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青 吳 然 , 齊春蔚 宋 濤, 朱二峰, 鄭一飛 , 邊光亞 , *
(1 富邦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21; 2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21;3 石家莊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花卉創新團隊 河北 石家莊 050021; 4 石家莊市花卉研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21; 5 河北盛祥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21)
蝴蝶蘭(Phalaenopsis)為蘭科(Orchidaeeae)蝴蝶蘭屬(Phalaenosis)多年生草本花卉,其花型優美奇特,色彩豐富,花期可達數月之久,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目前,全球已知的蝴蝶蘭原生種超過70 個,其中我國有4 種,主要分布在潮濕的亞洲地區[1]。我國臺灣在蝴蝶蘭商業化和產業化生產方面具有國際領先地位,憑借自然環境條件,生產的蘭花曾一度占領日本市場[2]。荷蘭憑借“花卉王國”的底蘊,積極發展蝴蝶蘭產業,目前在國際蝴蝶蘭市場上已嶄露頭角,幾乎掌控了整個歐洲市場[3]。我國憑借生產成本低、生產能力強、市場需求量大等優勢,已逐漸崛起為國際蝴蝶蘭產業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但由于生產相對較晚,在生產數量、規模和產值上與荷蘭和我國臺灣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隨著蝴蝶蘭進入穩步提升階段,現如今,人們對蝴蝶蘭的關注點已提升至品種、花色、花朵大小與數量、花瓣厚度、花序布局、葉片排列以及根系生長狀況等多個方面,以追求更高品質[4]。
蝴蝶蘭原產于熱帶雨林,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溫度管理對蝴蝶蘭的生長發育以及開花至關重要。除催花及花苞生長階段外,需避免溫度急劇波動,較大的晝夜溫差以及忽冷忽熱的氣候條件可能會導致花箭生長受阻、花苞發育異常、花瓣脫落等現象。蝴蝶蘭的理想生長溫度為夜間18℃~23℃,白天25℃~28℃,蝴蝶蘭生長期間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5 ℃以上。若溫度長期高于32 ℃或低于10 ℃,植株可能會進入休眠甚至死亡[5]。蝴蝶蘭作為一種附生蘭,在原產地多附著在樹干上,根部裸露在空氣中,能夠直接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所需水分,同時具備自行合成光合產物的能力[6]。因此,從花市買來的蝴蝶蘭多用透明營養缽種植,以利于氣生根進行光合作用,也可避免爛根。蝴蝶蘭在自然狀態下,其花序呈下垂狀態,這也是人工養殖蝴蝶蘭需要用支架固定花序的原因。蝴蝶蘭自然生長周期比較長,從幼苗到開花需要3 ~4 年的時間。人工栽培條件下,通過將每日光照時間延長至14 h,保持晚間溫度在21 ℃左右,并加強水肥管理,可縮短生長周期,使其從幼苗到開花的時間縮短至1~2 年。蝴蝶蘭自然花期在每年的3 ~5 月,要使其在不同的觀賞期開花,需運用花期調控技術[7]。
2.1 溫濕度管理。①蝴蝶蘭栽培中通常空氣濕度要保持在60% ~80%,濕度太低會縮短蝴蝶蘭的開花時間。蝴蝶蘭花期一般在春節前后,此時氣候干燥,可通過葉片噴霧的方法,增加空氣濕度。但注意不可將水霧噴灑到花朵,以免造成斑點。②蝴蝶蘭在花期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8 ℃~21 ℃,通常在冬季,只要房間內有供暖設備,實現這個溫度并不困難。但要注意,若采用暖氣供暖,不能將花直接擺放在暖氣片上或過于靠近暖氣片的地方;若采用地暖供暖,應將花擺放在桌子、茶幾或花架上。蝴蝶蘭進入盛開階段,適當降低溫度可延長觀賞期。開花期間,將夜間溫度控制在13 ℃~16 ℃,最低不能低于13 ℃。
2.2 光照管理。蝴蝶蘭喜半陰環境,既不宜太陰,也不宜烈日直射。通常將其放置在室內散射光充足的地方或陽臺,早晚可以見光,但避免中午陽光直射。
2.3 水肥管理。蝴蝶蘭一般用水苔作為培養基質,水苔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因此無需每天澆水,只需時常觸摸水苔,偏干澆水即可。冬季15 d 左右澆水1 次,夏季7 d 左右澆水1 次。澆水可使用純凈水或自來水,自來水須貯存72 h 以上方可澆灌。澆水宜在晴朗有陽光的上午進行,水溫應與室溫接近。此外,日常護理時,可以向葉面適當噴灑一些水。蝴蝶蘭花期基本不需施肥,施肥可能引起花朵提前凋謝,縮短花期。
3.1 花朵凋落期管理。開花期過后,要及時剪去凋謝的花,以降低養分的消耗。將花莖從基部往上數4 ~5節處剪掉,2 ~3 個月后植株可再度開花。但這樣會消耗過多養分,對次年生長不利。若次年想再欣賞到美麗的花朵,應將花莖從基部完全剪除。
3.2 換盆、換水苔。當水苔出現掉渣、吸水性下降、發霉腐爛的現象時,應立即更換水苔。否則,將影響透氣性,引起根系腐爛,進而損害植株生長,甚至導致死亡。同時要根據植株長勢和根系生長情況進行換盆,換盆時可剪掉老根,用新水苔包裹根系,一般在新葉生長初期換盆比較適宜,但需要注意花盆大小是否合適,過大影響養分吸收和通氣性,過小限制根系的生長。
3.3 催花期管理。在催花前30 d,逐步增加光照達25 000 ~30 000 Lx,日間溫度可提升至28 ℃~32 ℃,空氣濕度保持在75%以下。然后讓花苗進入30 ~40 d涼溫期,此時期日溫控制在20 ℃~23 ℃,夜間控制在17 ℃~18 ℃,30 d 后即可促使莖上的潛伏芽轉化為花芽。當花芽突破表皮生長為花梗后(花莖約10 cm),逐漸恢復正常生長溫度,不再進行低溫處理。持續低溫可能會導致花梗抽發緩慢,花朵偏小甚至提前凋萎。
3.4 花梗期管理。在蝴蝶蘭花梗抽出后,需及時調整花箭的方向,使其葉片呈東西方向,花梗方向則以生長點朝南為準。經過30 d 的生長,當花梗即將萌發花苞時,不能大幅度移動花盆,并及時添加支撐花梗的夾子。每個花箭最多使用3 個夾子,最高夾在第1 個花苞下約15 cm 的位置。此時期溫度控制在22 ℃~28 ℃,空氣濕度保持在60%~70%,光照在20 000 ~35 000 Lux。
3.5 肥水管理。春夏期間為生長期,蝴蝶蘭需要施肥以保證其生長需求。可每隔7 ~10 d 施用1 次稀薄液的有機肥,也可施用蝴蝶蘭專用營養液。夏季主要長葉,可以追施氮肥和鉀肥,以促進葉片生長。秋冬季花莖生長期,可交替施用高磷肥和平衡肥,每隔2 ~3周施用1 次。花蕾出現后,施肥需謹慎,要避免施肥過多導致花蕾過早脫落。施肥的時間在下午澆水以后,施肥數次后,要用大量水沖洗蘭盆及蘭株,防止殘留的無機鹽類危害根部。
家庭養殖蝴蝶蘭病蟲害發生較少,主要病害有褐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有蚧殼蟲、螨類等。常見病蟲害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如下。
4.1 褐斑病。發病初期,葉面會產生圓形黑褐色斑點,繼而擴大,變大,最后發生至整個植株,無異味。在種植過程中,要避免過量澆水,降低溫濕度,及時清除病株;發病初期,可施用40%多菌靈300 ~500 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1 200 倍液噴霧防治,每7 ~10 d 噴1 次,共噴1 ~2 次。
4.2 根腐病。發病時,植株生長緩慢,根部成段變褐,隨后根系逐漸腐爛,葉片萎蔫并從綠色逐漸轉變為黃色,導致植株枯萎。發病初期,可用6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600 倍液灌根或50%福美雙500~1 000 倍液進行防治,每10 ~15 d 噴1 次,共噴1 ~2 次。
4.3 炭疽病。主要為害老葉,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小黑斑,后逐漸擴大成黑褐色、黃褐色病斑,呈凹陷狀,有同心圓狀小點。在種植過程中,需控制好溫度和濕度,加強肥水管理,及時清除灼傷、凍傷葉片。發病初期,可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 ~1 000 倍液進行防治,每10 ~15 d 噴1 次,共噴1 ~2 次。
4.4 介殼蟲。主要發生在高溫潮濕、通風不良的情況下,主要為害葉片、葉鞘等部位。通過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汁液,導致葉片黃化、畸形,甚至枯萎。在介殼蟲若蟲尚未形成蠟殼時,噴藥效果最佳。可噴施20%噻蟲胺1 500 ~2 000 倍液或22%吡蟲啉3 500~4 500 倍液,每7 ~10 d 噴1 次,共噴1 ~2 次。
4.5 螨類。螨類主要是紅蜘蛛,葉片和花朵受害后出現灰色小斑點,隨后轉變為暗色斑塊,最終枯黃脫落。可用1.8 %阿維菌素乳油1 500 ~2 000 倍液或16%噠螨靈可濕性粉劑1 600 ~2 000 倍液進行防治,每7 ~10 d 噴1 次,共噴1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