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瓊
(金陽縣對坪小學 四川 涼山 616250)
新課標出臺以后,口算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大部分教師開始關注口算教學。口算教學在小學數學中,以第一學段(一、二年級)最為重要[1]??谒氵^程對低段小學生來說,屬于比較復雜的心理活動??谒氵^程中有分解思想、分類思想、湊整思想等。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意義重大[2]。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作為一步跨千年的歷史特殊地區,因為少數民族學生占比大、學前教育普及率低、很多彝族學生表達能力差等現實難題的制約,導致了彝區農村學校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明顯弱于非民族地區學生。新課標發布以后,小學低段數學教師們越來越重視口算教學,并且通過研究取得了一些進步。近幾年又因為國家“雙減”政策的全面實施,關于提升小學低段口算教學策略的研究明顯增多,研究人員分析了當前小學教學中口算教學的現狀和成因,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具體策略。但對于大涼山彝區的少數民族低段學生提升口算能力的研究還相對較少,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1.1 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和教師重視程度不夠。作為彝族和漢族聚居地區,涼山州的學生大多來自高寒、貧窮的農村家庭,對口算教學的真正價值缺乏意識。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也未能認識到口算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將其看作僅是學生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這導致農村小學口算教學受到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待提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不利于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此外,少數民族地區彝族孩子在接受學前教育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他們受家庭教育和自身智力因素的影響,在口算基礎方面表現出明顯差異。因此,在少數民族地區,需要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口算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提高教學效果。
1.2 適合彝區農村低段學生口算教學策略的指導意見不夠?!半p減”政策實施后,教師和專家學者對口算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多。大部分研究學者提出的教學策略理論性偏強,但缺乏實際效果的相關敘述。他們分析了學生口算能力現狀以及教師口算教學的優缺點,提出了許多優化口算教學的策略。然而,這些策略中存在許多共同性問題和相似性問題,缺乏針對少數民族地區低段學生提升口算能力的具體措施。這些理論對于像涼山州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低段學生提升口算能力并不太適用。雖然它們對老師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但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因此,對于這些地區的教師來說,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實踐,制定適合本地區學生的口算教學策略,并不斷進行實踐和改進。
1.3 口算教學本身缺乏趣味性和技巧性。在傳統口算訓練中,教師通常使用口算表、口算卡等訓練學生的口算技能[3]。但是,在彝族地區的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很難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一些彝族地區的小學教師為了配合教學進度,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視算”。長時間地進行“視算”會使學生感到疲憊和厭煩,導致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調查分析表明,小學生對口算的興趣較為缺乏,大多數學生認為口算的作用不大,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口算練習和作業。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率,許多少數民族地方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反復強調“筆算”的重要性,將“筆算化”教學方法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逐漸養成了“筆算”的習慣。這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學生口算的效率,因為學生在口算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筆算豎式的格式,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因此,需要更加有趣和吸引學生的口算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因為二年級下冊期末學生完整學習了基礎口算內容,所以先利用期末考試卷中口算題部分得分情況分析學生的口算水平,對測評結果進行認真、科學地分析,并對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多方面了解與口算能力有關的因素,提出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建議和策略,并在一、二年級實施,在實施中觀察、訪談、聽課、教研等,逐步完善適合彝區低段學生的口算教學策略。
2.1 創新思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現代口算教育需要改進和創新,不能再延用陳舊的教育內容。在口算教學中,應該增加一些與時俱進的人物、事物等內容來提高難度。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部分學校都采用多媒體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優勢,將口算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口算教學應該充分結合現實生活。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學生往往很難理解,數字只是符號而已。因此,口算教學應該充分結合現實生活,使之變得有趣,并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同時,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利用口算來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師還應該選擇一些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相結合的口算教學,以使學生更加投入,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4~5]。
2.2 科學指導學生自我判題口算正誤。教師應該有計劃地組織口算教學和練習。不過,大部分教師認為口算教學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用口頭進行計算,并沒有太多的教學意義。因此,他們只是簡單地講解計算方式,然后讓學生在腦子里算出答案,這就是口算了。事實上,在口算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多種計算方式,通過計算方式練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算理。在口算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算式的分離與結合過程,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計算。雖然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它需要長期的練習和靈活思維的有效結合。因此,在口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步驟,還要讓學生在口算中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口算的準確率,而忽略了口算教學過程。這會導致學生出現類似問題,表明他們還沒有真正掌握計算方式。因此,教師需要增加練習時間,并注重引導學生在口算教學中逐步提高計算能力和思維水平。
2.3 利用數學規律開展口算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口算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在口算過程中,他們需要記憶運算過程和運算要求,并且還需要有判斷正確與否的能力。僅憑借自身的數學能力完成整個口算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困難的。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并不鼓勵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使用口算來完成相關的數學運算,因為口算往往不利于學生進行驗算,甚至會對反應速度不足的學生造成運算陷阱[6]。
2.4 運用數學方法設計口算教學。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而且多數教師在創造數學課堂氛圍時都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難以提升學習興趣。此外,小學生往往難以做到對易混淆的知識點完全理解和應用,即使掌握了口算計算方法,也無法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同時,小學生的個性大多比較急躁,在口算過程中容易出現非智力因素的錯誤。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口算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讓他們從機械單一的口算轉變為能獨立思考的動腦口算,通過理清數學運算邏輯來開闊學生的數學學習天地[7]。
2.5 注重規范數學語言和差異培養。為了提高彝族地區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需要加強其普通話培訓。此外,數學老師還必須具備普通話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數學專業知識和教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這是提高他們數學能力的一種方法,可以以有序、合理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真實的數學交流。少數民族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到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對于他們后續的數學知識獲得和學習效果也有很大關系[8]。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對于普通話講得不好的彝族學生,需要注意引導他們多開口,并借助小棒等學具進行直觀操作,以深入理解算理和領會計算方法。同時,需要注意解決好算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的關系,鼓勵學生“多中選優,擇優而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口算速度。例如,在講解“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應該引導學生反復敘述湊十法、退位減法等口算方法的過程,從而簡化思維方法。在個別輔導時,可以采用“以差幫差”的方法,讓待優生發揮自己的潛力,成為其他學生的小老師,從而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學習動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幫助待優生掌握知識,還能夠鞏固他們自己的學習成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