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段宇霞(1984-),女,山西忻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藝術設計研究。
摘 要:傳統建筑彩畫藝術是我國古代建筑裝飾領域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對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藝術具有深遠的影響。為探究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創新應用,筆者從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分析入手,從文化與美術學視角探索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傳承,以及其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創新與突破,總結出轉換載體、新材料與技術運用、平衡空間氛圍三個切入點,從“形”“意”“境”三個角度研究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介入表達與設計方法,最后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室內裝飾;介入表達
中圖分類號:TU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1-000-03
無論是理論研究領域還是實踐范疇,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設計需要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介入,而且傳統的堆砌式藝術形式也需要轉型。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在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設計中的介入,不僅僅是民族文化與藝術的傳承需求,也是人們追求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審美情趣的要求。傳統裝飾藝術與文化散發著超越空間與時間的無窮魅力,需要傳承,也需要創新,絕非一味地眷戀“過去”,而是取其精華與內質,為現代美學、文化與審美“增磚添瓦”。以此在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設計中,探究民族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介入形式與設計方法,對于現代室內裝飾藝術設計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分析
建筑彩畫是我國古代建筑裝飾中最具裝飾魅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尤其是將寓意、審美、思想、哲學等諸多意識融合于彩畫中,更是蘊含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我國傳統建筑彩畫不僅僅是從美學的角度出發來裝飾建筑,更是將文化融入其中,從而達到建筑裝飾形式華美與氣質的和諧統一。建筑彩畫于唐宋時期亦有特指,發展到宋代之后,“彩畫”被用于特指建筑物構件表面裝飾,即將彩色繪畫、圖案繪制在建筑物構件上的統稱其為“彩畫”。
從建筑彩畫發展演變的歷程來看,早期的彩畫主要以壁畫為主,在宋朝以前,亦有木構架上著色與彩繪祥紋的嘗試。一直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彩畫的裝飾紋樣才豐富起來,如蓮花、卷草、飛天、火焰等。隨著宋代建筑藝術的快速發展,宋代建筑彩畫在繼承了唐代彩畫裝飾風格的基礎上,在題材與技藝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色彩、紋飾更加豐富,而且部分彩畫開始具有故事性。當建筑彩畫發展到明清時期,其已經成為一門系統的建筑裝飾藝術,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風格,無論是色彩、紋樣、規范、造型等,方方面面都將裝飾彩畫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
二、傳統建筑彩畫元素
(一)建筑彩畫的作用與構成
建筑彩畫作為建筑物的組成部分,其是依附于建筑上的,對建筑起到獨特的作用,比如早期時建筑彩畫對木質建筑主體起到保護作用。隨著建筑材料、建筑工藝、建筑科技的發展,建筑彩畫的作用開始豐富起來,已不局限于對建筑主體的保護作用,裝飾與審美作用開始凸顯出來,其豐富的題材與形式、精美的色彩紋樣等,使建筑“活”了起來。隨著建筑彩畫題材、材料、色彩、紋樣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內涵、思想意識開始融入其中,這使得建筑彩畫開始有了更多的功能,如體現等級地位、寄托吉祥納福的愿望、蘊含喜好追求等精神需求、表達勸善懲惡教育意圖等。總之,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彩畫最初的保護作用被極大削弱,而文化、精神與審美的裝飾作用愈加凸顯。
從結構與紋樣來看,傳統建筑彩畫的結構是一直發展變化的,而中國建筑彩畫的紋樣也向來是豐富多彩的。從傳統建筑彩畫發展演變的歷程來看,建筑彩畫寄托了不同時代人們對審美的追求,這也使得建筑彩畫的結構與紋樣不斷吸取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流派的思想,進而發展成為一套極為豐富的紋樣體系。不同的紋樣被寓以不同的意蘊,從而表達不同的隱喻,寄托了人們渴望吉祥順意的思想。具體來看,建筑彩畫的紋樣從寓意形式來看,大體分為比喻和諧音兩類。比喻一般是把被賦予良好寓意的動植物或物品設計成彩畫紋樣,如龍、虎、鳳、龜,或松竹、梅蘭、牡丹、靈芝、荷蓮等。諧音則是利用紋樣主題名稱的同音字來展示精神層面的內容,比如“魚”常作“年年有余”紋樣,“葫蘆”常作“福祿”紋樣等。除此之外,日、月、水、火、云等自然紋樣圖案亦有特定的寓意,也常被用于建筑彩畫中。不僅如此,色彩在我國傳統文化與審美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寓意,而且色彩的寓意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地域性、階級性特征[1]。
(二)建筑彩畫的文化
建筑彩畫不僅與建筑主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且建筑彩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地域、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隨著建筑彩畫藝術的發展,建筑彩畫逐漸具備了鮮明的文化基因,成為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條件與背景下,建筑彩畫造就了多樣文化意識的誕生,受到諸多文化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環境與地域因素、社會政治因素、傳統文化因素是最典型、影響作用最大的因素。在不同的影響因素下,建筑彩畫蘊含了不同的文化,比如受古代政治、皇權因素的影響,龍鳳紋樣、黃色與金色的色彩等,被指定為特定階級使用;比如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仁、義、禮、忠、孝”等思想被融入建筑彩畫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文化。
三、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傳承
(一)現代裝飾設計中的傳承
傳統建筑彩畫藝術隨著建筑室內裝飾藝術的發展而得到有效傳承,但由于我國傳承建筑彩畫藝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藝術文化體系,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傳統建筑彩畫會以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為了在現代室內裝飾中融入傳統建筑彩畫藝術文化的優秀“基因”和“精華”,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變革、推陳出新,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追求。
對我國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總結與分析可知,建筑彩畫裝飾元素繁雜,且形式多樣,在現代室內裝飾中應用時,需要牢牢扣住其神韻,注重對建筑彩畫符號、色彩體系的提取,以及對建筑彩畫結構的創造性延續。傳統建筑彩畫藝術介入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得以體現其傳承的方式主要是建筑彩畫裝飾符號的提取,包括建筑的形式感與造型的簡化與提煉,建筑彩畫結構與紋樣的抽象或變異的藝術加工等,通過對建筑彩畫裝飾元素的提取,使其“精髓”與“文化內涵”介入現代室內裝飾中。不僅如此,色彩體系的提取對建筑彩畫藝術的傳承亦十分關鍵,通過色彩的合理運用能夠營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進而表達室內裝飾被賦予的內涵。對建筑彩畫構圖的傳承,要強調室內裝飾中創造性延續的介入表現,包括材料、尺度、比例、工藝、等級、載體等,擺脫傳統建筑彩畫“規制”的限制[2]。
(二)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局限
從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藝術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們對建筑美學的審美趣味越來越多元化與時代化,這必然要求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傳承與介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立足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但從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設計作品的實踐來看,確有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但也有許多作品存在爭議,尤其是在急功近利心態的影響下,室內裝飾中介入的傳統建筑彩畫裝飾元素存在拼貼、仿制、挪用、疊加等問題,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民族風格”和“傳統文化”,從而使室內裝飾作品呆板、僵化。因此,對傳承的誤區與障礙成為傳統建筑彩畫介入現代室內裝飾的困境。
大眾性的認知也使傳統建筑彩畫介入現代室內裝飾存在局限性。近年來,西方設計理念對我國建筑室內裝飾設計領域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一些設計者受到西方“純粹的形式感”與“明確的表達”等設計思想的影響,一味地吸收西方設計藝術文化思想而不加更新創造,進而將我國傳統建筑彩畫按照西方設計思想進行改造,反而使室內環境設計產生焦慮和躁動,缺失了民族文化內涵的延續和民族精神的動態發展。因此,照搬西方設計理念而忽視傳統民族文化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在快節奏的經濟社會生活中,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匱乏,反而使新媒體直接灌輸的片面觀點,成為大眾的主要信息獲取方式,這使人們的興趣點呈現“跳躍”“廣泛”的特點,對傳統建筑知識、建筑彩畫藝術的認知較少,從而也影響了傳統建筑彩畫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發展[3]。
四、現代室內裝飾中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介入表達
(一)創新傳承的緣由
首先,傳統建筑彩畫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介入,不僅是為了豐富裝飾元素、滿足人們審美需求,還是文化基因延續的需要。對于傳統建筑彩畫藝術文化的傳承,需要通過創新,以室內裝飾設計為載體,將其融入當下的社會生活中,以傳統裝飾與現代裝飾相結合的方式,傳承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其次,人們生活的轉變,也是傳統建筑彩畫藝術介入現代室內裝飾的重要緣由。隨著家庭結構“由大向小”的轉變,原來的大群居逐漸轉為小區戶型的小單位居住,而且室內豐富的生活設備,也使得室內成為人們休閑、休憩的重要場所,進而人們對室內裝飾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介入,能夠推動室內裝飾設計藝術的發展。最后,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傳承熱情的不斷升溫,民族情結迸發,這也為傳統建筑彩畫藝術介入現代室內裝飾帶來了機遇,人們開始越來越認同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傳統建筑彩畫藝術得到重視[4]。
(二)創新應用的思路
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要抓住人們對現代生活的期望,靈活提取傳統建筑彩畫的精華,摒棄靜態,著重動態。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傳統建筑彩畫的介入要杜絕“對傳統原有狀態的保持”,而是要細致分析歷史與現代,從傳統建筑彩畫中汲取養分,探索傳統建筑彩畫與現代室內裝飾相融合的“結合點”,實現動態的、可持續的、具有傳承與現代精神的室內裝飾創造。此外,在傳統建筑繪畫藝術介入現代室內裝飾的過程中,要意識到建筑繪畫藝術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性,要善于與人們進行思想行為上互動交流,秉承客觀、正確、前進的動態傳承思路探索二者融合的路徑。雖然當前傳統文化傳承的熱度很高,但在室內裝飾設計中,傳統建筑彩畫的介入也要取其精華,防止盲目,將傳統建筑彩畫中的精華運用得當,則能推動現代室內裝飾藝術的發展[5]。
(三)設計應用的原則
一是整體性原則,傳統建筑彩畫作為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美學觀念中,一直恪守著整體的、全盤考慮問題的審美準則,“天人合一”就成了傳統美學藝術創作中一種公認的準則。在現代室內裝飾層面,以整體為美的整體性審美意識依然有重要意義,比如室內裝飾中的室內空間整體化、室內物品陳列整體化、設計風格整體化、裝飾設計整體化等。二是彈性原則,梁思成曾提出,建筑中構件的創新是必須的,變也是必然的,傳統形式做出變革是對現代環境注入新鮮生命力,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介入需是彈性的、動態的,建筑彩畫藝術的發展也應是長遠的,因此彈性、靈活的思辨創新對現代室內裝飾中介入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有著極大的意義。三是時代適應性原則,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傳統建筑彩畫藝術介入現代室內裝飾,都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規律,物質與精神的極大豐富,要求傳統建筑彩畫藝術發展與創新,要拓展其在室內裝飾中的表現形式,需要做到協調統一,將藝術與技術融為一體,并借助新技術賦予建筑彩畫介入表現的新思路,從而提升現代室內裝飾的內涵。
(四)設計方法
傳統建筑彩畫“形”的提取。在室內裝飾中運用新材料、新技術使傳統建筑彩畫重新煥發生機,賦予其新的生命力,為人們帶來新的感官體驗。設計師要從建筑彩畫中提取裝飾元素的“形”,并用其進行特定裝飾語言的室內裝飾創作,將線條美、色彩美與“和而不同”觀念融為一體,使室內裝飾效果使人“望形而生意”“觸形而感意”。隨著室內裝飾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建筑彩畫“形”的提取,可嘗試兩個方向,保持原有形態而以現代工藝復制,或者對傳統裝飾元素進行簡化提取,并使其成為室內空間裝飾的亮點[6]。
傳統建筑彩畫“意”的提取。將建筑彩畫中的“意”提取出來并附加到室內裝飾素材的載體上,借此開啟文化記憶。不同的建筑彩畫元素蘊含不同的寓意,將這些寓意提取出來,然后根據室內裝飾的對象、所要表達的意蘊、設計師的裝飾理念、客戶的需求等要素綜合起來,然后將不同紋樣、構建的意蘊和室內裝飾材料、物品結合起來,形成新的裝飾作品。在“意”的提取中,要注重縮放和簡化的比例,依據室內空間情況考慮尺寸、等級、紋樣選用,比如考慮室內面積因素來選擇紋樣,然后根據整體性原則把握色彩與空間整體格調。此外,還要根據裝飾語言通過空間形態、材料與色彩等多方面以更為隱喻、內斂、抽象的方式表達設計思想,進而將傳統轉型為現代的一個發展方向。
總之,隨著傳統文化熱潮的發展,現代室內裝飾中介入傳統建筑彩畫藝術,需要提取其精華,突出文化內涵,讓建筑彩畫為室內裝飾服務,為人們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構建而服務。建筑彩畫藝術在室內裝飾中的應用,要符合時代發展趨勢,注重“形”和“意”的整體性,使其在室內裝飾中不僅僅是一種審美元素,更是一種文化元素。
參考文獻:
[1]羅鵬程.昔彩現來 古為今用——建筑裝飾彩畫在室內空間的設計應用[J].絲網印刷,2022(15):72-74.
[2]鄭悅.中國古典建筑彩畫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17):119-120.
[3]吳詩琪,畢非易.徽州建筑彩畫裝飾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傳承[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06):123-126.
[4]張秋楠.淺談傳統彩畫在近代建筑裝飾體系中的續存與革新[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0(09):125.
[5]李楠.探析中國古建筑彩畫在當今社會的新生[J].中國民族博覽,2020(24):196-198.
[6]蔡鵬程.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在室內外裝飾中的運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