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 楊博晗

2023年12月15日,歐盟最高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決定給予格魯吉亞歐盟候選國地位,該國在首都第比利斯自由廣場舉行大型集會慶祝。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舉行。其間,歐洲理事會給予格魯吉亞歐盟候選國地位。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該國能很快加入歐盟,其入盟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1991年4月,格魯吉亞脫離蘇聯宣布獨立。加入歐盟是該國自獨立以來長期尋求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獨立后首任總統加姆薩胡爾季阿的執政時間雖然短暫,但在外交政策上奉行親西方立場,拒絕加入俄羅斯主導的區域組織獨聯體。加姆薩胡爾季阿的繼任者謝瓦爾德納澤于1992年至2003年執政,其領導的政府即便奉行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也從來沒有掩飾親美親歐立場。當時的格政府不斷強化與美國和歐盟關系,提出加入歐盟甚至北約的相關設想。
2003年底,格爆發“玫瑰革命”,薩卡什維利隨之上臺執政,其反俄親西方的政策更加鮮明。這一時期,格積極向歐盟靠攏,提出了加入歐盟的明確計劃。2008年8月,格境內的阿布哈茲和南奧賽梯因獨立訴求與格中央政府沖突升級,格中央政府在混亂局面中作出了武力彈壓決策,最終引發與俄羅斯的“五日戰爭”并遭遇失敗。這次戰爭成為格對外政策的分水嶺,其與俄斷絕外交關系,更加強化與西方國家關系。2013年上臺的馬爾格韋拉什維利政府實際上也延續了“加盟入約”的基本政策。
2018年大選之后的新一屆格魯吉亞政府,把加入歐盟作為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并采取了實際行動。2021年2月,格政府制定了《2021~2024年政府規劃——致力建設成為一個歐洲國家》。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3月1日,烏克蘭遞交了申請加入歐盟的文件。幾天后,格政府也向歐盟遞交了申請加入文件。媒體報道稱,這比該國原來的計劃提早了兩年。
格魯吉亞地處歐亞大陸核心位置,是地緣政治學家眼中典型的“中間地帶”、交通要道和戰略要沖。然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并未使獨立后的格魯吉亞經濟獲得快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也未得到大幅提升,相反,該國一度陷入發展困境。一方面,獨立初期的政治混亂干擾了國家正常經濟秩序,南奧賽梯和阿布哈茲等地分裂主義活動分散了國家精力;另一方面,蘇聯加盟共和國時期形成的產業分工布局(農業和旅游業是格支柱產業),在格魯吉亞獨立后反而成為其經濟發展的負擔,經濟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俄羅斯顯然難以承擔資金投入者角色。因此,在該國精英看來,唯有加入經濟實力更強的歐盟,才能使國家真正走上市場化和經濟繁榮之路。
早在謝瓦爾德納澤執政時期,格就成為歐盟在南高加索地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格政府與歐盟簽署了大量合作協議。這一時期,格與歐盟、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合作建成了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道。該管線避開了俄羅斯的里海石油出口大動脈,將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原油經過格魯吉亞運往土耳其,再從地中海裝船運往歐美,極大改變了該地區的能源政治格局,也顯著提升了格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地位。
2004~2007年薩卡什維利執政期間開啟了對標歐盟標準的市場化改革道路。其間,格政府對國內相關法律進行修訂,同時還對行政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體目標是讓市場更透明、競爭更自由、營商環境對外國投資者更友好。在此背景下,該國經濟的確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時期。可惜好景不長,2008年俄格戰爭后,格受戰敗后國內政局動蕩影響,經濟發展再度陷入波動。
近年來,格魯吉亞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加快經濟改革步伐。從成果看,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格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格GDP為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0.1%,人均GDP為6627美元。全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0億美元,同比增長61.1%。2023年上半年,該國接待國際旅客人數同比增長75.9%,達280萬人次。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格營商環境排名世界第七位。
在2023年底的歐盟峰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強調,格魯吉亞入盟尚未滿足的條件包括與歐盟外交政策(包括制裁措施)保持一致、消除政治極化、確保2024年選舉的自由和公正等,這意味著該國并非可以立即加入歐盟。
首先,格國內政治環境復雜,短期內其對標歐盟標準進行政治改革的難度極大。在歐盟看來,近年來,盡管格在政治改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由總統議會制向議會制的轉型,但是國內精英在國家發展道路和外交路線上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立場。且南奧賽梯和阿布哈茲問題將長期存在,格發生重大政治動蕩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這將壓制并困擾格進行政治改革。
其次,當前南高加索地區的大國博弈趨于激烈,俄羅斯與歐美等大國在本地區的爭奪有可能迫使格魯吉亞選邊站隊,從而沖擊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其加入歐盟的進展。冷戰結束以來,位于大國之間的“中間地帶”一直是世界上最動蕩的地區。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在地緣政治上有諸多相似性,都處于大國博弈的前沿和熱點地區。烏克蘭危機的教訓表明,小國在應對大國博弈的復雜場景下必須十分慎重,一旦不能在大國之間巧妙維系平衡,極可能付出沉重代價。此外,歐盟提出對俄的制裁措施,格魯吉亞也難以真正執行。盡管格俄關系不睦,但雙方依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系,若格按照歐盟要求嚴格制裁俄,意味著自身經濟也將受到嚴重傷害。更重要的是,在國家安全層面,俄羅斯當下對高加索地區的影響依然保持優勢地位,在南奧賽梯和阿布哈茲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的情形下,格在對俄關系方面必須保持謹慎,這與歐盟的“外交政策一致性”要求恐又相背離。
不過,當下的格魯吉亞政府十分務實,一方面努力按照歐盟標準進行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在對外關系上又具有靈活性,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保持友好關系和密切往來。東西兼顧、多元平衡、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為格魯吉亞在當今復雜的世界變局中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從這個層面看,即便格加入歐盟的阻礙因素眾多,也不會影響其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