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田
(威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威縣 054700)
威縣位于河北省南部,屬黑龍港流域,是古黃河、古漳河長期泛濫淤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區,轄16個鄉鎮,522 個行政村,耕地面積84 萬余畝。主要有潮土、砂壤土兩種土類,土壤基礎條件差。在水資源方面,位于華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區,水資源比較匱乏。
受土壤及水利條件影響,威縣以往一直是河北省重要的植棉大縣,近幾年威縣嚴格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糧食生產的各項部署安排,積極開展結構調整,調減棉花面積推廣糧食作物種植,全縣糧食面積穩定在40 萬畝以上。在糧食種類方面,由以往的單純小麥玉米種植,逐步向多種類多品種推廣,發展了高粱、紅薯、谷子、大豆等特色雜糧雜豆種植。
2.1 政策引導,農戶重視。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系列文件,鼓勵引導糧食種植,穩定糧食面積。國家對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非常重視,出臺了強農惠農政策對糧食生產進行扶持補貼,補貼標準也不斷提高。威縣還新建了一批高標準農田,提高了灌溉排澇效率。
2.2 收益顯著增高,種植意愿較強。近兩年,小麥玉米價格持續走高,收益顯著增高。2022 年天氣條件合適,加之技術管理到位,小麥玉米兩季種植每畝可收3 000 元。調研中,農戶反映相對以往棉花等作物種植,更加意愿種植或擴大面積種植糧食作物。
2.3 機械化程度高,省時省工。威縣屬沖積平原區,土地開闊平坦,各類大中型農機具操作便利,均能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作業。目前,威縣擁有各類播種機1 000 余臺套、收獲機械700 余臺套,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農機化水平達到98%以上,而小麥耕種收綜合農機化水平達到100%??h域擁有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先進的無人機飛防作業隊,可以有效地幫助農戶解決旋耕、播種、打藥、收獲等工作。
3.1 基礎條件較差。威縣主要有潮土、砂壤土兩種土類,土壤基礎條件較差。而在水資源方面,位于華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區,水資源比較匱乏,且淺層地下水偏堿性。小麥玉米喜水肥,威縣的土壤及水利條件對小麥玉米的產量有一定影響。
3.2 農資價格上漲。受國際形勢影響,近兩年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農機作業費用也有所增加。尤其是農用化肥上漲幅度較大,小麥玉米化肥物化投入較往年每畝增加30 元以上。如果計算其它物化投入及農機作業費用等,畝投入增加百元以上。成本的增加,降低了農戶的收益,也影響了農戶的種植意愿。
3.3 缺乏配套的深加工企業。威縣縣域內缺乏糧食深加工相關企業,紅薯、高粱等特色雜糧均銷售外地。如符合采購規格的紅薯西瓜紅、龍薯等品種,由北京市新發地市場客商來威縣直接收購后,在北京再次包裝進行銷售。其它不符合規格的紅薯則由山東、河南等地的客商在威縣收購后再次加工成紅薯面、粉條等多種類產品進行銷售。沒有本地深加工企業導致威縣本地的特色產品只能以初級產品進行銷售,商品價格、商品銷量受外部市場影響較大,利潤相對較低。
4.1 引進新品種,深化測土施肥。引進適宜威縣種植的高產、優質的各類糧食作物新品種,抓好科技推廣,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深化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適度施用有機肥,推進科學施肥,減少成本,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戶凈收益。
4.2 推行節水灌溉,推廣節水農業。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建設應用噴灌、微灌、滴灌等節水灌溉綜合技術。推廣節水新品種、保墑耕作技術,節水工程與節水農藝相結合,既能避免水資源浪費,用能在干旱節氣確保糧食作物必要用水量,穩定糧食產量。
4.3 實施土地流轉,實行大戶帶動。實施土地流轉,實行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帶動,能夠推進糧食生產標準化、專業化、機械化、規?;M程,提高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種糧大戶的帶動示范推廣作用,利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促進糧食產量的提升。
4.4 完善三產融合,提高農戶收益。積極引進糧食深加工企業,并加大對糧食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糧食加工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開展優質糧食生產和加工,創立自主品牌,提高種糧比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