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彬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調查規劃院 甘肅 天水 741020)
白樺也被稱為樺樹,是一種落葉喬木,也是進行營林生產的先鋒樹種,早期生長速度非常快,生長高峰在15 ~30 年。白樺的適應性很強,分布范圍很廣,在甘肅、黑龍江、吉林、青海、四川、寧夏、陜西、云南等省份都有分布。白樺的用途很廣,材質堅硬,紋理清晰致密,色澤潔白,是人造纖維的優質原料,被廣泛用于家具和造紙生產;樹皮中含有鞣質,可以提煉樺皮油,同時樹皮還可以入藥,用于治療斑瘡和外傷;天然樺樹汁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礦物質、果糖、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等,是營養豐富的生理活性水,具有清熱利尿、祛痰止咳等功效,不僅可以作為飲品,還可以入藥。此外,白樺樹干修長挺拔,枝葉扶疏,姿態十分優美,是公園、庭院、綠化湖濱池畔的優良樹種,也可以在坡地單獨栽植成林,成為美麗的風景林。
白樺的適應性非常強,可以生長在海拔400 ~4 100 m 的山地或丘陵地帶,分布范圍廣。白樺的樹干高大挺拔,樹高可達27 m。白樺樹皮為白色,象征著純潔美好,備受人們的喜愛。枝條呈暗或暗,部分枝條上長有腺體。葉片長3 ~9 cm,寬2 ~7.5 cm,呈卵形、三角狀菱形或三角形,葉片頂端比較尖銳,邊緣有鋸齒,葉柄細長。白樺的果序為單生,呈圓柱形,長2 ~5 cm,直徑為6 ~14 mm,垂于枝條下。果實為卵形或矩圓形。花期一般在5 ~6 月,果實成熟期在8 ~9 月。
白樺喜光耐寒,為典型的陽性樹種。白樺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適宜生長在濕潤的酸性土中,但在干燥陽坡、沼澤地、濕潤的陰坡也可以生長。白樺的根較深,比較耐貧瘠,經常和落葉松、蒙古櫟、紅松、山楊等樹種營建混交林,也可以單獨成林。白樺的生長速度快,結果量大,在分布區內不同的土壤類型和立地條件下都有天然分布。白樺人工繁殖方式較多,可以通過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進行培育。
2.1 圃地選擇及整地。①苗圃地要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平緩的地方,光照時間要長,不能選在陰坡進行育苗。苗圃地的土壤要肥沃,土層要深厚,一般不能低于40 cm,土壤中不能含有過多的石礫,最好呈弱酸性[1]。苗圃地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不要選擇低洼地、黏土地、森林中透光度差的空地進行育苗。②育苗前,還要對苗圃地進行施肥、消毒、深耕。底肥多用有機肥,每畝施有機肥2 ~3 t。消毒多用硫酸亞鐵,用量為每畝地20 kg,然后深翻,平整土地,清除土壤中的雜草、石塊等,再作畦。苗床以高床為宜,方向為南北向,苗床寬為110 ~120 cm,高為20~30 cm,步道寬為30 ~40 cm,長度可以根據苗圃地的情況而定。床面要平整,不能有大的土塊。苗床的四周要有排水溝,白樺幼苗怕澇,尤其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
2.2 種子處理
2.2.1 種子采集。白樺果實的成熟期很短,而且種子小,容易飄散,要及時進行采收。種子從生長旺盛、結果率高且健壯無病蟲害的20 年生的母樹上進行采集。甘肅省一般在9 月下旬進行采種,當果穗變為黃褐色,有極少數的種子從果穗中飛出時即可采收。將果穗和小枝一起采摘后放置在通風向陽的地方進行晾曬,經過3 ~5 d 的晾曬,就可將種子揉出,出種率一般為15%~20%。揉出的新鮮種子,水分較高,還要經過1 ~2 d 的陰干,含水量在8%~10%時才可以裝入透氣的編織袋中,將其放置在通風、干燥、低溫(0 ℃~3 ℃)的地方進行貯存備用。
2.2.2 種子消毒和催芽。在播種前的3 ~5 d 對種子進行催芽和消毒。將種子放入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 h 進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在溫水中浸泡24 h,撈出后放置在濕潤的麻袋上進行催芽[2]。催芽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溫度一般為18 ℃~20 ℃。為保持種子濕潤,催芽期間需要每天用清水噴灑。催芽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防止濕度過大引起種子霉爛,并且要將已經霉爛的種子及時撿出。當有30%的種子出現裂口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2.3 播種。甘肅省播種時間在4 月下旬~5 月上旬。播種以前還要對土壤再次進行消毒,可以用20%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床面,也可以用多菌靈和適量的細土混合,撒在床面上進行消毒,用量為50%多菌靈1 kg/畝。白樺為小粒種子,適宜條播,播幅為6 ~8 cm,行距為8 ~10 cm,播種后要用已消毒、混合均勻的細鋸末和細沙(沙子和細鋸末的比例為5∶1)覆蓋床面,覆蓋的厚度為2 ~3 mm,然后進行鎮壓,使種子和土壤緊密接觸。播種后,在苗床的側面和溝渠中噴灑適量的除草劑,以控制床面以外雜草的生長。播種以后經過5 ~10 d 幼苗就可以出齊。
2.4 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為幼苗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尤其是要做好澆水、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確保苗齊苗壯。
2.4.1 澆水。白樺種子的覆土較薄,很容易風干,影響種子的出苗率,因此播種以后要做好澆水工作,確保土壤保持濕潤,但是床面也不能出現存水現象,一般在上午和下午各噴灑1 次。幼苗抓根以后,可以減少澆水次數,但要加大澆水量并且要澆足。追肥期,追肥和澆水可以同步進行。陰雨天盡量不要澆水,以防幼苗發生病害。8 月中旬以后要停止澆水,促進苗木木質化。
2.4.2 遮陰。白樺喜光,但是在幼苗期也要做好遮陰工作,防止出現日灼。生產中經常用透光度為30%~40%的遮陽網作為幼苗期的覆蓋物。幼苗出齊以后,將遮陽網升高到50 cm 繼續進行培育,利用遮陽網不僅可以防止日灼,還可以防止夏季出現的冰雹等極端天氣對幼苗帶來的危害。8 月下旬可以撤掉遮陽網進行全光培育。
2.4.3 施肥。在苗期還要做好施肥以促進苗木生長發育,提高苗木的質量。苗期主要施用氮肥、磷肥和鉀肥,施用的原則為看苗施肥,根據苗木的生長情況,采用適合的方法,適時適量進行施肥。第1 次追肥在幼苗長出3 ~4 片真葉時進行,主要施尿素等氮肥,用量為每畝5 kg,施肥后要進行噴水洗苗。間隔15 d后,幼苗長出5 ~6 片真葉時進行第2 次追肥,也是以氮肥為主,用量為每畝15 kg。再經過15 d 后,進行第3 次施肥,主要施氮磷鉀復合肥,用量一般為每畝12 kg 左右。進入8 月中旬以后要停止施氮肥,只施用磷酸二氫鉀、磷酸鈣等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施肥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方法以及用量,以防出現“燒苗”的情況。
2.4.4 間苗及除草松土。①第1 次間苗是在幼苗出齊并長出2 ~3 片真葉時進行,根據“間病除傷、間弱留壯、間密補稀”的原則,將健壯的幼苗在苗床上均勻分布,留苗的密度為140 ~150 株/m2;第2 次間苗定植是在幼苗長至7 ~8 cm 時進行,留苗密度為80 ~90 株/m2。為了防止間苗后苗根透風要立即進行澆水。②幼苗生長期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保持床面無草并且疏松。除草的次數根據苗圃地內雜草的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每年進行5 ~6 次除草松土。此外,要注意松土的深度,要做到不傷根、傷苗和壓苗。
2.4.5 病蟲害防治。白樺育苗期很容易發生病害和蟲害,影響苗木的質量,其中發生率較高的病害有白樺猝倒病、立枯病和根腐病,導致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預防措施不到位,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苗圃地排灌不暢等。降低病害發生的關鍵是做好預防措施,當幼苗出齊后,每周噴灑1 次藥劑以預防病害的發生,常用的藥劑有硫酸亞鐵溶液、波爾多液或者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幾種藥劑要交替使用,以防病害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控效果[3]。如果苗圃地發生立枯病,要及時將感染病害的幼苗拔除,并集中銷毀,同時要加強噴藥次數和濃度,以防病害的擴散。進入夏季后,降雨量增大,要提前對排水溝進行清理和修繕,以免有積水,不利于白樺幼苗的生長。育苗期常見的蟲害有金龜子、象鼻蟲、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對于這些害蟲可以在幼蟲期用辛硫磷進行灌根,成蟲期用燈誘法或者網捕法誘殺成蟲,降低蟲口密度。
2.5 越冬管理。對于當年生的幼苗要做好越冬管理,在上凍以前,用草簾覆蓋苗床,防止幼苗被凍傷,第2 年春天,天氣轉暖后,及時撤掉草簾。
2.6 出圃造林。當年生的苗木一般不起苗,等第2 年開春后,邊起苗邊造林,這樣可以提高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起苗時,要對苗木進行分級,并除去感染病蟲害、有機械損傷以及不合格的苗木。分級后的苗木要對根系進行保護,用塑料保濕袋包裹根系,降低水分蒸發以及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傷,提高幼苗栽培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