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出版已成為出版領域的主流趨勢,在出版界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受此影響,出版社受到巨大沖擊。數字出版時代的到來,在為傳統出版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更多新的挑戰,迎來新的問題,傳統出版行業尋求轉型與創新勢在必行。基于此,出版社編輯應當如何與時相偶、揆情審勢、革故鼎新,實現數字化轉型,謀求多元化發展,成為決定其職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技術轉型、市場轉型、角色轉型、能力轉型、意識轉型、運營轉型等視角切入,分析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編輯轉型的具體策略。文章認為,身處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編輯只有積極適應新變革、不斷學習新知識、全力掌握新技術,方能適應新的市場行情和技術環境,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出版內容。文章提出,數字出版時代的出版社編輯人員應成為更專業的數字出版技術人才、與時俱進的優質內容策劃者、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橋梁、獨當一面的數字出版編輯、讓萬千讀者滿意的服務者、融媒體時代的網絡運營者的建議。文章旨在引導廣大出版社編輯立足新形勢、直面新挑戰、緊抓新機遇、探尋新突破、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轉型,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新時代新編輯。
關鍵詞:數字出版;出版社;編輯;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2-0231-03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行業在變革,技術在創新,數字出版時代對出版社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愈發嚴峻的行業競爭形勢,出版社編輯轉型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在此背景下,編輯應重新找準發展方向,積極探尋新的突破,走創新發展之路,全力打造精品出版物,以期逐漸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競爭力,彰顯自身特色。
數字出版時代,編輯人員除了要繼續精進傳統編輯技能外,還要洞悉數字出版的詳細流程與所需工具,掌握各種前沿技術手段,以適應數字化出版的嚴格要求。比如常用的數字排版工具,如Adobe InDesign、QuarkXPress,可用來設計和制作電子書、數字雜志等數字出版物,編輯要積極學習和熟練使用這些軟件,進而高效開展頁面設計、文字排版和插圖處理等工作;可以利用內容管理系統(CMS)管理和發布數字內容,編輯可以借助CMS來組織和管理出版內容,當前常用的包括WordPress、Drupal等,可用于管理書籍、雜志、新聞等多元類型的數字內容;常見的數字閱讀平臺,如Kindle、AppleiBooks等也是需要關注的,由于這些平臺格式與技術要求各不相同,編輯需要明確不同平臺的發布規范和流程,以確保在各個平臺準確展示相應內容;學會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如Google Analytics、Adobe Analytics等,以更全面地把握讀者行為、市場趨勢與內容表現,基于對相應數據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讀者訴求,優化內容和營銷策略[1]。編輯人員可以通過自學、參加培訓課程或在線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數字出版技能。此外,還要保持同其他同行、技術專家、數字出版機構等的密切合作,積極參與行業交流和研討會,進而獲得寶貴的學習機會。
對于出版社編輯而言,重視數據分析、了解市場趨勢是新形勢下做好編輯工作的先決條件。編輯應學會分析讀者的需求,了解市場趨勢和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從而更精準地把握內容策劃要點和出版方向[2]。
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高效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如Google Analytics等,深入了解讀者的行為模式、興趣偏好和閱讀習慣。通過分析數據,獲得讀者對不同類型、主題和格式的喜好,從而指導出版方向和內容策劃。其次要密切關注出版行業發展動態與市場趨勢。比如積極參與行業交流,參加出版研討會,閱讀行業報告和分析材料,并關注時事和社會熱點,這些信息可以幫助編輯把握市場需求,進而優化調整出版策略[3]。最后要開展定量或定性的市場調研,依靠問卷調查、用戶反饋等途徑,收集讀者對出版內容的反饋和建議,了解他們的閱讀需求、偏好與期望,從而調整編輯策略,提供更符合讀者需求的優質內容[4]。除了上面提及的數據分析工具和市場調研手段外,編輯還可以綜合各種數據來源,包括銷售數據、圖書排行榜、社交媒體洞察、專業報告等,在綜合分析這些信息的基礎上,更全面地把握讀者需求和市場趨勢。
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編輯的角色已悄然發生變化,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提筆書寫”層面,出版社編輯應與作者和讀者建立更緊密、融洽的互動關系。編輯應主動參與討論、交流,積極收集反饋和建議,與作者一起打磨作品,更好地適應讀者需求。在與作者互動方面,編輯可以多與作者互動,共同探討作品的主題、結構、語言等內容,幫助作者優化作品內容質量,提高內容的可讀性,并給予作者專業的建議與反饋,幫助作者深入打磨作品,使之更符合目標讀者的口味[5]。在與讀者互動方面,編輯應繼續拓展同讀者保持聯系的渠道,通過社交媒體、在線論壇、讀者反饋等方式,廣泛搜尋讀者的反饋和建議,洞悉他們的喜好和期望,從而更好地調整出版方向、優化出版內容。編輯應主動回應讀者的問題和關注點,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解讀參考,深化讀者對作品的理解。此外,依托數字出版平臺,還能提高讀者的參與度,如舉辦線上問答、線上討論會、讀者投稿等活動,直接與讀者互動[6]。總之,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橋梁是新時代編輯的重要任務,積極融洽的互動有助于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增強作者的歸屬感和提高讀者的忠誠度,為推動數字出版的發展和創新添磚加瓦。
信息技術一日千里,出版行業不斷變革,編輯人員必須與時相偶,不斷強化自身的思維方式與能力素養,以便更好地應對數字出版形勢下的新挑戰。從思維方式層面而言,信息化時代,編輯需要更加注重讀者服務,深層次挖掘讀者的興趣與需求,傾聽讀者的聲音,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增值服務,保持良好的客戶關系[7]。同時,盡快轉變固化的出版思維,以融合出版思維武裝頭腦。這意味著編輯不能再停留于簡單的印刷出版層面,而應結合多種數字化媒體與工具,優化處理出版內容,其中包括將晦澀的文字內容同圖片、影音等多元形式有機結合,以兼具多元化與趣味性的方式更直觀、新穎地呈現出版內容,更好地適應不同讀者的閱讀訴求,以此達成融合出版目標。從能力發展層面而言,數字出版不僅涉及多媒體內容的創作,還囊括互動和在線出版形式,如電子書、互動應用等,掌握這些形式的特點和技術要求,可以幫助編輯更好地創作適合此類平臺的內容和體驗[8]。 此外,在數字出版技術不斷更新的背景下,編輯要持續關注和學習新的數字化編輯技術,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工作坊,深化與同行交流和分享經驗,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數字化編輯能力。
首先,服務意識轉型。所謂“得讀者者得天下”,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出版物,要想成功,最關鍵之處在于吸引并匯聚讀者,出版社存在的終極目的也在于為讀者服務,因而,開展編輯工作時,要將“以讀者為本”放在首位。編輯不僅要始終留意讀者的訴求變化情況,還要基于讀者反饋適時調度、完善設計,深耕易耨,致力于頁面設計與內容編輯的優化創新。長此以往,方能在競爭激烈的數字出版時代保留現有讀者、吸引新進讀者[9]。
其次,職業意識轉型。出版社編輯的職業意識可以概括為精益求精、慮周藻密。編輯本身是一項強調嚴謹性、周密性的工作,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皆可能導致無法估量的損失,工作中一定要摒棄想當然的思維模式[10]。不能心存僥幸、粗心浮氣,對于眼前的版面,要如同身臨戰場的戰士一般聚精會神,彰顯一毫不茍、精雕細琢、兢兢業業的編輯精神。遇到拿不準的地方要精雕細琢,力求不忽視每一處細節、不漏查每一個疑點。
最后,創新意識轉型。數字出版時代對于編輯的創新創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編輯應不斷迸發創新思維,積極應用新的出版模式和內容形式,可以嘗試數字漫畫、交互式故事等新興的出版形式,滿足讀者求新求奇的需求。在與作者合作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創意思維,比如可以嘗試新穎的故事形式、實驗性的插圖或其他創新性的內容,同作者一起探索數字出版的更多可能,致力于開拓新的創作領域[11]。
網絡營銷和社交媒體運營在數字出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出版社編輯應發揮融媒體優勢,在數字出版領域提高作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讀者關注和參與。具體要點如下:
其一,定位目標讀者群。明確出版物的目標讀者群,并了解他們的興趣、需求和行為習慣,以便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推廣策略,并選擇適宜的社交媒體平臺和內容形式,以吸引目標讀者的關注和參與[12]。
其二,創建讀者社群。建立和維護良好的讀者關系非常重要,積極回應讀者的評論和提問,提供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有效的互動,大力組織線上或線下讀者活動,有利于增強讀者黏性,將讀者轉化為忠實粉絲和推廣大使。
其三,合作和跨銷渠道宣傳。深化同其他出版社、作者、書店、媒體等多元主體的合作,共同推廣和宣傳作品。通過跨銷渠道的協同營銷,擴大輻射范圍、拓展讀者群體,提高數字出版的曝光度和市場占有率[13]。
其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網絡上建立和維護出版社的品牌形象,確保內容和形象的一致性,創建專業的網站或者社交媒體賬號,設置專屬的品牌標識和信息,以便讀者能夠輕松地識別和找到出版社[14]。
其五,內容營銷和分享。依托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定期發布出版社的新聞、成果、作者專訪等內容,與讀者分享有價值的信息,確保內容有趣、有用,以吸引讀者關注,促使讀者主動轉發[15]。
數字出版時代,人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閱讀書籍的習慣與方式出現了較大轉變,這對傳統出版行業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推動出版社編輯轉型已成為當務之急,相關人員對此必須引起充分重視。在此背景下,出版社編輯需要全力適應新變革,扎實掌握新知識,積極學習新技術,面對新的市場需求,出版社編輯只有持續提升自身的能力、積極適應環境變化,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出版內容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鄭帥.關于融合出版時代圖書編輯工作的幾點思考[J].傳媒論壇,2021(20):86-88.
[2] 王睿.數字出版時代下大學出版社編輯工作方式的轉型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23(2):60-64.
[3] 陳迎芬.數字化時代傳統出版社的變革與編輯轉型[J].新聞傳播,2023(2):70-72.
[4] 曲會.數字出版時代對編輯的新要求及應對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13):225-226.
[5] 趙藝.數字出版時代傳統圖書編輯的轉型[J].理論與現代化,2015(2):96-98.
[6] 劉裕.編輯如何應對數字出版時代的發展[J].編輯學刊,2014(5):80-82.
[7] 趙瀅.實現數字出版時代的轉型與升級:傳統出版社的困境及編輯的角色定位[J].今傳媒,2013(10):75-76.
[8] 常玉軒.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編輯轉型分析[J].中國報業,2023(16):60-61.
[9] 韓璐.數字化時代傳統出版社的變革與轉型[J].中國報業,2023(18):26-27.
[10] 常松.“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升級[J].采寫編,2020(6):129-130.
[11] 閆冰.新媒體背景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3(1):206-208,221.
[12] 朱長純.“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與升級[J].新聞傳播,2022(5):96-97.
[13] 翟秀薇.“互聯網+”時代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升級[J].西部廣播電視,2022(4):45-47.
[14] 程姝.“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研究[J].傳媒論壇,2021(18):97-98.
[15] 祝萍.傳統出版社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8):98-100.
作者簡介 王晶,編輯,研究方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