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袁崇煥形象塑造的三個反襯

2024-03-28 00:00:00師存勛

摘要: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的袁崇煥形象塑造有著三方面的反襯。首先是對“嘔血臺”暨努爾哈赤軍事失利之表述,其所反襯者乃袁崇煥之智勇。其次是之于祖大壽變節降清和祖氏牌樓之“嗤點”,它反襯著袁崇煥之“忠義”。最后是就明末政治腐敗所抒發之嘆息,而作為袁崇煥冤死最主要的原因,政治腐敗無疑反襯出了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袁崇煥形象塑造“悲劇”的一面。

關鍵詞:燕行錄;詠史詩;努爾哈赤;祖大壽;政治腐敗

中圖分類號:I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4225(2024)06-0027-10

引" 言

朝鮮詠史燕行漢詩是指公元12世紀初至19世紀末高麗、朝鮮使臣出使中國紀行錄中的詠史詩,系以漢文創作,有著強烈漢文化影響印記,它們尤其折射出獨特的朝鮮半島文化如“東國”意識、事大主義、儒教獨尊及華夷之辨等,體現著相對統一的風格。朝鮮詠史燕行漢詩涉及到明清易代之際諸多的時代風云人物,這其中,袁崇煥形象較為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數出使清朝的朝鮮燕行使,途經寧遠等昔日袁崇煥戎馬倥傯之地時,會生發出對袁崇煥個人以及時代滄桑變化的感嘆,另一方面,明清易代所引起朝鮮半島知識分子對“蠻夷猾夏”結局的無奈與悲傷,無疑通過詠史燕行漢詩中袁崇煥形象塑造得一情緒渲泄與表達之徑。多數清代時期的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也突出呈現著努爾哈赤、祖大壽的形象,且較多情況下他們作為袁崇煥的對立面而存在,分別成為袁崇煥形象塑造中“智勇”“忠義”特征必不可少的反襯。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對造成袁崇煥悲劇的晚明政治腐敗暨崇禎皇帝之過失多有涉及,并反襯著袁崇煥形象塑造中的“悲劇”這一特點。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的袁崇煥形象塑造具有典型性,而通過對袁崇煥形象塑造主要過程的考察,我們能夠較為清晰地體會到朝鮮王朝知識分子之于儒家思想以及華夷之辨觀念的固守。

一、“嘔血臺”情節刻畫所體現

袁崇煥的智勇

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的袁崇煥形象塑造,首先在于袁崇煥之“智勇”,作為對袁崇煥軍事才能的最佳總結,朝鮮燕行使之于袁崇煥“寧遠大捷”中嘔血臺情景暨努爾哈赤軍事敗績的刻畫,其意義首先在于對袁崇煥智勇的贊頌,更為要者,在嘔血臺相關情節刻畫之同時,朝鮮燕行使或抒發對“奴酋”慘遭失敗的挖苦,或抒發對袁崇煥軍事勝利的贊嘆,或表達對英雄不幸命運的深深悲懷等,體現出強烈的“華夷之辨”傾向。

(一)嘔血臺暨努爾哈赤敗績的基本刻畫

多數朝鮮燕行使,在前往北京的途中,都會經過明末遼東軍事重鎮寧遠(今遼寧興城市),并圍繞嘔血臺暨努爾哈赤在寧遠的軍事失利這一成就袁崇煥威名的事件進行詩文創作。一方面,朝鮮燕行錄中的嘔血臺以及相關描述,史無確證①,諸多燕行使筆下的嘔血臺書寫亦多不同,且存在基本史實錯訛者,另一方面,嘔血臺細節刻畫是朝鮮燕行使對袁崇煥以及明朝軍事勝利的夸大再現,體現著朝鮮知識分子在“華夷之辨”思想作用力下對“胡”“夷”之排斥心理。如朝鮮正祖元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燕行使李在學如此記述曰:“又過長春橋,望見路傍有一高峰,可以俯瞰寧遠城,中有將臺遺址。俗傳以為嘔血臺。蓋崇德嘗攻寧遠,毀破其城殆盡,明日期將陷沒。袁崇煥守其城,一夜間作大布帳,周圍其所毀處,盡作粉堞,詰朝崇德登此臺望之,則崇墉宛然,不勝憤恚,嘔血,遂因病致死云?!雹谠偃缂冏尕グ四辏ǖ拦獍四?,1828)燕行使樸思浩曰:“寧遠城外有雞鳴山,山頂有嘔血臺,明末袁經略崇煥守此城,用紅夷炮破清兵十萬於城外。清太宗登此臺,嘔血痛哭而去。”[1]273-274純祖卅二年(道光十二年,1832)燕行使金景善《嘔血臺記》中則如此曰:“東八里堡路東南邊,有雞鳴山,山上有峰突兀,名曰嘔血臺,世傳袁崇煥守寧遠城,清太宗引兵襲之,時我國譯官適過此,入見袁公,公積書萬卷,靜坐一室,城中皆寂然,夜深,一小將入白事,公點頭而已,引我譯上小樓,拓窗俯瞰,少頃,城外炮聲如雷,無數清兵飄騰于煙焰之中,蓋預埋地雷炮於城外,敵至而發也,翌日,公登城臨視,嘆曰:‘殺人此多,吾其不免乎。’清太宗僅以身免,與十馀騎逸走。公使人送羊酒慰之,曰:‘后勿更來?!讯谠唬骸酥盁^藥氣者,飲酒則死,吾之送酒,有若誘人致死,非義也?!钭愤€而不及,清太宗果憤恚,至此嘔血而殂。故因以名臺云?!盵2]金景善如上敘事以努爾哈赤嘔血而亡之慘相反襯出了袁崇煥臨危不亂、從容智勇的軍事智慧才干,應該說這種之于袁崇煥的肯定性敘事,是所有朝鮮燕行使所喜聞樂見的慣用創作手法,它早在清初來華燕行使如金昌業等人筆下既已出現,這一點后文還將論及。

由于嘔血臺代表著袁崇煥在軍事方面所體現出的智勇,因而在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遂出現較多圍繞嘔血臺而對袁崇煥“寧遠大捷”進行直接贊頌的詩篇。如正祖六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燕行使洪良浩在《寧遠城憶袁巡撫》一詩中如此曰:“轅門晝靜角聲遲,羽扇綸巾坐運奇。天地玄黃龍戰野,山河震蕩火焚旗。一時勝敗何須道,萬事蒼茫只自悲。嘔血臺前聊騁目,應知中國有男兒?!盵3]洪良浩筆下的袁崇煥,有著諸葛亮般“羽扇綸巾”之姿和神機妙算之智,這種刻畫充分體現出作者之于袁崇煥的深深景仰。再如純祖元年(嘉慶六年,1801)燕行使李基憲在詠史詩《次正使哀袁將軍崇煥韻》其一中就袁崇煥頂住壓力堅守寧遠而不撤、不降一事言道:“熊魚從古少全雙,寧遠將軍誓不降。十二金牌休喚去,藩籬猶自護軒窗?!本o接該詩的其二中,作者就袁崇煥寧遠大捷中“繃城畫布”一幕道:“繃城畫布黑云埋,玉帳多聞聽籧梅。墨守恢恢神不測,單于無復瞰高臺。”[4]405李基憲并作詠史詩《嘔血臺(即寧遠城西麓)》,用夸張浪漫的筆調就袁崇煥的軍事才華進一步夸贊曰:“轟天大炮墜孤城,冰堞誰知一夜成。嘔血臺前八里堡,小兒猶畏將軍名。”[4]406純祖三年(嘉慶八年,1803)燕行使李海應則有《嘔血臺》一詩,在該詩序中作者道:“至東八里堡南望,一山突然高起,是雞鳴山也,山頂有所稱嘔血臺,昔袁崇煥鎮寧遠時,清汗急攻之,以火炮碎城,將入,值日暮,以詰朝為期。崇煥夜以畫布作城,繃障其城毀處,適天雨且寒,一夜間成一冰城,汗乘曉望之,崩城已完,大驚,遂嘔血于此,故臺以是名,或稱駐蹕臺?!本o接其后之詩則曰:“嘔血臺頭朔氣凝,受降城外陣云蒸。關兵卻恐春風早,銷盡層繃一夜冰?!雹?/p>

從如上論述,我們不難發現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嘔血臺書寫所寄寓的燕行使對努爾哈赤之揶揄與挖苦,它反襯著袁崇煥的智勇形象,流露著燕行使對明朝軍事勝利的喜悅之情。而我們也須承認,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的嘔血臺書寫,也有著對袁崇煥人生悲劇及對明朝覆亡的悲嘆。

(二)嘔血臺刻畫中的袁崇煥暨明亡悲嘆

朝鮮燕行錄中固然有著圍繞嘔血臺暨努爾哈赤寧遠兵敗而展開的對袁崇煥智勇的贊嘆,卻更有以寧遠之戰為參照的之于袁崇煥暨明朝悲劇命運的慨嘆。如肅宗卅八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出使清朝的金昌業即如此寫道:“明朝既失廣寧之后,袁崇煥守此城,建奴來攻,屢見挫恤,乃行間于明朝,使毛文龍黨構殺之,志士至今悲之。世傳老酋來襲此城時,我國譯官適到此謁袁崇煥,公積萬卷書,坐一室,城中寂然。夜深,有一將入來有所告,袁公點頭。俄聞城外炮聲震天,見胡騎飄騰于煙焰中,或墜于城內,蓋預埋紅夷炮于城外,賊至而發也。虜之猛將精卒盡于此。翌朝,袁公登城臨視,嘆曰:‘殺人此多,噫!吾其不免乎。’老酋僅以身免,與數十騎走,袁公送羊酒慰之。謂曰:‘后勿更來。’老酋憤恚,遂嘔血而死云。”[5]金昌業將袁崇煥之死和嘔血臺暨努爾哈赤的軍事失敗聯系在一起,尤其發出“志士至今悲之”這種對不堪回首往事的慨嘆,這在朝鮮詠史燕行詩中更是屢見不鮮。肅宗廿一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冬至等三節年貢行書狀官崔啟翁燕行之中作詠史詩《寧遠衛》一首曰:“傳聞袁總督,於此擁雄兵。一鼓天聲震,萬炮地軸驚。趙人失堅璧,宋國壞長城。更憶林元帥,那堪肝膽橫?!雹谧髡吖P下“趙人失堅璧”所指為戰國時期雖完璧歸趙但最終仍為秦國所獲這一關于和氏璧之故事,“宋國壞長城”則指南朝宋文帝枉殺功臣檀道濟一事,而“失堅璧”“壞長城”這種對照表述,無疑是對因袁崇煥冤死等明末亂象而導致明朝滅亡事實的悲痛表達。再如正祖二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朝鮮謝恩兼陳奏使蔡濟恭作《嘔血臺》一詩,其序中寫道:“昔袁崇煥鎮寧遠衛,建酋來犯,崇煥伏地雷炮于城外,誘入虜騎累萬,燒殺無遺類。虜酋獨以身免,嘔血數斗。至今名其處為嘔血臺?!逼湓娭袆t不無遺憾地如此慨嘆道:“一震雷機萬甲灰,老酋心折其高臺。明朝不殺袁崇煥,直斬長鯨飲血回?!盵6]358-359純祖五年(嘉慶十年,1805)春夏之際告訃使姜浚欽《寧遠衛傷袁都督》一詩中曰:“安危實藉鎮邊功,嘔血臺前虜帳空。暫得民蘇征戰后,詎知城在畫圖中。英雄自合全生死,勛業緣何缺始終。繼此關門多不守,疆臣歷數少如公?!盵7]姜浚欽所表達出的對英雄事業未竟、明朝國祚不繼的難過之情十分明顯。而同年底隨父赴燕的李鳳秀則在《寧遠(七律)》一詩中對寧遠大捷中“老虜”努爾哈赤之亡和袁崇煥之死作了如下刻畫:“踏盡松杏百戰場,將軍府下到斜陽。山崩地坼飛丸急,魄遞膽驚老虜亡。天子委毗恩未卒,英雄枉死恨空長。幅巾整暇謀猷壯,年少風聲撼八方。”[8]不難看出作者之于袁崇煥曾經所具風發意氣之贊頌,而我們同樣也能體會到作者之于袁崇煥冤屈至死所抱的切膚之痛。純祖五年(嘉慶十年,1805)謝恩兼冬至使行正使判中樞府事李時秀《續北征詩》中則曰:“……自古沙漠地,漫不辨延袤。偉哉袁總督,頻年來御寇。奇變運腦中,雄略震關石。量程定里數,其長倍於舊。敵莫近營壘,我可遠斥候。一時權為說,百年傳貿貿。我言是臆料,臆料或相副。岧嶢指點處,一峰遙頫首。號為嘔血臺,昔事杳難扣(諺傳清祖敗於袁崇煥,嘔血於此地,因以名之云)。向非將軍威,誰使強敵踣。終壞萬里城,何嘆天不佑。……”[9]李時秀之于袁崇煥和明朝悲劇的悲傷難過之情無異于前述燕行使。純祖九年(嘉慶十四年,1809)冬至兼謝恩使行成員李敬卨作詠史詩《新民屯路中》曰:“夜宿無梁屋(無梁屋自新民屯為始,皇明亡后天下更無所宗,故漢人屋皆無梁,至今猶然),朝登嘔血臺(嘔血臺,清祖為袁崇煥所敗,登首山,嘔血,故因以為名)。痛哭明天子,何時復起來?”[10]李敬卨在對努爾哈赤為袁崇煥所敗一事的言說固然明確,但作者之于明朝滅亡的悲痛心情亦展現無遺,“痛哭明天子,何時復起來”作為該詩的點睛之筆,無疑也有著對袁崇煥之悲鳴。

學者言:“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要求,明清之際,后金(清)與明王朝是兩個同時并存的政權,雖都立國于今天中國疆域之內,當時雙方各以‘中國’自居,而彼此之間互相視為‘外國’,是合乎當時情理的。……明清之際,袁崇煥和皇太極的和戰,也只能是國內民族矛盾的問題。”[11]但若從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之角度而言,則嘔血臺暨努爾哈赤反襯下的袁崇煥智勇形象刻畫體現著朝鮮王朝知識分子之于“中華”文化護衛者的尊崇,更表明其對儒家既定傳統政治倫理的固守。

二、祖大壽變節襯托下的

袁崇煥之“忠義”

祖大壽以及其堂弟祖大樂系明末重要將領,各自因軍功顯赫而被明王朝賜建牌樓于寧遠,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松錦之戰中祖大樂被俘變節,旋即錦州最高軍事統帥祖大壽亦降清朝,這無疑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祖大壽及大樂榮膺牌樓殊榮卻投敵和袁崇煥主導寧遠大捷卻遭棄所形成的強烈反差,帶給朝鮮燕行使以深深的不公和悲痛之感,故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將祖大壽“隳家聲”之舉和袁崇煥之冤死相為對照,成為一種慣見表達。

(一)祖大壽降清與袁崇煥被殺

祖大壽及祖大樂,與中流擊楫而誓收失地的東晉名臣祖逖同出一族,大壽父承訓乃“壬辰倭亂”時期東援朝鮮的名將,大樂父承教亦為明將并戰死疆場。作為明末重臣,祖大壽、祖大樂盡管在與后金(清)的對決中一度忠于明廷,但終究投敵,故其“隳家聲”之舉與祖承訓、祖承教以及遠祖祖逖形成鮮明對照,此為篤信忠孝節義儒家思想的朝鮮燕行使所不齒,并在較多時候成為袁崇煥忠義形象的反面對照。

關于祖大壽之投敵,明清時期文獻多有記述,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亦有著不少刻畫,試如肅宗十三年(康熙廿六年,1687)謝恩兼冬至等三節年貢行副使任相元在《杏山》一詩中就明清易代之際明軍敗績暨祖大壽之降清描述曰:“杏山休駕暮春初,冷落城邊只草廬。終古臺隍皆漢戍,至今民物盡周馀。曾聞入海全臣節,可嘆開門送款書。成敗悠悠無處問,斷云殘日暫躊躇(松山將城陷投海而死,錦州將祖大壽降)。”[12]91-92再如蔡濟恭《過祖承訓墓》一詩中就祖承訓之忠義報國和祖大壽“隳家聲”的投敵行為感慨曰:“路過寧遠城,孤墳生蒿蓬。人言祖將軍,托體歸此中。我聞汪然不禁涕,良久駐馬斜陽紅。公昔承命援屬國,手提天兵鴨水東。曰松曰梅作后殿,天驚鬼泣平壤戰。公歸天朝公像留,萬年磐泰三韓奠。我是東人為公悲,魂兮即今安所之。有孫墜盡隴西聲,公雖鬼雄應餒而。南有蠻兮北有胡,魂歸莫如東土宜。士民泣憶東征恩,籩香豆潔宣武祠。”[6]409-410蔡濟恭首先就“壬辰倭亂”爆發后祖承訓以及李如松、李如梅等明將東援朝鮮的壯舉作了稱頌,其后則以“有孫墜盡隴西聲”等語對祖氏兄弟的降清行為作了強烈的譴責,其中流露著對祖氏家聲不保的深深遺憾。正因祖大壽兄弟變節與袁崇煥寧遠大捷卻又被殘酷處決這一結果形成鮮明對照,故燕行使筆下以祖大壽兄弟為反襯的袁崇煥忠義形象塑造就得到了更好的彰顯。如肅宗八年(康熙廿一年,1682)謝恩兼冬至等三節年貢行正使金錫胄于《大凌河吊古,仍疊魚字韻》一詩中曰:“人方刀俎我方魚,日日凌河奏急書。萬灶銷沉同亂磧,千隍劃削作荒墟。呂文未救恩終失,邵武先誅計亦疏。不識盧公何處死,定應英爽鎮醫閭。(明朝既失廣寧之后,凌河數百里之間,有三十年百戰之場。祖大壽、大樂兄弟以世世遼將,初從孫閣部承宗,收復凌河,后守錦州,清人掘塹三重,為長圍三年,猶不降,糧盡不繼,大樂先降,入城勸之,乃降。與宋朝呂文煥、文德兄弟守襄陽事絕類。袁總督崇煥初以邵武令,上書言兵,遂見任東事。己庚間,竟以虜迫皇都,剮死。)”[13]55-56金錫胄就戰爭背景之下祖大壽、祖大樂的降清作了概述,并表達出對袁崇煥冤死之婉嘆,此亦表明朝鮮知識界對明清易代的深切關注。

朝鮮燕行錄中也有將祖大壽、祖大樂、大壽父祖承訓和袁崇煥相為比較者,于是乎以祖大壽“隳家聲”為襯托的袁崇煥形象塑造更得以強化。如正祖十五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燕行使金正中在記述其于寧遠所見時曰:“城之東有嘔血臺,漢將袁崇煥以紅夷炮擊碎建虜一陣,騎步數萬一時震死,老酋長與十馀騎夜遁至此山嘔血,故因名其山云。以余論之,承訓之二兒子真豚犬也耳,何足污筆舌也哉。千載之下,使一袁專美,至今光氣烈烈,然橫亙于沙碌之間者,其精魂不死也,嗚呼,壯哉。”[14]“一袁專美”的影響效果正是在“承訓之二兒子真豚犬也耳”這一反襯之下得以彰顯。再如朝鮮哲宗十一年(咸豐十年,1860)圣節進賀兼謝恩行副使樸齊寅亦如此記述祖承訓之有恩于朝鮮、袁崇煥之冤死和祖大壽的投敵之舉:“承訓,萬歷壬辰,以遼東副總兵領三千騎最先赴援我國者也。祖家是遼薊世將,崇禎二年十一月虜兵逼皇城,十二月督師袁崇煥率祖大壽、何可綱入援,帝甚喜,令盡統援軍,清人設反間,言袁巡撫有密約。帝執崇煥磔之。大壽大驚,與可剛東走,毀山海關出,后錦州、松山之戰,祖大樂、祖大成、祖大明皆被擒,大壽守大凌河,舉城降。今其牌樓猶未免后人之恥點也?!雹?/p>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今其牌樓猶未免后人之恥點也”句中尤其提到明朝為祖大壽所建造牌樓一事,而觀朝鮮詠史燕行漢詩及其他燕行文獻,其中關于祖大壽、祖大樂兄弟牌樓的記述尚不在少數,且這種記述絕大多數是與祖大壽及祖大樂兄弟的降清相聯系,并與袁崇煥之忠義和冤死相為對比。

(二)祖氏牌樓恩光與袁崇煥之冤死

祖大壽、祖大樂兄弟的牌樓位于今天遼寧省興城市,分別建于崇禎四年(1631)、崇禎十一年(1638),是為表彰和激勵祖氏兄弟抗擊后金(清)之舉而修建。由于祖氏兄弟降清而致家聲墜落,故祖家牌樓在吸引朝鮮燕行使強烈視覺關注的同時,更招致燕行使對祖氏兄弟品行的恥笑,并成為襯托袁崇煥的重要反面材料,正如學者楊海英所曰:“機智英敏的袁崇煥,自然成為茍且偷生的祖氏兄弟的照妖鏡,布滿永遠洗刷不了的恥辱,石錈牌樓反成譏諷的載體。”[15]這一點,實際即朝鮮王朝燕行使所持觀點,我們不妨擷正祖八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以微員身份隨謝恩使團入清的金照所作《祖大壽牌樓》中之論述作一考察,金照就祖氏牌樓曰:“皆天子殊錫而褒祖氏之赤世忠勇也。他日大凌河之役,大壽兄弟不戰而降,世將勛業一時掃地,惟彼牌樓巋然獨存。余吊袁將軍詩曰:‘長城汝與袁公壞,不作祖家牌樓存。’”①

金照吊袁崇煥詩盡管只有十四字,但卻表達出對袁崇煥冤死、明朝自壞長城的悲痛,也流露著對祖大壽兄弟的挖苦。而在其他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但凡提及祖氏兄弟牌樓,則斥責之語同樣不絕于篇,并依然將其與袁崇煥相對比。如肅宗廿三年(康熙卅六年,1697)奏請兼陳奏行正使崔錫鼎于《觀祖將軍牌樓(二首)》其一中如是曰:“雙樓竦峙九街中,斫取云根刻鏤工。當日窮奢忘遠略,至今遺臭愧元戎。檐楹尚掛前朝日,鈴鐸長喧朔野風。一死向來輸爾弟,不應無面獨袁公?!盵16]崔錫鼎指斥大壽降清為愧對統帥身份、遺臭萬年之事,亦有負于袁崇煥。其后兩年的肅宗廿五年,謝恩兼冬至等三節年貢行正使姜銑《寧遠衛》一詩中曰:“古衛遺墟不忍論,牌樓陳跡至今存。彩書宛記將軍績,碧血空留志士冤(袁崇煥被讒賜死)。市虎成讒終不悟,元戎倒戟更何言。沉吟不覺歸程遠,衰草茫茫日色昏?!雹诮妼s享牌樓“彩書”卻“倒戟”的祖氏兄弟和因“市虎成讒”而冤死的袁崇煥兩相對照,并抒發出對忠罪不分晚明政治的無奈與悲切。李晚秀詠史詩《祖大壽牌樓三首》其二中曰:“自失袁熊勢土崩,龍城日夕劫書騰。誰知漢業存亡際,飛將家中又一陵?!盵17]411-412李晚秀言及袁崇煥、熊廷弼被殺后晚明軍事上的被動,并以西漢飛將軍李廣、投降匈奴之李陵分別指稱祖承訓、祖大壽,而“飛將家中又一陵”這一之于祖大壽的比況中包含著作者無盡的惋嘆。樸思浩詠史詩《祖家牌樓》則有著和上述李晚秀詩同樣的對比效果暨對袁崇煥之死的同情與惋惜,其曰:“云根千尺作樓臺,過客停邊落日催。寵誥敢忘三世重,降幡遽自兩人開??者z老石千年恨,可惜長城萬里才。試看山頭嘔血處,報國袁公死不回。”[1]401-402若依正常思維邏輯而言,袁、祖之功罪事實理應有著相匹配的人生結局,但歷史事實卻是負國者享“云根千尺作樓臺”之榮,建功者冤死街頭,樸思浩因此而痛心疾首。哲宗六年(咸豐五年,1855)赴燕的申佐模于《祖大壽牌樓》一詩中道:“層楹刻桷下為門,一是他山鬼斧痕。寵錫初年兄及第,勛封四世祖傳孫。岳家涅背應知感,陵也甘心忍負恩。有此牌樓城自壞,千秋遺恨是熊袁?!盵18]申佐模也以背刺“精忠報國”之岳飛、投降匈奴之李陵分別指稱袁崇煥和祖大壽,并在祖大壽牌樓之挺立和明朝之長城自壞的對比中,抒發出無限的遺恨。

學者在相關明清易代的論述中有道:“明末清初中的嶺南士人中,當以‘廣東三忠’為代表,涌現出一大批殉難忠烈的本土人士,以見‘忠’的觀念深深滲透入嶺南士人的腦海中?!盵19]“廣東三忠”即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它們皆就義于抗清運動之中,而觀同為嶺南名士的袁崇煥,其對明朝之忠義及因寧遠大捷等軍事行動而招致后金以反間計借崇禎之手殺害之事實,體現的也是一種“殉難忠烈”,它也足以說明袁崇煥腦海中“忠”觀念之深刻。于是乎,袁崇煥之堅毅、勇敢、忠誠乃至悲劇諸種表現,遂為信奉程朱理學的燕行使所認可和關注。而作為袁崇煥反襯的祖大壽,其降清一事,從更為廣闊的視閾來看,則有著特殊的時代大背景,正如今之學者有曰:“明清易代,處于困境之中的士人,必須對生死做出抉擇,在傳統文化的批判中,尋找生與死的合理性,尋求精神的超脫。祖大壽黯然投降,史可法英勇就義,吳梅村歸隱立言,錢謙益反復無常,都可以反映明末士人在生與死的抉擇之際,所表現出的矛盾行為和心態?!盵20]然而從朝鮮王朝域外具體環境中的意識形態與價值取向這一角度來看,則祖大壽、祖大樂之降清系篤信儒家忠義思想、秉持華夷之辨觀念的燕行使情感所難以接受者。

三、政治腐敗導致的明亡

暨袁崇煥悲劇命運

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袁崇煥人物形象有著晚明特定的時代背景。首先,袁崇煥的堅決抗敵形象是以明朝的最終覆亡作為背景,其次,袁崇煥悲劇人物形象呈現中,寄寓著朝鮮燕行使對袁崇煥悲劇命運的深深同情,更有著對明末政治腐敗這一袁崇煥悲劇根源的沉痛分析。

(一)袁崇煥之死與明朝的最終覆亡

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的袁崇煥形象無疑是儒家文化中忠君報國之典型,但這一悲劇形象實際是整個明王朝悲劇的預兆與縮影,而燕行使筆下袁崇煥形象亦總與明亡緊密結合。如前述清初赴燕的金昌業,其《次伯氏歷大小黃旗堡及白旗堡次雩沙韻》其一中即曰:“一夕天驕拔漢旗,煙臺警報入關遲。當時不殺袁經略,縱失全遼詎至斯。”[21]金昌業認為袁崇煥若不被冤殺,明朝即便失遼,總也不至于走向最終的厄運。再如景宗即位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冬至等三節年貢行正使李宜顯《紀行述懷,次三淵韻》其第二十一首詩《袁崇煥》中曰:“隴水幽咽寒日黃,袁公舊跡今寂寥。長城一壞恨何及,尚想雄姿倚大炮。身當國家興廢運,坐使匈奴氣自驕。”[22]李宜顯該詩,亦將袁崇煥之死與“匈奴氣自驕”所代表的清人入關聯系在一起,并呈現出對袁崇煥的無限緬懷和對明清易代的無盡悲傷。而類似的詩作在清代早期來華的朝鮮燕行使筆下尚有不少,如英祖七年(雍正九年,1731)燕行使趙尚絅詩《嘔血臺》其一曰:“聞昔羌兵爛作灰,清皇嘔血認茲臺。陽九運回天又醉,孰禁胡馬迭驅來?!盵23]該詩中以“羌”“胡”指稱后金,而盡管該詩并未直言袁崇煥,但“清皇嘔血”之典,實際已明白無誤地傳遞出對“袁崇煥”的贊許,并通過“孰禁胡馬迭驅來”等句表達出對清人入關的痛心疾首之感。而與趙尚絅同時赴燕的李日躋,其與趙尚絅唱和過程中所作《嘔血臺》一詩,有著與趙詩同樣的思想與藝術效果,其曰:“一響礌炮入傘灰,胡皇嘔血有遺臺。老熊不死袁公在,未必重關易透來?!雹僮髡哒J為,熊廷弼、袁崇煥若不被明廷處死,明朝所設的重重關隘未必會為清人所穿透。

清代中期來華燕行使筆下,依舊有著對袁崇煥以及明清易代的深沉惆悵。如蔡濟恭《宿寧遠衛》一詩中如此曰:“寧遠州東萬木森,大明關厄郁沉沉。同時虜主多雄略,善戰袁公亦苦心。桑海移來天欲老,城池廢后草空深。停杯一望廖空外,度鳥飛云不可尋?!盵6]359盡管蔡濟恭并未直接以“悲”等字眼來表達個人的憤懣之情,但從“城池廢后草空深”“度鳥飛云不可尋”等語,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作者對明清易代、對袁崇煥深沉的傷懷意味。正祖十六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燕行使金祖淳《沈陽》一詩中曰:“地利誰如古范陽?盤遼枕海設堅墻。贏輸滿漢分形日,先后熊袁掎角場。五部留司規密勿,八旗諸族號精良。臨歧莫說興亡事,天意沉沉未可量。”[24]作者言及袁崇煥以及熊廷弼“掎角場”之雄姿,亦提到滿洲八旗之精良,并對明清易代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惆悵之情和哲理思考。前文所及燕行使樸思浩,其詩《山海關》之三中,通過對“胡酋嘔血”經典一幕的刻畫,表達出對當初寧遠大捷中袁崇煥重創努爾哈赤戰果的追思,其中不無欣慰意味,試看如下:“重關誤信尺書開,虜騎長驅苜蓿堆。天下機關無綰轂,云中消息有烽臺。樓如鼎鶴沖霄起,城作飛龍八海來。試看紅炮寧遠衛,胡酋嘔血碧山嵬?!盵1]375而作者對清人入關所表現出的遺憾亦頗強烈。

清代朝鮮燕行使筆下戎馬倥傯的袁崇煥形象中,寄托著作者對儒教衛道者的由衷崇敬之情,更流露著作者對明清易代所導致華夷既定秩序錯位的不適心態。這種狀況即便是在晚清也依然明顯,如哲宗六年(咸豐五年,1855)以從事身份隨從陳慰進香兼謝恩行正使徐憙淳入燕之徐慶淳記述曰:“西望,見雞鳴山歐血臺,即崇德遭紅夷炮,逃命歐血處(《明史·袁崇煥本紀》云:‘關卒立城上,用西洋火器,清師不利?!怂^寧錦大捷者也。)有詩曰:‘卷地朔風吹八旗,譙樓白日起紅夷。如何磔殺袁崇煥,自壞長城國以之。’”①身處大清帝國的徐慶淳用“自壞長城”指稱明朝滅亡,并以“如何磔殺袁崇煥”表現出對明朝政治極度的不解與傷懷??陀^而言,袁崇煥之悲劇是明朝封建制度腐朽性的必然結果,正如孟森先生所曰:“清太宗時譯《三國演義》,以為兵書,此時尚得其用,而明帝之不知士大夫心跡,竟墮此等下劣詭道,自壞萬里長城,并不言其蜚語之所由來,自矜燭照神秘。虛驕之正人,即不慊于前時遣吊,又不審毛文龍之當誅罪惡,捏其情事為一串,竟稱崇煥通敵脅款,至國之后尚嘵嘵欲傳為信史?!盵25]這一點,朝鮮燕行使也多有進行探究者。

(二)明末腐敗政治中袁崇煥的悲劇必然性

朝鮮燕行使之于袁崇煥的悲劇暨明朝滅亡有著悲傷之情,而更多的燕行使則就造成袁崇煥悲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不少人將袁崇煥的悲劇原因歸于明末政治混亂,其中涉及明末黨爭,亦有直指崇禎皇帝者。金錫胄于詠史詩《大凌河吊古,仍疊魚字韻》中“呂文未救恩終失,邵武先誅計亦疏”句,實際涉及明廷在政策制定、人事安排層面所存在的疏漏。再如任相元詠史詩《過廣寧古城聞萬歷庚申清人筑白旗,明朝掘塹以防之,然廣寧自潰,終不守也》其一中道:“馬度空壕倦欲休,崇埤已塌古磚稠。兵興已失三叉險,城潰猶傳萬歷秋?;牡戟毭哌呇╈o,敗場頻吊陣云愁。前朝用法終多憾,不遣熊袁展壯猷?!盵12]39該詩末句中作者指出,明朝在官員“用法”層面存在缺憾,沒能給予袁崇煥、熊廷弼這類人才以施展才干之機會。肅宗十六年(康熙廿九年,1690)謝恩兼冬至等三節年貢行副使徐文重詠史詩《途間次息庵集中韻感大凌河舊事》中曰:“憑凌虜似掣溟魚,流涕皇朝舊史書。關輔連綿千壁壘,人煙莽蕩一丘墟。邊鋒屢釁天何罪,中策常乖漢亦疏。盧帥死綏袁罪枉,至今忠烈合旌閭?!盵26]作者所言“中策常乖”正是袁崇煥以及盧象昇悲劇結局的真正原因。由于統治階級內部出現問題,因而晚明政治混亂,而朝臣則結黨營私、勾心斗角,此為袁崇煥悲劇的最重要伏筆,正如今之學者樊樹志所曰:“由于袁崇煥被逮下獄,引發政局動蕩,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亂,乘機制造事端,閹黨余孽上躥下跳,掀起欽定逆案以來第一場翻案風波,別有用心地牽連到閣臣錢龍錫,終于使得袁崇煥的罪狀層層加碼,喪失了轉圜的可能。”[27]身處如此環境中的袁崇煥悲劇難以避免,而燕行使對此有著清晰認識,如純祖五年(嘉慶十年,1805)進賀兼謝恩行副使李始源《赴燕詩》中有句曰:“珰豎弄乾紐,旃裘肆丑腥。流氛漲區宇,鉤黨割門庭。袁帥浪膏礩,孫爺枉就囹?!盵28]李始源筆下,“珰豎”所代表的閹黨、“旃裘”所代表的官員、“流氛”所代表的“流寇”、“鉤黨”所代表的東林黨等,構成了一幅明末內憂外患的畫卷,尤其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明朝政治之混亂,此即“袁帥浪膏礩”之根本原因。再如前文所提燕行使李在學,其有《寧遠城外有將臺,云嘔血臺》一詩,其中即曰:“城荒余一片,臺古屹千尋。謾瀉男兒血,終悲烈士心。旌旗變北壘,籌策誤東林。地底晴雷響,居人說至今?!盵29]該詩中“籌策誤東林”句正是對黨爭悲劇暨袁崇煥不幸命運的由衷慨嘆。

正因明末政治混亂,袁崇煥遂屢遭讒言陷害,最終冤屈而死,關于這一點,上文所提燕行使姜銑等人筆下皆有涉及,前述徐文重另一詠史詩《寧遠城感憶袁經略崇煥》中曰:“袁公威略信奇術,寧遠城荒攬涕回。機變風飛毛帥戮,軍聲雷動建酋摧。事如云水忠猷在,恨結山河爽氣來。從古邊功多中譖,至今追憶轉堪哀。”①徐文重對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擊敗建州首領努爾哈赤的人生亮點作了總結,并認為袁崇煥人生悲劇緣于“中譖”,即晚明國家上層中樞中的流言蜚語。我們不妨再以純祖廿六年(道光六年,1826)侍其父洪羲俊使清的洪錫謨所作詠史詩《宿寧遠城外(寧遠衛錦州府)》中所言為例:“天時朝暮變晴陰,人事行途感古今。烽燧何為勞筑土,干城可惜譖銷金(遼東千馀里,為備清兵,列置煙臺,袁將崇煥竟被譖而死)。風云陣壘無人跡,錦繡山河有客吟。千載遼陽桑海閱,令威昔日化胎禽。”[30]洪錫謨將袁崇煥的悲劇原因指向能夠“銷金”的“譖”,并通過丁令威典表達出對明清易代的無盡惆悵與哀傷。袁崇煥的悲劇與“讒”“譖”等來自明廷內部的因素有很大關系,尤其又與明朝最高統治者忠奸不分、功罪不明的政治無能關系很大。

燕行錄中對崇禎皇帝的過失時有加以指斥者。如李基憲詠史詩《次正使哀袁將軍崇煥韻》其三中曰:“皇天厄運奈崇禎,河北無人二十城。竟使檀公投幘嘆,至今冤鳥哭神京。”[4]406作者“哀袁將軍”,并直言明朝之厄運原因在于崇禎皇帝,其中之悲愴意味頗為濃郁。而純祖三年李晚秀《哀袁都督》一詩中曰:“君不見滿洲小兒驚褫魂,大明都督身姓袁。鋪冰城外嘔血臺,至今炮聲天地掀。岳家軍散黃塵漲,杜郵劍寒碧血翻。遂令皂旗長驅入,長城壞矣誰為藩。莫道一著枉拔毛,吾皇自有推轂言。又不見熊公眼光空如炬,北來騎劫鹿豕奔?!盵17]459李晚秀先是以“嘔血臺”典贊頌袁崇煥寧遠大捷,其后則筆鋒一轉,以宋代岳飛被殺和戰國白起被賜死于杜郵這類功臣悲劇比況袁崇煥之死,尤其對“長城壞矣”所導致明清易代結局的描述,語調激越且悲懷滿腹,“吾皇自有推轂言”則用諷刺手法批評崇禎皇帝之枉殺功臣之舉。崇禎皇帝為諸多燕行使所批評應不為過,因為即以對待臣下為例,“思宗求治太急,自即位以來,誅總督七人:鄭崇儉、袁崇煥、劉策、楊一鵬、熊文燦、范志完、趙光忭。誅巡撫十一人:王應豸、耿如杞、李養沖、孫元化、張翼明、陳祖苞、張其平、顏繼祖、邵捷春、馬成名、潘永圖。至宰相,十馀年間易置者,亦近五十人”[31]。

結" 語

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的袁崇煥形象塑造,體現著自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以來半島知識分子對傳統儒家思想一貫的皈依精神以及之于“事大以誠”這一忠明思想的恪守。“有明一代,朝鮮視明朝為中華,從制度、思想以至日常生活中,對明朝加以效仿,‘慕華’成為‘小中華’思想的核心理念。清朝時期,朝鮮不認同清朝為中華,經宋時烈的闡發,朝鮮自認為其承繼了明朝以來的中華正統,‘尊周攘夷’、尊明反清,成為其‘小中華’思想的核心理念?!盵32]而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中,通過嘔血臺暨努爾哈赤的軍事失敗、祖氏兄弟降清以及對明末險惡政治生態這三者的探討,燕行使較為集中地為我們呈現出了袁崇煥之智勇、忠義以及必然之悲慘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如上三者同時予以關注者在朝鮮詠史燕行漢詩作家中亦不乏其人,如英祖七年燕行使李日躋《哀袁崇煥》一詩中曰:“威名可但鎮遼河,毛帥殲來靜島波。東事漸芬無日了,內讒先送奈爾何。廷參竟誤千金諜,產籍徒傷一匹騾??靶ε茦切聦欏a,較看芳臭果誰多?(敵人行間,遂誅崇煥,籍其家財,只是一口騾及織機而已,人皆悲之。祖大壽代之,遂失寧遠云。)”②李日躋通過“敵人行間”以及“諜”、“祖大壽”以及“牌樓”、“內讒”等表達,分別就袁崇煥形象塑造的三個反襯進行了勾勒,并因之體現出朝鮮王朝知識分子對程朱理學的堅守。朝鮮王朝后期純祖廿二年(道光二年,1822),以謝恩副使權丕應從事官身份出使清朝的權復仁所作詠史詩《袁崇煥》,則更為明晰地概括了袁崇煥形象塑造的三個反襯,試看如下:“生材天不偶,戕賢竟誰尤。穎發文武器,仗鉞鎮邊州。運去計不諧,嘔血走老酋。金貝來無脛,左腹售間謀。赤族伊何辜,深宮蔽前旒。神州俄徙壑,紫微彗旄頭。讀史每至此,拍案憤涕流??蓱z過遼者,只賞祖家樓?!盵33]權氏該詩中,“嘔血走老酋”“只賞祖家樓”“深宮蔽前旒”三句,所指無疑為嘔血臺暨努爾哈赤敗績、祖氏兄弟降清“隳家聲”之舉、明末政治腐敗三個反襯,此三者和袁崇煥之間的密切關系亦得到精辟之闡釋,而朝鮮王朝知識分子守衛儒教、事大于明朝之精神亦躍然于筆端。

參考文獻:

[1]樸思浩.燕薊紀程[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85.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2]金景善.燕轅直指[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71.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63-64.

[3]洪良浩.燕云紀行[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41.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254.

[4]李基憲.燕行詩軸[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64.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5]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32.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450.

[6]蔡濟恭.含忍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40.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7]姜浚欽.輶軒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67.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38-39.

[8]李鳳秀.赴燕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67.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122.

[9]李時秀.續北征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57.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415-416.

[10]李敬卨.燕行錄[M]//[韓]林基中、[日]夫馬進編.燕行錄全集(日本所藏編):卷1.首爾:東國大學校韓國文學研究所,2001:471.

[11]王鍾翰.清史十六講[M].北京:中華書局,2009:87.

[12]任相元.燕行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28.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13]金錫胄.梼椒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24.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14]金正中.燕行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75.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94.

[15]楊海英.塔山守將之謎及其他——朝鮮士大夫關于明清爭戰的歷史記憶[M]//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2008年號).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75.

[16]崔錫鼎.蔗回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29.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359.

[17]李晚秀.輶車集[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60.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18]申佐模.燕槎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75.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458.

[19]陳澤泓.廣州古代史叢考[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300.

[20]張國斌.從祖大壽降清看明末士人的困境[J].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2017(2):27.

[21]金昌業.燕行塤篪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34.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28.

[22]李宜顯.壬子燕行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35.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318.

[23]趙尚絅.燕槎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37.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240.

[24]金祖淳.燕行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65.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345.

[25]孟森.明史講義[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332.

[26]徐文重.燕行雜錄[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24.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302.

[27]樊樹志.重寫晚明史:內憂與外患[M].北京:中華書局,2019:252.

[28]李始源.赴燕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68.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412.

[29]李在學.癸丑燕行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57.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482.

[30]洪錫謨.游燕稿[M]//[韓]林基中、[日]夫馬進編.燕行錄全集(日本所藏編):卷1.首爾:東國大學校韓國文學研究所,2001:602.

[31]陳祖懿.明季痛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40.

[32]孫衛國.朝鮮王朝“小中華”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歷史演變[J].韓國研究論叢,2014(2):140.

[33]權復仁.天游稿燕行詩[M]//[韓]林基中.燕行錄全集:卷94.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1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欧美黄网在线|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91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综合五月天网| 91青青在线视频| 综1合AV在线播放|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欧美日本中文|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日韩精品毛片|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国产夜色视频|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国产色网站|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黄色影院| 天堂av综合网| 欧美啪啪精品|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五月婷婷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免费看美女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