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國 賈坤 程秀梅



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品,泰安市岱岳區每年玉米種植面積39萬畝,產量21萬噸。本文通過開展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探索岱岳區玉米上的肥料利用率,為進一步推廣測土配肥施肥技術,制定肥料生產配方和指導農民合理施肥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
1 試驗目的
為做好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測算和發布工作,進一步推廣測土配肥施肥技術,更好地完成農業推廣項目,提高玉米養分綜合管理技術,泰安市岱岳區開展常規施肥方式下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點與供試土壤
試驗安排在大汶口鎮東武村,土壤類型為褐土,其地塊基礎肥力狀況(見表1)。
2.2 供試作物
玉米品種為“登海685”。
2.3 供試肥料
尿素(N,46%),過磷酸鈣(P2O5,10.8%),氯化鉀(K2O,60%)。
2.4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4個處理,不設置重復,即安排4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20m2,每個小區之間設置50cm寬的埂,防止小區之間肥水干擾,小區隨機排列。具體試驗設計方案(見表2)。
2.5 試驗方法與取樣測定
2023年 6月18日,整地播種,采用種肥同播,進行一次性施肥,后期不再追肥。各小區之間除了施肥量不同外,其他管理如澆水、打藥、除草等措施均一致。2023年9月28日組織進行測產。
3 結果與分析
3.1 產量分析
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生育動態影響表現為生育期無明顯變化。全肥區產量最高,555kg/畝;缺氮區最低,467kg/畝;缺磷區產量484kg/畝,缺鉀區產量496kg/畝。對缺氮區來說,全肥區畝增產量平均59kg,增產率15.9%;對缺磷區來說,全肥區畝增產71kg,增產率12.8%;對缺鉀區來說,全肥區畝增產量平均59kg,增產率為10.6%。增產效果最好的是施用氮肥,再次是磷肥,最后是鉀肥,說明肥料對小麥產量的貢獻率為氮肥>磷肥>鉀肥(見表3)。
3.2 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分析
如表4所示,全素區作物吸收養分總量分別為13.45kg、5.41kg、10.38kg,比對應吸收的養分較多,比缺氮區多吸收氮4.57kg,比缺磷區多吸收磷1.70kg,比缺鉀區多吸收鉀3.52kg,全素區N、P2O5、K2O的利用率分別為:28.54%,21.28%,35.20%。 鉀肥利用效率最高,氮肥次之,磷肥利用效率最低,與之前全國統計的氮、磷、鉀的利用效率相符。
4 結論
肥料利用率與作物種類、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及其栽培管理技術有密切關系[1],據黃國弟[2]研究表明,化肥中氮素的利用率在30%~70%,磷肥10%~25%,鉀肥40%~70%,泰安市岱岳區肥料利用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略低,針對此種情況,該區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提高要注意配合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3],改進化肥施用的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化肥施用時間,同時加大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廣大種植戶的施肥技術。
參考文獻
[1] 張福鎖,王激情,張衛峰等.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土壤學報,2008,45(5):915-924.
[2] 黃國弟.現代農業中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徑[J].廣西熱帶農業,2015(1):21-22.
[3] 解開治,徐培智,張仁陟等.化肥減量技術的可行性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7(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