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雍
在“新課標”正式實施后,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模式得到大力推廣和運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充分明確“大單元”教學可以積極推動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創新這一特點,并在這基礎上,不斷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強化課堂互動等,進而實現“大單元”教學的成功,推動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以下是筆者根據教學經驗所總結的關于“新課標”背景下“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一、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明確單元教學任務
在小學“大單元”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明確單元教學的目標,這樣才能保證后面的教學活動可以得到一個明確的指引。“大單元”教學這個模式主要是整合多章節的知識點,并將其串聯在一起,若沒有在開展單元教學之前就設計好教學目標,會導致后續的教學活動處于一種散亂化的狀態,進而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在確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將三位目標體系設計為單元教學總目標,也就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方面入手確立關于三個方面的目標。另外,教師后續還需要將總目標進行細化,最終形成單元教學目標。采用這種方式設立教學目標可以更好地確保單元教學目標在實踐中獲得應用,讓每節課之間變得更加有關聯。
例如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下同)一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關于數字加減運算的內容進行整合,先確立單元教學的總目標,再對每節課的任務進行詳細制訂。學生處于一年級,剛開始正式接觸數字,他們對于數字的了解程度還不是很深。因此,在確立單元教學目標的時候,可以將知識與技能目標確立為讓學生形成對概念的完整認識,并熟練掌握數學加減運算的方法。而過程與方法目標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提問法、溫故而知新法等,通過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優化學科教學體驗,而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可以確立為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最后可以將每節課的教學任務細分為帶領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數字、比較數的大小、結合生活實際情況進行數字加減運算等。
二、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梳理單元教學框架
在進行“大單元”教學的時候,教師還要注意整合單元內容,并完成對教學框架的處理。目前,一些教師在“大單元”教學的時候,會存在單元內容割裂的情況,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教師沒有關注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沒有構建一個合理的教學框架。為此,在開展“大單元”教學之前,教師應當深度研究教材的內容,并明確“大單元”教學的知識范圍,同時做好梳理不同章節知識點的工作。從大的方面來說,教師需要保證單元教學的框架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從小的來說,教師需要確保教學框架的內容具有層次性,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點。
例如在二年級的“購物”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前后章節的內容,進而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框架。購物這一章節的前一章內容是“加與減”后一章內容是“數一數與乘法”,這些內容都和數字的基本運算相關,而在我們購物的過程中都離不開運算,為此,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點代入到購物的情境當中,豐富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關于數字的運算規則,并在熟練掌握加法的前提下引出乘法,實現知識之間的相通。當班級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以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開一個小超市,引導學生當收銀員和買家,讓他們在實際生活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而在加強他們對知識點掌握的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學科綜合素養。
三、強化課堂互動交流,發散學生學科思維
在小學“大單元”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課堂的互動交流過程。良好的互動交流可以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并提高課堂教學的深度。在師生互動的方法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課堂提問法,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之所以采用這種方法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小學生目前的生理和心理都沒有發展成熟,若完全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效果不大理想,而通過教師引導性的語言,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為他們的數學學習指明一個正確的方向。而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應當保證所提問題的趣味性和深度,讓學生能夠真正通過這些問題開展思考,得到知識。
例如在三年級“周長”教學內容的傳授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課堂提問的方法,結合教材給出的樹葉、書本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向學生提問什么是周長,通過學生的發言逐步總結周長的概念。接下來,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引導小組成員討論他們對周長的看法以及讓他們思考遇到規則物體的時候怎么測量周長,如果遇到不規則物體的時候又該怎么做。這些問題的拋出不僅需要結合課本教學內容,同時需要具備層次性,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一點點掌握周長的特點和周長的計算方式。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下去聽每個小組討論的情況,有必要的話還可以給小組討論提供指引,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保證“大單元”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為我們改善學科教學的效果,不斷豐富教學元素,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科素質。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加強對“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學習,不斷把握“大單元”教學的特點,并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加強課堂互動,進而確保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