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強
近年來, 山東省淄博高新區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圍繞建設全國一流創新型園區的發展定位,全面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深度服務于科技創新、高端產業、改革開放、產城融合、品質民生“五大新高地”建設,預算績效管理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為財政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高新區高質量突破發展夯實了基礎。
淄博高新區積極開展 “預算績效管理創新提升年”活動,進一步深化績效管理改革, 實現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的一體化融合, 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地落實、提質增效。 2023 年,高新區對8 個區級項目開展財政事前績效評估, 涉及金額7484.93 萬元, 壓減2024 年預算176.35 萬元;對8 個項目開展財政重點監控, 監控資金1.1 億元,實現調整收回資金270 萬元;對17個項目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 涉及區級財政資金8.63 億元, 實現壓減預算資金5423 萬元。
淄博高新區積極構建 “事前、事中、事后”有機銜接的閉環管理系統,自2020 年印發《關于做好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來,加速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相關制度, 先后制定了事前績效評估、預算績效目標、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自評、自評抽查復核、部門評價、項目支出績效評價、部門整體績效管理、結果應用、全過程績效管理問責、 委托第三方機構評價等管理辦法, 覆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各個環節,逐步構成“1+N”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 有效搭建起預算績效管理的“四梁八柱”,形成“預算申請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 評價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淄博高新區以聯動促改革, 建立起財政部門牽頭抓總、 預算部門高效配合、紀檢監察和審計全程監督、社會廣泛參與的預算績效管理推進機制。一是構建“財政+部門”聯動機制。 財政部門加強對預算部門的指導、 監督及協調,協助其樹立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強化管理措施, 完善績效管理責任約束機制; 預算部門建立以財務科室牽頭,其他科室參與的內部聯動機制,落實部門支出責任,全面提升績效管理水平。 二是構建“財政+審計”聯動機制。 通過制訂計劃共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促等措施,避免重復檢查, 提高工作效率, 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提高了預算績效工作的權威性。 通過“多向發力”,績效理念更加樹牢,主體責任更加明晰,工作合力更加凝聚,逐步形成“講績效、議績效、思績效、抓績效”的良好氛圍,構建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新格局。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圍繞“職能-任務-項目”的主線,通過歸納職能、分解任務、梳理項目、確定目標、設置指標、提煉核心等程序,搭建起《淄博高新區財政預算績效指標庫》。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包括通用績效指標體系、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兩部分。通用指標用于衡量共性支出的產出和效果,共分為16 類、425 條績效指標;分行業分領域指標涵蓋16 個領域、67 個行業、246 個資金用途、4479 條具體指標。 從橫向看,績效指標以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類為框架,指標體系中“領域”和“行業”對應類、款兩級,資金用途對應部門預算項目。 從縱向看,績效指標體系分為三級,一、二級指標按照財政部印發的指標框架設置, 三級指標體現各行業各領域預算支出核心產出和效果。 指標和標準體系的建立, 大大提高了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編報質量和編報效率, 為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奠定基礎。
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是預算績效管理閉環管理的關鍵,高新區出臺了《淄博高新區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結果應用暫行辦法》《高新區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問責暫行辦法》,進一步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和責任意識, 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一是加大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力度,完善績效結果反饋、績效問題整改、績效結果使用的制度和程序,實現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預算調整掛鉤,形成反饋、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環。 二是建立績效問責機制,加強與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健全工作機制,形成改革合力,壓實各部門績效管理責任, 對預算執行與績效目標嚴重背離、績效管理責任不落實、績效評估評價結果弄虛作假的部門、 單位及其責任人提請有關部門進行追責問責。
目前,淄博高新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形成“管理層級全方位、管理鏈條全過程、公共資金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但在績效管理深度、 成本績效管理、績效管理程序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
當前,財政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基層“三?!彪y度加大,加之減稅降費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財政部門在落實過“緊日子”的基礎上,更要精打細算,強化預算績效管理。 雖然高新區已初步建立績效管理常態化機制,但也存在“重考核、輕管理”“重形成、輕實效”的問題,績效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提質增效。 一是事前績效評估結果未充分應用。 受各項因素影響,部分項目事前績效評估結果得不到充分應用, 未真正實現作為項目入庫和安排年度預算的必要條件, 也無法有效彌補事后評價的滯后性。 二是財政重點評價項目選取科學性不足。 績效管理雖已覆蓋“四本預算”以及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專項債等領域,但所選取的部分重點評價項目質量不高, 未充分結合高新區重大決策部署選取重點領域的代表性項目,評價對象也僅局限于項目本身,評價結果參考意義有限, 未能真正達到為宏觀決策服務的目的。
“強調成本效益”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內在要求,是有效配置財政資源、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必然選擇, 也是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化解財政收支矛盾的重要舉措。高新區按照上級要求,積極探索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路徑, 組織試點部分項目開展成本預算績效分析,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全面推行成本預算績效管理仍面臨一定困難。一是改革路徑尚不成熟。 目前,中央、省市僅從宏觀層面對成本效益分析提出明確要求,但未從微觀層面制定出臺操作規程, 如何在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強化成本支出無明確標準,不利于預算管理流程再造。 二是責任意識不夠明晰。 目前,成本預算績效管理主要由財政部門牽頭組織, 其他部門僅在部分特定環節強調成本, 未主動將成本理念融入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三是工作機制有待完善。前期通過成本績效管理形成的公共服務、 成本定額、財政支出等標準,未充分應用到事前、事中、事后預算管理中,銜接融合機制不健全,成本績效管理閉環尚未形成。
目前,高新區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基本建成,但在部分環節還存在薄弱之處。一是事前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與項目匹配度不高。 目前,項目事前績效評估主要從立項、績效目標、投入、實施方案、籌資合規等方面進行論證,一旦具體到某一項目,部分指標適用性不強。 如一般公共預算項目,政府保障力度大,評價重心應放在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公益性、風險性等方面,大篇幅論證籌資合規性意義不大。 二是績效運行監控過程弱化。績效監控由財政部門主導, 采取統一模板、標準和要求,部門主動監控意識不強,缺少個性化設計,監控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有待提高。 三是績效自評抽查復審針對性不強。自評抽查復核主體的確定帶有隨意性,通常以部門單位為主、項目為輔,自評抽查復核工作的核心有所偏移,主要對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打“卷面分”,忽視項目開展的實際情況,未對項目資金的產出和效益評出“業績值”。
按照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下一步,淄博高新區將以績效評價為抓手,優先將財政政策、重點項目、重大投資納入評價范圍,拓展績效管理覆蓋領域;實施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深化“成本和效益并重”,擴展績效管理的深度;開展財政綜合運行績效評價,全面分析財政運行情況,增強財政運行的可持續性。
政策績效評價區別于項目支出績效評價,不僅要對政策的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進行評價, 還需要對政策本身的價值進行判斷,通過對政策目標及執行效果進行評價,剖析政策設計的科學性、執行的準確性,以及執行效果與目標的耦合程度,促進政策目標的實現。
淄博高新區在總結前期“稅費協同共治”政策評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繼續探索政策績效評價。 一是合理界定政策評價范圍。 結合高新區實際,聚力做好“高”“新”兩篇文章,合理選取政策評價對象,主要包括對高新區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產業扶持、 中小企業扶持、科技創新等政策, 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政策,重大交通路網、基礎設施配套、生態修復等城鄉基礎建設政策。 二是構建政策績效評價體系。 圍繞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效果及可持續性四個維度,綜合考核政策頂層設計、執行過程以及產出效益的全周期過程,建立完善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財政政策績效評價體系。 通過政策績效評價,不斷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促進政策和資源更好匹配,實現政策過程科學化、效益最大化。
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將成本理念和方法貫穿于預算管理各環節,實現“預算安排核成本、資金使用定規范、綜合考評講績效”的全新預算管理模式,是進一步深化績效管理的重點改革突破方向。 山東省財政廳提出力爭用3 年左右基本建成覆蓋全面、鏈條完整、方法科學的成本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近年來,淄博高新區積極探索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實現路徑,選取了綠地養護費、環衛市場化、干部培訓費等項目作為試點,框定項目成本支出“覆蓋圈”,科學測算成本價格“控制線”,合理確定成本定額標準,以此為據進行公開招標,確保資金投入合理高效,提高財政支出效率。下一步,高新區將按照“點面結合、分類推進、突出重點、積極穩妥”的原則,逐步擴大全成本績效分析領域,運用全成本核算方法,推動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節約的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新模式,形成一批科學合理、動態調整的成本定額標準、財政支出標準和公共服務標準,提高預算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打造成本績效管理“樣板間”。 通過開展成本績效分析, 探索解決預算成本邊界模糊、 標準不明問題, 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建設, 擠出項目成本“水分”,擰緊資金支出“閥門”,尋找破解財政收支矛盾的新突破口。
財政運行績效評價是財政部門按照財政規劃、財政管理等要求,充分發揮“體檢表”和“指揮棒”的作用,對下級政府成本節約、規范管理、財政保障、運行成效、財源建設等方面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判,對于推動建立完善、科學、規范、高效的財政管理模式,進一步保障履行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具有積極意義。
高新區在前期對四寶山街道、 中埠鎮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試點的基礎上, 將繼續探索基層政府財政運行綜合評價。 圍繞當前經濟和財力條件狀況,緊扣財力保障和發展動力問題,堅持以解決鎮級政府財政運行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導向, 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抓好整改落實, 調整相關財政政策。 科學核定新態勢下區鎮兩級收入支出基數, 有效調整超收獎勵補助政策, 探索建立轉移支付分配與政府財政運行評價結果掛鉤機制,強化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履職盡責、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通過開展財政運行績效評價, 力爭試點一個成熟一個,以點破面、穩步推廣,引導街道鎮辦圍繞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收入質量、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強預算績效管理、防范化解風險、提升財政綜合運行效率。
2024 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 高新區作為淄博轉型跨越發展的龍頭和引領者,聚焦“向高而攀”和“向新而行”, 聚力打造“五大新高地”。 高新區將加快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在科技創新、產業集聚、“雙招雙引” 等重點領域強化績效評價,有效配置財政資源,服務高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淄博高新區堅持創新驅動,借勢借力“國家高新區科學城合作聯合體平臺”搭建高能級平臺載體,加快構建科技成果孵化、項目落地、 成長型企業加速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中試+產業園區”全生命周期創新載體鏈條更趨完善。前期,為助力創新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高新區對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深度挖掘平臺在技術帶動引領、運行服務特點、產業發展方式、項目成本效益、運營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成效和不足,優化調整扶持政策,推動本地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升級轉型。
下一步,高新區將在智能制造、綠色能源、數字醫療等新賽道加大績效評價力度, 設置經濟增長、提高稅收、帶動就業、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等核心指標, 重點考察扶持政策和專項資金效益發揮情況。 一是通過具體性評價指標的考核,激勵企業制定長期穩定發展的經營策略,調整優化企業內部資源結構,加大科研投入,強化研發能力,擴大經營規模,持續推動主營業務穩定增長。二是通過策略性評價指標的考核,推動部門對未來新經濟發展模式、 目標及思路的轉變,創新打造新型企業培育路徑體系,推動新興產業的引入及傳統產業的二次變革, 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
近年來, 淄博高新區特色產業集群加速崛起,通過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重點打造MEMS、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鏈條11 條,聚力發展新能源制造、智能微系統、大健康、新材料及金融科技“4+1”主導產業,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制造、智能微系統、大健康產業集群。 前期,高新區選取微系統產業園項目開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績效評價,推動主管部門加強統籌協調、規范項目管理、提升服務效能、強化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專項債券資金效益,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下一步, 高新區將加快智能微系統產業園、齊魯儲能谷、醫療健康產業等專業園區建設, 在資金籌集和使用等方面加大績效評價力度。 一是在資金籌集上全面發力,積極研究政策,加大上級???、專項債券、特別國債等資金爭取力度,主要圍繞償債來源、融資與項目收益平衡、 成本測算及支出屬性等方面進行評價,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二是在資金使用上強化績效評價,搭建科學、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以突出實效為導向,分析財政資金投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在做好績效目標編制、過程管理日常工作的基礎上,深刻剖析體制性、政策性、管理性等深層次問題,提出針對性強、可行性強、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 進一步提高項目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近年來,高新區積極推行“六個一”平臺招引機制,緊盯風口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突出“外引內培”并重,“雙招雙引”成效顯著。前期,高新區對金融科技中心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深入分析各類金融要素資源引進聚合情況,剖析問題,提出建議,促進高新區金融產業集聚發展。
下一步,高新區將深化市場改革,聚焦“4+1”主導產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加強資本運作,推進金融賦能,同時對“雙招雙引”工作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激活高質量突破發展新引擎。 一是聚焦頂層設計和產業創新,重點關注項目的經濟性和效益性, 圍繞企業經濟發展、產業鏈拓展、產業聚集引領、科技創新、帶動財稅收入等方面設置評價指標,進一步豐富高新區產業業態,促進資源聚集,壯大產業規模,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聚焦扶持政策和產業引導基金,定向支持創業初期的新興戰略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從政策合規性、成本與效益、可持續性等維度進行績效評價,重點考察帶動和引導社會投資、 促進產業發展和成熟、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成效。 通過開展“雙招雙引”績效評價,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質量和水平,規范政府扶持政策和引導資金管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培植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推動淄博高新區高質量突破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