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明


編者按:
2月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如春風化雨,滋潤了神州大地,更滋潤了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億萬農民的心田。
文件提出,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一年春作首,百業農為先。“一號文件”是龍年春天的“和風細雨”,奏響了“三農”工作激昂的“奮斗曲”。從春天出發,乘著“一號文件”的春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將邁出新步伐。為更好學習貫徹“一號文件”精神,本刊特邀請專家學者對文件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推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從農村環境整治入手,由點及面、迭代升級,20年持續努力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發布的第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個“一號文件”,對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具有重要意義。河南作為農業農村大省和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要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
一、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鄉村振興的底線。河南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要牢記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產能。
高質量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我國耕地資源有限,未來依靠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帶來的產量增量是有限的,但糧食各品種在提升單產方面依然有較大潛力,2023年糧食單產提高對增產的貢獻達58.7%。2023年河南糧食總產量1 324.9億斤,居全國第二位,連續7年穩定在1 300億斤以上。糧食播種面積已基本穩定,接下來要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2023年河南遭遇與夏糧成熟期高度重合的連陰雨和秋糧收獲期的華西秋雨,全年糧食產量仍超過1 300億斤,這與秋糧大面積單產提升密不可分。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5年新增糧食產能100億斤,關鍵就在提高糧食單產。要以《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為指南,扎實推進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推廣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配套融合。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耕地,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要優化農用地布局,統籌推進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提質改造、未利用地開發、損毀土地復墾,促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持“以補定占”,將省域內穩定利用耕地凈增加量作為下年度非農建設允許占用耕地規模上限。健全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制度,完善后續管護和再評價機制。加強退化耕地治理,實施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農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因地制宜推進撂荒地利用,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對確無人耕種的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途徑種好用好。
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我國地域遼闊,在19億畝耕地之外,還有著33億畝的森林、40萬平方公里的草原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豐富的自然資源,正是一座巨大的食物寶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就能更好端牢中國飯碗、創造品質生活、增進人民福祉。要充分利用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資源,發展實用林業、畜牧業、漁業、微生物產業,滿足14億多人口多樣化食物需求。就河南而言,要重點實施現代設施蔬菜、畜牧、漁業專項行動,穩定生豬、畜禽生產,建設一批植物工廠、畜禽立體養殖設施,積極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拓展農業生產新空間。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底線要求。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其中,河南71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 53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河南是中國的縮影。脫貧摘帽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要持續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是從制度上預防和解決返貧問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舉措。河南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數量多、規模大,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堅持常態化監測與集中排查相結合,對易返貧致貧人口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把符合監測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范圍,精準落實開發式、兜底式幫扶措施,降低返貧致貧風險。對存在因災返貧風險的農戶,符合政策規定的可先行落實幫扶措施。加強農村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監測預警,按規定及時落實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探索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加強跨部門信息整合共享,進一步提升監測及時性和幫扶精準性。
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基本民生問題,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保障和基礎。2023年,河南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學生應返盡返,低收入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動態清零,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實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不低于5 28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145.5萬脫貧人口、40.5萬監測對象納入低保或特困兜底保障。今后要繼續壓緊壓實防止返貧工作責任,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切實做好民生保障。
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加大產業幫扶和就業促進支持力度,持續改善脫貧地區發展條件,有利于增強其“造血”能力,激發內生發展動力。要積極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統籌用好就業幫扶車間、公益崗位等渠道,穩定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實施好《河南省脫貧人口增收行動方案(2023—2025年)》,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聚焦聚力,確保脫貧人口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加快發展紡織服裝、文化旅游、綠色食品在內的九大鄉村富民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幫扶產業項目,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實施田園增收等產業發展十大行動,開展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鄉村服裝產業“百鎮千村”行動和設施蔬菜產業項目改造提升試點、項目資產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銜接試點。強化幫扶產業分類指導,“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另起爐灶一批”產業項目。加強社會幫扶,推進“一對一”結對幫扶脫貧縣,不斷提升幫扶實效。持續深化消費幫扶,推動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
三、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對河南來說中心任務是推進產業振興。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通過多元化、特色化、綠色化、共享化、數字化和優質化等實現鄉村產業生產方式、經營模式和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我國地域差異大,各地物產豐富,鄉村產業發展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圍繞“土特產”大有文章可做。要立足各地實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做足做活“土特產”大文章,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近年來,河南把培育優質土特產、特色主導產業作為產業振興的重中之重,累計創建1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9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3個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在此基礎上,要持續鞏固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的支柱地位,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要深入推進品牌強農,整合名特優新農產品資源,擴大“豫農優品”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河南“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全面對接“大市場”。
加快發展農村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農村產業新業態,注重高新科技、推進智慧農業,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農村與健康、教育、體育、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休閑觀光園區、文化體驗、鄉村民宿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發展培育植物工廠、認養農業、AI農業(人工智能農業)等農業新業態。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進鄉村旅游集聚區(村)建設,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推進鄉村民宿規范發展、提升品質。開發形式多樣的“鄉產”“鄉游”“鄉食”“鄉宿”,不斷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條,通過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打造更高水平的鄉村旅游產業集群,鼓勵返鄉入鄉創業。
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農民增收致富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增收最核心、最關鍵的舉措是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作用,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要扎實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等家庭經營項目。推進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發展鄉村土特產網絡銷售,促進就近就地轉化增值。推進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益農,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精準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打造“豫農技工”特色勞務品牌,提升農民致富技能。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四、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重鄉村顏值,也重鄉村氣質,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要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以高質量的鄉村設計為抓手,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打造“千萬工程”河南樣板,助推農業強省建設。
以“設計河南、美麗鄉村”為引領進行鄉村建設規劃。鄉村實用性規劃是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要堅持規劃引領、謀定后動,增強規劃實用性,突出規劃地域特色。河南村莊量大面廣,平原村和山區村、城郊村和偏遠村等情況千差萬別。要依據自然稟賦和發展基礎,分類明確建設重點和發展路徑,充分體現鄉村特色,延續鄉村文化肌理,展現獨特田園風光,防止“千村一面”。積極推動“千村萬戶”鄉村設計精品示范行動,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當前,全省已有2.4萬個行政村形成了村莊規劃初步成果。未來鄉村的人口、村落形態、農業生產方式等將會發生重大的趨勢性變化,要有前瞻眼光,科學把握不同類型村莊變遷趨勢,完善縣城、鄉鎮和村莊體系規劃,分類有序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
分類逐級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各地村莊建設情況差異較大,鄉村建設步調很難統一,需要結合各地村莊實際,進行分類創建、逐級提升。統籌推進和美村莊、達標村莊、潔美村莊建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莊,打造一批“五大振興”能夠整體呈現的“和美村莊”。推動一些基礎條件一般的村莊,深化環境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管護機制,把這些村莊打造成干凈、舒適的“潔美村莊”。對一些基礎條件薄弱的村,重點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讓村莊首先干凈起來、整潔起來,建設成“達標村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要持續改善鄉村環境,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實推進廁所革命。要堅持示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深化“治理六亂、開展六清”人居環境常態化整治提升行動,探索可實施、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鄉村交通、衛生、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完善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著力提升鄉村生活品質,讓鄉村基礎設施更系統完備、鄉村公共服務更普及便利、鄉村文脈傳承更富有活力。
五、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鄉村治理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鄉村治理的狀況不僅直接關系著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農村的和諧發展,也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現密切相關。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推動鄉村和諧善治,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培育健康文明鄉風,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強化黨建引領,建強基層戰斗堡壘。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組織強則鄉村強,基層黨組織是基層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如何提高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提升鄉村基層的治理效能?這是河南鄉村的必答題。要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建好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化黨建引領,深化“五星”支部創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動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河南要深入實施村黨組織建設堡壘工程和“頭雁”工程,選好配強鄉村振興帶頭人,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升整體素質,強化監督管理、創新激勵機制,著力打造一支推動鄉村振興的“先頭部隊”。通過“頭雁”領航,依靠群眾、發動群眾。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村BA”、村超、村晚等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凸顯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既要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也要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要推動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書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鄉村篇。促進城市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務供給。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強化農業文化遺產、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強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平安鄉村。
參考文獻:
[1]趙宇恒.扎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中央一號文件專家談[N].農民日報,2024-02-05(002).
[2]劉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N].河南日報,2024-01-09(006).
[責任編輯:李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