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以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支撐進行教學。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色彩豐富的英語繪本來輔助英語教學,精美的圖畫、精巧的文字以及精彩的故事為學生提供了進行英語學習的真實環境,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閱讀難度。
一、英語繪本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第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英語繪本以其貼近生活、直觀性強、意蘊豐富、主題鮮明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1]。英語繪本以形象生動的插圖和簡潔易懂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通過英語繪本閱讀,學生可以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多彩的圖畫中。這種積極的閱讀體驗可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喜愛,促進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此外,英語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往往具有深刻的主題和寓意,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學生在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與故事中的角色共情、思索和分析,培養他們的情感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
第二,促進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提升。通過閱讀英語繪本,學生可以接觸豐富的英語詞匯和句子結構,培養他們的語感和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英語繪本中的對話和情節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的交際功能和語境運用,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理解能力。此外,英語繪本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英語繪本中的語言常常具有多義性、隱喻和幽默等特點,需要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推測意義等方式進行深入理解。這種有針對性的語言訓練可以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語言的多樣表達方式,并能夠更好地在實際交際中靈活運用,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
第三,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英語繪本中的內容具有簡單化、直觀性等特點,與小學生認知能力、英語水平相吻合,不僅是語言學習的工具,而且給學生提供了進一步認識世界和拓展思維的機會。英語繪本涉及多樣化的主題和情節,包括自然、歷史、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通過閱讀英語繪本,學生可以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增長他們的認知經驗。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英語繪本了解自然界的奧秘、人類的歷史文化、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等,從而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學生在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中,可以培養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第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英語繪本中的內容與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合理利用英語繪本資源可以助力教學活動的開展,拉近英語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上,教師需要主動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英語繪本,讓學生在觀察、閱讀中理解繪本內容,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知識的理解,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接受能力。學生通過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可以不斷記憶與鞏固知識點,在閱讀英語繪本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文化底蘊。
二、英語繪本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遵循合理選擇原則,科學選擇英語繪本
選擇英語繪本,既是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首要問題, 也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特點,選擇符合教材主題、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以及滿足教學目標的英語繪本。
第一,選擇難度適中的英語繪本。這是選擇英語繪本的首要原則。 如果選擇的英語繪本較難,學生面對一堆不認識的生詞生句,會產生無助感和畏懼感。但簡單的英語繪本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不一定有益,不能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英語繪本。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要選擇語言純正、情節豐富的英語繪本。
第二,選擇貼近教材主題的英語繪本。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部分。雖然二者的教學內容存在很大差異,但不能將教材置于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課之外。英語繪本的選擇應該著眼于教材內容和單元主題,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服務,做到繪本主題與教材主題一致、 繪本知識與教材知識一致。
第三,選擇具有語用環境的英語繪本。情境對學生英語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選擇英語繪本時,應盡量選擇有語境的繪本,讓學生了解所學的語言應該在何時何地使用,防止誤用和亂用。此外,有語用環境的故事類英語繪本往往蘊含豐富的哲理,學生閱讀后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2. 巧用英語繪本,全面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師要從全面的角度考慮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目標,更要關注情感方面的目標,即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關注學生精神層面的熏陶和提升,不僅使學生在學習知識之余體悟不同故事帶來的啟迪和教誨,加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剖析,更是一種隱性的德育。英語繪本作為一種完整的閱讀材料,有明確的主題,每講完一個故事,就能對學生產生教育意義。只有學習真正發生了,學生才能沉浸到英語繪本創設的情境中。 因此, 教師必須重視英語繪本的教育價值,關注情感方面的目標設計,深入分析英語繪本中的教育性和指導性,讓學生在知與行的交互中深刻理解一個個故事背后的意義, 使英語繪本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師益友。
3. 緊緊圍繞主題情境,整體安排教學過程
教學是一個整體。一堂課的實施和效果取決于很多因素,如導入環節的課堂氛圍,有時也能影響一堂課的成敗。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秉承整體觀念,將自己、學生、 教學媒介和教學環境等一切影響師生雙方互動的因素進行整體規劃,使學生的學習在一條主線的牽引下向四周輻射,明確自己學習的主題和范圍。
第一,情境創設的整體性。情境認知理論認為,人類的學習是一個具體的、 情境嵌入的過程[2]。有意義的情境是教學過程的關鍵要素。如果教師設計的整節課的繪本故事主線明確,主題突出,既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又能在活動中充分運用語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整體創設情境,從繪本內容著手,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各部分之間的內部聯系,圍繞繪本的主題語境,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興趣出發,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從而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整體情境。
第二,教學環節的整體性。教學過程作為一個整體,教學中各環節必須緊緊圍繞同一主題設計。教師要整體設計“情境感知—情境體驗—情境演繹—情境反思”的教學模式,先確定繪本情境,再將四個環節置于繪本的情境中,最后使每個環節下的教學活動都聯系繪本主題,使學生經歷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有同一條主線,都有同一個情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自然是在情境中發生。教師要重視策略點撥,科學地指導學生開展英語繪本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正確使用語言[3]。以四年級上冊Unit 4? How s the weather today? 為例,利用繪本Rain補充教材講授時,利用繪本中 Rain on the ×××的句型,補充介詞 on 的用法,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語言點的理解。如在四年級上冊將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結合 Unit 3? It s a pineapple 進行講授時,在本課基本詞匯學習的基礎上,利用繪本擴充水果的詞匯,同時復習鞏固了關于星期的詞匯。另外,可以將英語繪本用于課堂鞏固環節,以表演和創編故事的形式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
4. 給予學生即時反饋,有效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必要補充,能夠測量、分析和評定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及實施結果,有效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反饋信息。在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言行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反思自己的表現,促進自身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第一,注重評價內容的情境性和針對性。教學評價要在情境中進行,就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具體情境制訂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既要結合教學目標的內容,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又要關注評價時所處的具體情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實際表現給出具體的回應,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反饋。此外,教師要明確評價的指向性,注重評價的內在價值。教師的評價內容應有實際意義,必須建立在學生表現出“更好”的行為的基礎上,避免形式化。教師一旦固化了評價學生的方式,學生每做一個行為就重復給予小紅花等概括化表揚,會使學生體會不到評價的真正意義。 因此, 教師必須明確指出學生到底是哪里值得獎勵或批評。
第二,正確使用獎勵。堅持適度獎勵原則是教學中常見的評價方式。獎勵的使用不應求多,應求有效。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獎勵時要把握好“度”,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結合使用。
參考文獻
[1] 白薇.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28(5):62-65+124.
[2] 李曼麗,丁若曦,張羽,等.從認知科學到學習科學:過去、現狀與未來[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9(4):29-39.
[3] 楊柳.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設計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29):48-50.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薛家灣第十一小學)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