化學生的任務分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歷史背景,對比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目標對合作任務進行分工,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小組,一組為歷史小組,一組為藝術小組,還有一組為情感小組。歷史小組的成員負責搜集關于圓明園的歷史資料、圖片等,并整理成文字材料或PPT展示;藝術小組的成員負責研究圓明園的建筑風格、藝術價值等,并準備相關圖片或視頻資料;而情感小組成員則負責分析課文中的情感元素,如愛國主義情感、對歷史文物的尊重等,并為其他小組成員準備相關解說內容。完成任務分工后,各個小組之間需要協作與交流,每個小組之間的學生可以相互分享信息和資源,共同實現學習目標。如歷史小組可以與藝術小組合作,將歷史資料與建筑風格相結合,制作更完整的展示內容;情感小組可以與其他小組合作,將課文中的情感元素融入講解和展示中,使學習內容更豐富生動。這種形式的合作,不僅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程學習效果,還能增強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營造和諧氛圍,促進學生平等互助
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營造和諧的氛圍對促進學生的平等互助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建立開放包容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他人意見。在討論中,教師不要急于評判或批評,而是傾聽學生的觀點,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和接納。同時,教師要表揚、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表現,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只有讓小學生感到被認可和贊賞,他們才會更愿意參與合作學習,并努力為團隊做貢獻。在合作學習中,有效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條件。教師可以教授溝通技巧,如傾聽、表達、協商等,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同時要鼓勵學生使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溝通,避免使用攻擊性或消極的語言。另外,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合作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要建立互助機制,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和支持,如通過小組合作或者同伴學習的方式形成互助機制,讓學生通過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書籍、網絡資源、實驗設備等,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促進他們平等互助。
(五)創新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創新發展
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合作學習時,創新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激勵學生創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考試成績。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過程評價、成果評價、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這樣才能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合作能力、創新思維等,更好地激勵學生創新發展。
首先,教師要加強對過程評價的重視,因為過程評價更關注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觀察和記錄分析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給予學生針對性反饋和高效指導。
其次,教師可以將成果評價與自我評價結合在一起。成果評價可以評估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成果和貢獻,如小組報告、展示作品等,自我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創新意識。
再次,將互相評價與激勵結合在一起。互評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彼此的表現和成果,促進彼此的進步與成長。同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評來發現學生的潛力,給予他們適當的激勵和支持。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促進他們創新發展。
最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當學生在合作中出現困難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建議或提供資源等方式給予其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鍛煉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繼續探索和實踐創新的合作學習方式,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