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澤宇
【摘要】分散寄宿類學生由于住宿條件、生活管理、家庭情況、個人條件等方面具有諸多特異性,其周圍常存在一些危及身心健康發展的安全風險,文章針對分散寄宿類學生周圍存在的學校周邊社會安全風險、學生身心健康安全風險、突發自然災害風險、食品健康安全風險四種風險類型,提出采取科學系統的安全風險防范和管控、完善工作責任問責機制、做好事前預防和預判三方面的安全風險防控的路徑與方法,為分散寄宿類學生安全風險防范與治理提供方案。
【關鍵詞】分散寄宿類學生;安全風險;科學防控
【中圖分類號】G6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5—0045—05
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防控工作是校園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因分散寄宿類學生的生活具有諸多特性,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安全因素較為復雜,安全風險的防控和治理難度較大。因此,以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心,涉及學生安全教育的各部門加強對分散寄宿類學生安全的科學管理,制訂符合實際的、有針對性的方案,實施家、校、師三級聯動責任機制,統籌規劃安全工作,彌補校外分散住宿學生安全風險防控方面的不足,化解各類風險對分散寄宿學生的危害,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一、分散寄宿類學生生活學習環境的特征
分散寄宿類學生是指因家距離學校較遠,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集中統一在校內住宿,而是租住在校外的一部分學生。分散住宿產生的原因相對復雜,其中之一是家長自愿選擇的結果,即使當前很多學校具備集體住宿的條件,部分家長出于親自監護和要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物質條件等目的,沒有將學生統一安排在學校集體住宿。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部分學校尚不具備集體住宿或全部集體住宿的條件,使一部分學生不得不選擇在校外寄宿。這類學校大多集中在城區,校園面積不足,為了保證學位充足,只能舍棄集體住宿條件。當然也有部分農村學校,由于條件有限,無法給學生提供統一集體住宿的便利。因此,很多學校存在走讀學生選擇分散寄宿的情況。經調查發現,分散寄宿類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具備如下特征。
1.住宿條件有限,住宿周邊外部環境干擾較多,無法提供有益的學習環境。分散寄宿的學生大多租住在老舊小區或者老舊民房中,這些地點的相關基礎生活配套設施陳舊、不足,無法為學生打造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而且分散寄宿類學生住宿的外部干擾因素較多,環境復雜,不利于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比如,很多老舊小區中人員復雜,因為其租住支出費用不高,也為社會閑散人員的居住首選地。他們流動性較強、生活習慣較差等對分散寄宿類學生形成潛在的安全風險。因此,分散寄宿類學生的校外住宿條件是影響其安全的首要因素,但也是學校安全管理無法涉及的區域。
2.家庭關愛不足,身心健康缺乏科學指導。分散寄宿類學生在校外住宿期間,生活環境相對開放與自由,無法得到家長的科學陪伴與生活學習習慣的科學管理。他們在外住宿時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陪伴,以照顧他們的日常飲食起居為主,這種陪伴為低效能的陪伴。很多學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科學文化水平不高、知識儲備有限,他們無法指導學生學習,分散寄宿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處于有形無實的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的狀態中。分散寄宿類學生缺乏有效的、科學的、高質量的陪伴。與集中住校的學生相比,分散寄宿類學生面臨著危害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雙重風險。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后無法找到合適的訴說對象,若放任其自我解決或者干預方法不對,都會給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威脅。
3.生活管理和學習方面欠缺保障,影響分散寄宿類學生身心健康。寄宿學生遠離家庭和父母,即便部分學生擁有父母、祖父母或其他親人的陪伴,但他們總體上為獨立或半獨立生活,在生活和學習兩方面欠缺保障。首先是無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缺乏安排時間的方法和計劃,很多學生將過多的時間耗費在吃、穿、打扮等生活瑣事中。其次是生活物資的保障不科學。生活物資保障不科學并非指缺乏生活物資,而是指學生的飲食搭配不科學、不合理,只能管飽不能管好。這使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的青少年的身材有的過于瘦弱,有的過于肥胖,影響青少年的健康。再次是缺少生活管理的規劃,分散寄宿類學生遠離父母、獨自居住,缺乏監護人的有效管理也沒有學校教師的全過程管理,這種敞開式的社會生活方式,使他們面臨更多安全風險。
二、分散寄宿類學生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形式
審視多年來分散寄宿類學生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發生頻率,結合各類數據資料可以發現,目前分散寄宿類學生存在的安全風險主要表現為住宿環境周邊社會安全風險、身心健康安全風險、突發自然災害安全風險、食品健康安全風險等。
1.住宿環境周邊的社會安全風險。住宿環境周邊社會安全風險是由分散寄宿類學生居住環境帶來的安全風險,包括但不限于網吧、酒館、歌廳、劇本殺等營利性場所,以及周邊社會人員大規模流動帶來的安全風險。校園周邊的老舊小區、棚戶區的出租屋價格便宜,這成為許多分散寄宿類學生的住宿首選。然而,開放式的環境、復雜的社會雜居人員、管理配套服務的欠缺等因素使得這些地區的治安管理難度大,社會治理成本高,對青少年來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部分分散寄宿類學生暴露在這種不安全因素中。分散寄宿類的學生在課余時間會與在這些場所的人員有交集。因此,在各類不可控因素的疊加影響下,分散寄宿類學生住宿周邊環境存在著諸多的社會安全風險。這種安全風險輕則擾亂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節奏,重則威脅未成年學生的人身健康與安全,這也成為家長最為擔憂卻又無能為力的一種安全風險問題。
2.分散寄宿類學生的身心健康風險。分散寄宿類學生身心健康風險是指青少年作為未成年人,由于年齡特點、學識素養、實踐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發育不充分、發展不全面,他們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影響。部分分散寄宿類學生因長期寄宿,缺少家長陪伴,在學習成長階段遭遇不可控因素后,無法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波折和變化,更無科學調節心情的方法而形成了心理問題。這類安全風險問題與分散寄宿類學生的生活特點緊密相關。父母有形無實的陪伴、低質量的陪伴均無法有效引導分散寄宿類學生解決青春期的困惑,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也無法彌補因為缺少關愛導致身心健康受損的事實。如果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如父母離異、親人病故或患病、突遭災難和學校因素如校園暴力等的影響,那么本就缺少高質量陪伴的分散寄宿類學生,更加容易因這些問題出現時不知所措,從而引發一系列安全問題。由此可見,當分散寄宿類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及時從家庭中獲得科學的、有效的、高質量的關懷與引導,他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相比非寄宿或集中寄宿的學生,分散寄宿類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較大,如果放任自流,這類風險或許會成為未來威脅分散寄宿類學生的主要安全風險。
3.突發自然災害引發的安全風險。突發自然災害引發的安全風險是指極端天氣突發、重大地質災害突發等引起的冰雹、暴雨、洪水、泥石流、山體崩塌、道路崩塌災害等多種自然災害對分散寄宿類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的威脅。這類災害之所以和分散寄宿類學生產生關聯,主要原因是分散寄宿類學生在周末常常獨自回家,他們的家離縣城路途較遠,返程路上無論乘坐交通工具還是步行,都會有半途遭遇極端天氣的可能。這種極端天氣在高山、半高山或者高原峽谷地帶的發生頻率較高,對于很多缺乏生活經驗的青少年來說,難以做到及時高效的預判,他們采取應急措施的能力較弱,無法有效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從而引發安全風險。如果疊加信息溝通渠道的阻滯等因素,提前預判和有效防范都將變得非常困難,從而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同時,分散寄宿類學生往返途中,如果缺少監護人的陪伴,缺乏避險經驗和防災減災意識,突然遇到自然災害將威脅到他們的人身安全。這類風險發生概率低,卻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往往更容易使人疏忽大意,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引起重視。
4.食品健康安全風險和使用電子產品的安全風險。食品健康安全風險是指分散寄宿類學生處于相對自由、獨立的生活狀態中,他們在食材采購、烹飪制作、生熟食品處理、食品保鮮保存等方面缺乏生活經驗和科學常識,易造成食物中毒事故,從而危害身體健康。比如很多學生因日常生活較為勤儉,加之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強,他們中午、晚上會吃剩飯剩菜,這樣的生活習慣對他們的健康有害。因對食品安全缺乏重視,分散寄宿類學生在購買和制作食品時,常常不看食品保質期,或者貪圖價格上的優惠而購買的食材不符合食用標準,食用此類食物后很容易引起食物腸胃疾病。
面對上述幾類集中易發在分散寄宿類學生群體中的各類安全風險,迫切需要學校和相關教育職能部門以及全社會做好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為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分散寄宿類學生建構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確保廣大分散寄宿類學生健康成長,為他們的高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分散寄宿類學生安全風險防控的路徑與方法
“中小學生處在生理、心理不成熟的特殊時期,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安全防范能力相對不足,是極易受傷害的群體,需要得到外界的幫助和保護。”[1]特別針對分散寄宿類學生面臨的各類安全風險,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2],將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防控問題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確保分散寄宿類學生在求學道路上健康成長,闊步前進。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科學系統防范和管控各類安全風險。涉及學生安全教育的各職能部門均須牢固樹立主體責任意識和職責擔當意識,將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防控工作作為自己的分內之事抓實落細,始終作為本部門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持續深入開展下去,以自己部門的扎實工作為分散寄宿類學生的身心安全保駕護航。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從理念上重視,協同做好學生安全工作,凡是涉及學生安全教育的職能部門,要注重部門聯動,完善協作體系[3],在工作中樹立全局意識,從系統全局的角度看問題,方法上講究統籌協調,工作中講究協同配合,特別在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摒棄單一化、單向化思維,要將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抓細抓實,從謀劃改革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到統籌協調、整體推進[4],跳出安全看安全,而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性工作,要把這個問題從社會安全穩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立場與高度出發,放在“三全育人”的工作大局中來考慮立德樹人的基礎性問題,將其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事業來做,才能調動起全社會關愛學生、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從實踐工作來說,借鑒網絡和信息社會互聯互通的優勢,將系統性工作思維落實落地。具體就是建立分散寄宿類學生的“電子安全檔案”。這份檔案里有學生的家庭情況介紹,具體的住宿地址和環境介紹,片區的網格員、居委會負責人、片區負責民警等重要信息,涉及學生安全的各個部門和責任人均可以登錄“電子安全檔案”,在這個信息平臺上交流溝通,不斷在學生電子安全檔案中注入工作信息,比如說氣象部門針對突發自然災害風險,及時在平臺發布預警,其他部門看到后及時聯動,做好預防管控。食品安全監督監管部門及時上傳抽檢結果,教育部門及時告知學生存在風險的食品名稱或者食品制作門店,幫助學生梳理出食品風險地圖。借助網絡信息平臺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就能在系統性的工作中看到實效。
2.完善安全工作責任問責機制,夯實風險防范和管控的工作細節。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責任問責機制。縱向來看,應該建立教育主管部門—學生安全管理的職能部門—學校的責任問責機制。橫向來看,應該建立各部門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問責機制,同時輔助建立校長、安全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家長的責任問責機制,各部門和各個責任人均需簽訂責任書,責任書中明確各項具體義務,如各部門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牽頭下每年召開四次安全工作調度會。按照職能分工嚴格規定各責任人實地走訪分散寄宿類學生住地的次數,解決的問題,并在每個學生的“電子安全檔案”做好記錄。同時,各責任人也要根據自己的責任及時在平臺回應其他責任人提出的疑問,化解潛在的安全風險。嚴格的責任問責機制雖然不能保證事故不發生,但一定能夠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對負責學生安全的各部門、各責任人起到警示和督促作用,強制性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相關責任人在日常工作中緊繃安全這根神經,時刻將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防控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減少各類安全風險的潛在威脅。特別是分散寄宿類學生面臨的上述四類風險,在很大程度上都有隱蔽性,如果沒有較完善的工作機制,以嚴格的流程、嚴密的程序、嚴謹的態度、敏銳的意識去做這一項工作的話,是很難發現問題苗頭的。只有嚴格的責任問責機制將相關單位和部門安排到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防控大局中來,才能及時發現各類風險苗頭,將各種威脅解決在萌芽階段。如果出現問題,則可以根據“電子安全檔案”回溯,從而將責任問責機制落到實處。
3.做好預防,提高安全風險防控效果。如果說完善嚴格問責工作機制,提高協同治理水平是從事后處理的角度做好分散寄宿類學生安全風險的治理工作,那么,還有一種途徑就是要“打好提前量”,以便進一步提高分散寄宿類學生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做好安全風險宣傳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門針對分散寄宿類學生面臨的安全風險以及出現過的嚴重事故,拍攝風險防范系列的警示宣傳片展開宣傳,幫助廣大師生樹立安全風險意識。另一方面,要落實好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如北京市在2011年就制訂綜合風險評估方案,定期開展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繪制“風險地圖”與“風險月歷”,長期觀察安全風險的規律,并落實責任和加強培訓,切實提高師生的風險預警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先期處理能力、報警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等[5]。以此為借鑒,針對分散寄宿類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問題就可以提前介入,有預判地予以干涉,在日常工作中把宣傳部門、心理輔導機構、醫學相關專業機構等部門的專家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中來,甚至可以聯合文化旅游部門,打造有針對性的旅游研學路線和產品,精準干預,采取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方式及時化解缺少家庭關愛的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風險。針對分散寄宿類學生社會周邊環境存在的安全風險,教育部門主動聯合社會治安部門和機構,主動排查隱藏在學生身邊的涉及住宿環境安全、食品安全和突發自然災害的安全隱患。發揮有關職能部門的優勢,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化解潛在危險,確保分散寄宿類學生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針對食品類安全風險和自然災害類的安全風險問題,要做好學生日常的食品安全教育,各門課程的教師可以聯合起來,積極主動作為,開展制度化、常態化、小規模的各類知識競賽、科普宣講,并邀請食品專家、美食博主、氣象專家等進課堂,也可以邀請他們編寫科普教材,將食品添加劑的辨別使用、易腐易壞食品如何科學保存、突發性災害天氣的辨別、突發自然災害面前的自救等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有效減輕各類安全風險的威脅和損害。
綜上所述,分散寄宿類學生的安全風險問題是各種主客觀因素聯動造成的一個現實問題,表現出的各種潛在風險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條件下都會被激發出來,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職能部門需要提高站位,科學施策,落實責任,敢于擔當,建設一支風險防控和治理的高素質教書育人的隊伍,落實責任問責機制,做好提前預防和防控工作,以便為有效降低分散寄宿類學生群體安全風險做好準備,滿足分散寄宿類學生和各自家庭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幫助他們能夠獲得更多保護,切實高質量完成好立德樹人的百年大計工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基礎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歡.四川省中小學校園安全風險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8.
[2]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董新良、劉艷、關志康.學校安全風險防控:問題梳理與改進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9(09):69.
[4]夏錦文.以系統性思維推進改革[N].經濟日報,2018-12-05.
[5]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與中國行為法學會新聞輿論監督行為研究會聯合課題組.學校公共安全的現狀與風險防控策略[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6(10):31-32.
編輯: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