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青 李 科 李 曦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支氣管哮喘是呼吸內科常見疾病,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1]。其中急性發作期患者病癥以突然喘息咳嗽、氣促胸悶,或癥狀急劇加重、呼吸困難、呼氣流量受阻等為主。當前西醫治療急性發作期以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進行抗炎、抗感染、解痙治療為主,盡管西醫治療可短時間將病情控制住,但治療未及根本,易反復,且長期服用存在較高的并發癥風險[2]。中醫行辨證論治,兼顧標本,還可有效控制副作用發生,在國內外地位愈發重要。
中醫研究支氣管哮喘已久,將其歸屬于“哮證”“喘證”“痰飲”等范疇,認為哮喘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肺脾腎虛,標實為痰濁?;颊吲K氣虧虛,又受外寒、情志、飲食、勞倦等誘導,體內水濕內聚形成痰飲,痰隨氣升互結于氣道,致使氣道阻滯,肺失宣肅,肺氣上逆,引發哮喘。而哮喘反復發作不得治,加重損傷肺脾腎陽氣,滋生痰飲,累及心陽,引起急性發作[3-4],多以溫肺化飲之則治邪實為主[5-6]。故本文應用西醫常規治療佐以溫肺散寒、平喘化痰之射干滌痰溫肺湯治療寒飲郁肺證患者,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西醫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7]中有關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輕、中度診斷標準,即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癥;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有關支氣管哮喘寒飲郁肺證診斷標準,表現為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面色晦滯帶青、痰咳稀薄色白,可伴發熱、惡寒、身痛、無汗等癥;自愿參與且簽訂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合并慢阻肺、肺結核等肺部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的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者;其他類似急性發作期的氣急、胸悶、喘息類呼吸困難疾病者;對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精神異常者。申明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76 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寒飲郁肺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38 例,男性22 例,女性16 例;年齡34~78 歲,平均(46.71±9.26)歲;病程1~5年,平均(2.48±0.53)年;輕度17 例,中度21 例。觀察組38 例,男性23 例,女性15例;年齡36~77 歲,平均(47.62±9.08)歲;病程1~6 年,平均(2.54±0.62)年;輕度16 例,中度22 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糖皮質激素(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770,規格50 μg/200 撳·瓶)吸入50~100 μg,3~4 次/d,癥狀緩解后酌情減量;病癥發作時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安徽環球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1109,規格25 μg/片)50 μg/次,如患者病情嚴重,可提高短效β2 受體激動劑劑量或加用抗膽堿藥物。此外可視情況給予抗感染、抗生素、止咳平喘藥及控制性氧療等配合加強療效。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射干溫肺滌痰湯:射干10 g,麻黃8 g,細辛2 g,干姜8 g,五味子5 g,半夏8 g,款冬花10 g,瓜蔞10 g,陳皮8 g,紫菀10 g,大棗5 g,桔梗10 g。此外,呼吸急促者可加苦杏仁12 g,厚樸12 g;痰多者可加葶藶子15 g,萊菔子15 g;少氣懶言者可加黃芪10 g,黨參10 g。每日1 劑,取水煎煮留汁300 mL,分早晚分服。以7 d 為1 療程,兩組均治療2療程。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包括最大呼氣流量(PEF)、第1 秒肺容積(FEV1)、第1 秒肺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及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變化,包括嗜酸性粒細胞(EOS)、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治療前后分別采取外周靜脈血5 mL,經3 000 r/min 離心處理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驗測定,試劑盒均購自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喘息、胸悶、氣急、咳嗽,每項評分總分為6分,無癥狀記為0 分,偶爾發生且癥狀較輕記2 分,間斷發生但癥狀較重記4分,持續出現且癥狀顯著記6分。4)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腸胃道反應(惡心嘔吐等)、失眠、眩暈癥狀。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3.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1。治療后肺功能各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上升(P<0.05),且觀察組各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下同。
組 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PEF(L/s)3.52±0.46 5.17±0.58*△3.56±0.49 4.81±0.54*FEV1(%)73.18±5.24 83.25±6.53*△72.45±5.71 80.88±6.47*FEV1/FVC(%)67.48±6.34 80.04±7.17*△66.15±5.96 75.51±6.75*MVV(L/min)64.76±6.93 81.05±6.76*△63.19±6.64 77.36±6.12*
2.2 兩組治療前后EOS、IL-6 及IgE 水平比較 見表2。治療后各指標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EOS、IL-6及IgE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EOS、IL-6及IgE水平比較(±s)
組 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EOS(×108/L)2.45±0.34 0.89±0.17*△2.47±0.31 1.16±0.21 IL-6(μg/L)414.94±55.76 126.35±32.83*△406.48±52.15 143.41±34.92*IgE(U/mL)218.64±39.45 114.78±20.54*△225.37±38.21 126.14±21.72*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3。治療后喘息、胸悶、氣急及咳嗽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組 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喘息3.98±1.19 1.53±0.61*△3.87±1.25 1.94±0.68*胸悶3.36±0.94 1.14±0.49*△3.41±0.98 1.45±0.54*氣急3.52±1.11 1.26±0.53*△3.46±1.17 1.53±0.58*咳嗽3.63±1.01 1.40±0.57*△3.57±1.06 1.71±0.60*總分14.54±1.65 5.15±0.93*△14.31±1.57 6.47±1.02*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4。治療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哮喘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呼吸系統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清晰,已知主要受遺傳及環境等因素影響,且尚無特效治療。西醫治療雖可短時間控制疾病發作時的癥狀,但不利于長期規范治療。中醫亦認為哮喘為難治頑疾之一,治療時根據患者體征、病癥等多方面辨證論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及副作用。本文根據中醫“未發以扶正氣為主,既發以攻邪氣為急”的原則,對急性發作期(寒飲郁肺證)患者行溫肺化飲之法去邪實為主[9]。西醫療法上佐以射干滌痰溫肺湯,結果顯示,觀察組肺功能上升,炎性細胞因子下調,中醫證候積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有下降,初步認為中西聯合治療可在保證用藥安全同時提高療效。
糖皮質激素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及白三烯、前列腺素合成釋放繼而控制氣道炎癥,是臨床常用的控制氣道炎癥藥物。β2 受體激動劑可作用于平滑肌進而擴張支氣管平滑肌,同時可增強糖皮質激素受體對激素的敏感程度及機體抗炎活性[10-11]。但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會導致其受體減少,腎上腺皮質功能減弱,如使用不規范還將導致激素依賴性哮喘。射干滌痰溫肺湯綜合小青龍湯及射干麻黃湯之精華,方中射干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利咽、降肺氣、消痰濕,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宣肺平喘,兩藥相伍一宣一降,平喘化痰下氣之效更甚[12-13];干姜溫肺化飲、溫中散寒,細辛解表散寒、平喘祛痰,五味子斂肺滋腎、益氣安神,3 藥溫、散、斂配伍,有散未傷正、斂不留邪之效[14];半夏燥濕化痰,款冬花下氣祛痰,瓜蔞祛痰散結,陳皮燥濕化痰,紫菀化痰平喘,大棗益氣和中,桔梗祛痰利咽[15]。此外,隨癥加杏仁、厚樸可強化止咳平喘之功,加萊菔子、葶藶子可增強下氣化痰之效,加黃芪、黨參可加強補中益氣之能[16]。諸藥配伍,共奏溫肺散寒、平喘化痰之功效。
FEV1、FEV1/FVC 及MVV 均是檢測哮喘患者肺通氣功能的重要指標,可有效反映疾病嚴重程度,且日常監測PEF 能較為直觀地反映哮喘控制效果[17],故本文選取上述指標評估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因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炎性介質及炎性細胞共同參與的炎性疾病,本文選取EOS、IL-6 以及IgE 作為研究觀察指標。EOS屬于白細胞,為引起氣道炎癥的關鍵細胞[18];IL-6是由氣管巨噬細胞和支氣管上皮細胞產生的多功能促炎性細胞因子,可作用于IL-4 繼而釋放IgE,促進內皮細胞黏附因子和單核細胞趨化因子表達;而IgE 為介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Ⅰ型變態反應的重要物質,是引起氣道炎癥主要原因[1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肺功能指標上升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而炎性因子下降幅度則明顯大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聯合較單純西醫調節肺功能、炎性細胞因子功能效果更佳。藥理研究表示,射干中含有鳶尾苷成分,可抑制患者咽喉中的某些病毒及細菌,且其可有效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微循環效率;麻黃亦有收縮血管作用,同時其成分麻黃堿及偽麻黃堿還具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作用,此外,麻黃與射干一樣具備解熱、降溫、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共用效果更佳。而干姜有鎮痛抗炎、調節消化系統、腎上腺皮質功能;五味子加強細胞新陳代謝功能,調節五臟平衡,維持平衡神經的興奮與抑制狀態,達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細辛揮發油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同時抑制中樞神經興奮達到鎮靜鎮痛作用。諸藥合用,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加強氣道纖毛運動,促使痰液排出,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喘息、咳嗽、氣急、胸悶等癥狀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亦低于對照組,亦提示射干滌痰溫肺湯緩解病癥效果理想,副作用可控。
綜上所述,西醫聯合射干滌痰溫肺湯可有效改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寒飲郁肺證)患者肺功能,同時緩解炎癥反應及病癥表現,保障用藥安全,整體治療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