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柘城縣農業農村局 河南 柘城 476200)
紅薯是一種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具有豐富營養價值且同時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紅薯不僅是口感絕佳的經濟作物,還是可以藥食兼備的健身食品,人們對于紅薯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攀升。因此,加強對紅薯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優化紅薯管理技術,是提高紅薯產量,提升紅薯經濟效益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
1.1 損傷莖葉,光合作用器官減少。紅薯翻秧會造成其莖葉損傷,影響植株進行光合作用。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植株上的葉片,在正常情況下,植株莖葉生長的越茂盛,其制造并積累的光合產物也就相應的越多,從而塊根的產量也就隨之越高。植株在正常生長時,其莖葉盤根錯節、縱橫交錯,若是對其進行翻秧,則會造成莖葉的大量損傷,影響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對紅薯翻秧的次數越多、時期越晚,那么莖葉所經受的損傷也就越嚴重。翻秧除了會損傷莖葉影響光合作用之外,還會造成莖葉之間相互交疊、纏繞等,從而增加出現死莖、落葉、黃葉等的現象。
1.2 打亂葉片正常的分布狀態,削弱光合性能。在紅薯正常生長時,葉片保持正面向上的狀態,植株可通過自身的生長規律保持莖葉能夠在田間均勻分布,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但是翻秧這一行為打亂了植株的正常分布狀態,導致葉片混亂擺放、重疊交叉嚴重,使葉片無法全部受到陽光照射,影響光合作用效率,從而削弱植株的光合性能。
1.3 打亂植株養分分配方向。在紅薯正常生長時,其地上部分的秧蔓及其地下部分各區域的生長都由莖葉通過光合作用來完成養分的制造過程,并按照自身的生長規律合理分配給植株的各個部分。顯而易見的是,翻秧打亂了植株的正常生長狀態,造成莖尖的大量損傷,破壞了莖葉的頂端優勢,刺激了側芽的萌發,導致養分向新生枝葉輸送的情況發生,進一步影響了紅薯根塊對養分的吸收和累積過程。
1.4 損傷莖上不定根。紅薯秧蔓上的不定根能夠起到固定植株生長、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的作用。在對紅薯翻秧的過程中,會使秧蔓上的不定根斷裂,從而影響紅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導致紅薯對土壤的耐瘠、耐旱能力明顯降低。
紅薯的提秧就是將紅薯秧蔓輕輕提起,把紅薯的不定根從土中帶起,然后再將紅薯秧蔓放回原處的一系列操作。從科學的角度看,紅薯的提秧操作并不會直接影響紅薯的產量。但是在雨水較多的季節,若是土壤水肥過大,紅薯秧蔓極易生根,導致秧蔓生長過旺的現象。提秧操作便能拉斷紅薯的不定根,減少多余植株對水肥的吸收消耗,從而抑制紅薯秧蔓的徒長現象,促使薯塊加速膨大,以達到提高紅薯產量的目的。若是遇到少雨干旱的季節或是紅薯植株不旺長的情況,則不太適合進行提秧操作。
可以通過對紅薯秧進行人工摘心打頂去除其頂端優勢,抑制紅薯的秧蔓旺長情況。當紅薯的主莖蔓長度在40 cm 左右時,對紅薯進行第1 次摘心打頂最為合適。第1 次摘心打頂的主要做法為:掐掉主莖蔓上最頂端的一小節嫩芽,2 ~3 片嫩葉即可。當紅薯的側莖蔓分枝長度在40 cm 左右時,對紅薯進行第2 次摘心打頂最為合適。第2 次摘心打頂的主要做法為:掐掉側莖蔓分枝上最頂端的一小節嫩芽,打頂長度以控制在3 ~5 cm 為最佳。也可根據紅薯秧蔓的長勢情況,酌情進行第3 次或是第4 次摘心打頂作業,具體方法與第2 次時相同。另外,特別強調的是,摘心打頂作業需要在晴天的上午10:00 ~下午3:00 進行,避免傷口不能快速愈合,進而使紅薯感染病菌,誘發病害。修剪以后,當天最好不要澆水。
可以通過對紅薯秧造成機械損傷來抑制紅薯秧蔓旺長現象。在紅薯完成封壟后,運用摩托車或是拖拉機等工具,對紅薯田塊順壟溝進行碾壓操作,這樣可以對紅薯秧蔓造成部分損傷,與人工打頂摘心具有同等效用,可起到抑制紅薯秧蔓旺長的作用,也可起到合理調節紅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長的作用。對于紅薯秧蔓長勢過旺的種植田塊,可在初次碾壓之后,間隔2 周左右,對紅薯秧蔓進行再次碾壓。對于紅薯秧蔓長勢正常的種植田塊,可以適當延長再次碾壓的間隔時間。
通過噴灑藥物來控制紅薯秧蔓的過度生長。可選用150 ml 含量為15%的多效唑,兌水60 kg 稀釋,對每畝紅薯田塊進行葉面噴霧。對于秧蔓生長明顯過快的紅薯田塊,可以每隔10 d 進行1 次藥物噴灑工作,連續噴灑2 ~3 次后,可明顯控制紅薯秧蔓旺長的現象,對提高紅薯畝產量有十分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