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是貴州苗族的傳統舞蹈,其以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舞蹈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本文的研究以“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舞蹈動作、音樂節奏和形象符號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舞蹈風格的地域特色。研究表明,“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延續了苗族舞蹈慶祝豐收、祈求平安的主題,與苗族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連,充分體現了苗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思想信仰。舞蹈風格上,該舞蹈以其獨特的節奏變化、身體動作和形象符號,展現了苗族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豪放、大氣的舞蹈審美。這不僅豐富了我國的民間舞蹈藝術寶庫,也對保護和傳承苗族及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0 引言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民間舞蹈是表現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徑。“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是貴州苗族的特色舞蹈,是研究他們生活和信仰的重要線索。這種舞蹈飽含豪放的苗族精神,是中國民間舞蹈的一顆璀璨明珠。我們需要傳承和保護這種舞蹈,豐富中國民間舞蹈藝術,推動民族文化共享,幫助建設文化強國。
1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概述
1.1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基本情況及起源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是貴州苗族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歷史淵源[1]。這種舞蹈形式起源于貴州的山區,以苗族傳統的慶典活動和宗教儀式為基礎,其歷史可追溯至古代苗族人的農業生活中。在苗族的信仰體系中,蘆笙不僅是音樂的載體,也是溝通神靈的媒介,蘆笙舞在苗族民族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2]。“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以慶祝豐收、祈求平安為文化主題,通過獨特的舞步和音樂節奏,表達了苗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敬和對生命的熱愛。該舞蹈展現了苗族人民在歷經艱苦勞動后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體系,與當地的地理環境和人文風俗緊密結合,成為貴州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2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在苗族文化中的角色及意義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在苗族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種傳統舞蹈,它不僅是苗族人民用于慶祝豐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藝術形式,也是苗族社會文化的象征。此舞蹈在苗族節慶活動中占據中心地位,是社區凝聚力和文化認同的象征。其表現形式融合了社會歷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文化要素,是苗族人民精神信仰的體現。通過彰顯活力與力量的舞蹈形式,“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展示了苗族文化中勇敢頑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舞蹈在傳遞文化內涵的過程中,也豐富了觀眾對苗族文化多樣性和深度的理解。該舞蹈不僅是文化資產,更是維護民族文化生態的重要媒介。
1.3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傳統命名及含義解析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傳統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與悠遠的歷史背景。“鼓龍·鼓虎”寓意以鼓聲模擬龍與虎的威猛,象征力量與勇氣,符合苗族常用動物圖騰作為精神寄托的傳統。“長衫龍”則指舞者身穿特制的長衫,強調舞者形象的特征與裝束的重要性,此形象在舞蹈中彰顯了儀式感,提升了表演的視覺效果。通過此命名,舞蹈體現出苗族對自然的崇敬和對力量的追求,也揭示出其與鼓樂及服飾文化的深層聯系[3]。
2 舞蹈動作、音樂節奏和形象符號分析
2.1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舞蹈動作特征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以其獨特的舞蹈動作特征而聞名。其動作設計充分體現了苗族傳統文化的韻味與精神內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舞者通過靈活的身體姿態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常見動作包括大幅度的跳躍、旋轉和震肩,這些動作表現出舞者在豐收慶典中的歡快與熱情。舞步的節奏感極為豐富,通過交錯步伐和高低起伏的動作,展現出舞蹈與樂曲的緊密結合。在動作結構上,舞蹈動作的連貫和過渡流暢自然,強調舞者之間的默契配合,反映出苗族社區和諧共融的社會理念。整體而言,該舞體現了苗族人民質樸豪放的舞蹈精神,在身姿的挺拔與柔韌中傳達出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音樂節奏特征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音樂節奏特征是該舞蹈風格的核心要素之一,突出顯示了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其音樂節奏以蘆笙為主要樂器,采用多聲部合奏的形式,展現出豐富的層次感。音樂節奏緊湊而有序,往往通過變化多端的節拍體現舞蹈的動感和活力。強弱拍的交替變化賦予舞蹈獨具一格的動勢和韻律,使得舞者在舞蹈時可以更好地表現苗族文化中的熱情與豪放。音樂的節奏變化與舞蹈動作相輔相成,展示出苗族人民對于自然、生命的熱愛和與祖先靈魂溝通的深厚情感。這種富有節奏感的音樂烘托出節慶的熱鬧氛圍,成為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2.3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形象符號特征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中的形象符號特征主要體現在服飾、道具和舞者的肢體語言等方面。舞者著長衫,象征龍與虎的力量與威嚴,顏色鮮艷、紋飾獨特,展現苗族特色的審美取向。道具多取材于自然,如竹制蘆笙,既是樂器,也是重要的視覺元素,糅合聲音與形象于一體。舞者的動作模仿動物的形態,寓意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些形象符號不僅是審美的追求,也是文化傳承與認同的象征,賦予舞蹈深刻的民族內涵。
3“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地域特色與舞蹈風格
3.1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地域特色分析
中國貴州省的苗族聚居地,重巒疊嶂,河流密布,這一地理環境不僅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對舞蹈的形成和表現產生了深刻影響。在苗族文化中,“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是一個重要的集體活動,通常與社區的重要節日和慶典聯系在一起,這為舞蹈注入了濃厚的地域生活氣息。
這一舞蹈以鼓和蘆笙為主要樂器,結合自然環境中的聲音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鼓聲的渾厚與蘆笙的悠揚交織在一起,傳遞出貴州多山地形的回響感,加深了舞蹈的地域性特征。這種舞蹈的服裝和道具也深受地域文化影響[4]。舞者身穿的長衫,色彩鮮艷、圖案豐富,融合了苗族傳統的刺繡工藝,體現了苗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敬和對美的追求。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在動作設計上更是明顯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舞蹈動作強調力量與韻律的結合,通過模仿自然界的動植物,使動作生動活潑。舞蹈往往采用幅度較大的手臂動作與下肢的頻繁跳躍,體現了苗族人民在山地環境中靈活而充滿活力的生活姿態。
3.2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舞蹈風格解析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舞蹈風格以其鮮明的節奏變化和生動的肢體表現而著稱。該舞蹈結合了苗族傳統音樂的多樣節拍,通過鼓與蘆笙相互交融,營造出獨特而富有動感的音樂氛圍。在動作設計上,舞者運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一種原始的生命力和節奏感,這些動作不僅反映了苗族人民對自然的熱愛,還表達了對生命的禮贊。形象上,舞者多身著長衫,象征著苗族傳統中對龍與虎的圖騰崇拜信仰,強化了舞蹈的象征意義[5]。其整體風格以豪放、大氣的形式展現,傳遞出苗族人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4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之保護、傳承與影響
4.1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保護與傳承策略
保護與傳承“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政府部門應建立相關政策法規,將此舞蹈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以立法形式強化其保護力度。地方文化部門需要組織專家團隊,對該舞蹈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記錄,形成翔實的檔案資料,以供后世學習與研究。在傳承方面,增強對年輕一代的培養是關鍵。可以在學校、社區開設專門課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深入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意蘊。鼓勵和支持傳統文化活動,舉辦“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主題節慶和比賽活動,提高居民參與度,擴大舞蹈的社會影響力。推廣現代科技手段,利用數字化形式,如紀錄片、社交媒體、虛擬現實等,進行多方位的展示與傳播。通過這幾種手段協同作用,有效促進“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長久保存與活態傳承。
4.2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對現代舞蹈藝術的影響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作為貴州苗族的傳統舞蹈,對現代舞蹈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其獨特的舞蹈動作與節奏風格為當代舞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在舞蹈編排中,該舞蹈的節韻變化與形象表現被融入多種舞蹈作品,促進了跨文化的藝術交流。該舞蹈中的豪放動作與象征意義賦予現代舞劇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推動了舞蹈藝術的多樣性發展。“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審美特征影響了現代舞蹈的形式與表現,使其在新的藝術背景下煥發出獨特魅力。在全球化語境中,“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助力提升了民族民間舞蹈在世界舞壇的地位。
4.3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未來發展前景與挑戰
“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在現代社會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隨著民間文化的復興和多元化藝術融合趨勢的增強,該舞蹈具有通過文化交流和創新發展擴大影響力的廣闊前景。但與此同時,城市化進程加速帶來的傳統文化邊緣化、傳承人減少及表演場所萎縮等問題依然存在,構成嚴峻挑戰。為迎接未來的發展,亟須加強對該舞蹈的價值宣傳,提高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并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豐富其展示和傳承方式,以確保這一文化瑰寶得以持久傳承和發展。
5 結語
通過對苗族“鼓龍·鼓虎-長衫龍”蘆笙舞的深入研究和多角度分析,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舞蹈風格。這種集音樂、舞蹈、藝術于一體的文化現象,不僅體現了苗族人民對生活的衷心熱愛和對和平安寧的熱切祈望,而且反映了他們樂觀向上、豪放大氣的精神面貌。未來的研究,希望能進一步深化對苗族及各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發掘更多未知的、有地域特色的舞蹈風格,同時積極促進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國粹藝術能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熠熠生輝。
引用
[1] 苗靖坤.“鼓龍鼓虎”長衫龍非遺民族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6):129-130.
[2] 王珺.蘆笙樂舞長衫龍傳承路徑研究[J].作家天地,2022(15): 140-142.
[3] 蔣蓓.舞蹈專業中的非遺文化傳承——鼓龍鼓虎·長衫龍[J].戲劇之家,2019(4):135.
[4] 張迪李星辰.非物質文化遺產“長衫龍”蘆笙舞的保護與傳承[J].文藝生活·下旬刊,2020(4):126.
[5] 費明湘.苗族蘆笙舞“鼓龍鼓虎·長衫龍”的“龍”文化探究[J].青春歲月,2022(19):20-22.
本文系貴州省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高校原創文化精品《笙·生不息》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蔣龍輝(1994—),男,布依族,貴州長順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黔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