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穎
基于學生差異,為促進學生獲得發展,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自主探學——共同研學——補償固學”的三環教學模式是“差異共生課堂”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尊重差異,個性發展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課堂中,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獨立的個體。當一個個問題被拋出后,每位學生會有不同的思維過程,他們的思考深度也各不相同。他們中有部分學生能正確解答;有部分學生能很快找到思路;有部分學生苦思冥想,努力尋找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有部分學生毫無頭緒,不知所措。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也不能回避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也會因為這些差異發生變化。三環教學模式利用這些差異來促進個體的發展,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新知,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學生通過三環教學的過程,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理解。在展示過程中,接受同學和老師的觀點,進而思考:我這個想法正確嗎?這個想法可行嗎?表達清晰嗎?學生不僅在表達過程中加深了自己的理解,鍛煉了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收獲情感上的滿足,有成就感,有健全的人格。有思路,但不清晰,或者正苦思冥想的學生在三環教學過程中,借助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時機,通過同齡人的點撥,加深自己的理解,獲得啟發,自我感悟,內化知識,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還有一部分毫無頭緒的學生通過三環教學過程獲得來自同學、老師多方面、多角度的啟發,加上補償教學,在課堂中以多種途徑學習、成長、發展。
二、差異碰撞,搭建平臺
班級的差異碰撞,首先需要差異的呈現。三環教學模式為這種差異呈現提供了可能,三環教學也正是借助這些差異幫助學生學習成長,使學生獲得數學核心素養上的發展。能夠自主學會新知,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那部分學生成為其他學生的學習榜樣。一方面,其他學生會因為這部分學生的回答受到啟發和點撥,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小老師的角色。因為是同齡人,思維方式方法上相近。他們無形中也會成為榜樣,激勵其他學生向更高的層次挑戰。有思路但不清晰,或者正苦思冥想的學生在三環教學中有鮮明的成長,也是在課堂中實施自我反思:這個問題他是怎么想出來的?為什么他能想到?我怎么做才能做到和他一樣?在無形中,他們實時動態地對自己進行了客觀評價和對比,整個教學環境教學氛圍能夠引導、支撐他們更加努力,促進自我成長。三環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了平臺,課堂教學中的多樣途徑幫助學生都向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貼近,全身心投入數學學習。
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環教學模式的三個環節面對的是所有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注重對學生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但三個環節又各有所側重,自主探學階段,部分有能力的學生能夠率先達成目標,促進自身的發展,在之后加深對知識的深化和理解。共同研學階段讓另一部分學生充分融入課堂,借助差異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補償固學階段給予了學生再次學習的機會,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三個環節相互促進,逐步升華。通過前面環節中課堂差異的呈現和解讀,搭建階梯,幫助學生在求知之路上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