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也是時代賦予高校圖書館的特殊使命。高校圖書館是我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推廣傳承的重要機構,發揮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和學科專長,對于重構和振興鄉村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鄉村文化;文化振興
中圖分類號:G252.5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已得到明顯提高,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指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繼續推進鄉村振興,在保證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信息文化中心,不僅有豐富的文獻資源,還有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先進的服務理念,不僅擔負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職能,還擔負著社會知識服務的重要職能。教育部2015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高校圖書館除了為本校提供服務與保障之外,還應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這一條款明確了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延伸,為高校圖書館拓展了新的發展方向。
一、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優勢
高校圖書館在文獻、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可以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館藏資源優勢
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決定了高校文化文明建設的高度。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紙質和數字文獻資源,種類涉及哲學、農學、科技、歷史、自然科學等,這些資源能夠為農民提供豐富的科技知識和生產知識,引導他們學習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同時,圖書館的休閑文化類書籍可以滿足農民閑暇時的精神文化需求。將高校圖書館資源引入鄉村文化建設過程,既能滿足廣大農民日常閱讀和查閱資料的需求,也能提高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2.技術資源優勢
鄉村要發展,技術就得進步,農民在辛勤勞作的同時,也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要做到與時俱進。高校圖書館為滿足在校師生的學習、科研需求,每年都會更新一些設備設施,如電腦、電子閱讀本等,這些更替下來的設備設施。可以捐贈給鄉村機構,暫時解決他們設備設施短缺的問題。圖書館可以舉辦各種閱讀或數字資源培訓活動,提高村民的信息素養能力。同時,圖書館的技術人員可以幫助村民搭建鄉村發展相關的網絡平臺、聊天社交群、短視頻平臺等,讓村民的勞動成果(農副產品、技術成果等)走出鄉村,提高村民的經營收入和生活水平。
3.人才資源優勢
鄉村文化振興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需要發揮全體村民的積極能動性,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通過送科技下鄉等活動,高校圖書館可以依托強大的學者、專家團隊為農民解決一些重大技術難題;另一方面,可以舉辦農業技術培訓活動,為農村發展培養一些技術人才,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4.服務理念優勢
高校圖書館始終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為廣大師生提供耐心、細致,并充滿個性化的服務,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師生的學習、科研需求。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學習或是技術上的困難和問題,在幫助村民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圖書館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服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村民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也是館員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
二、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存在的問題
鄉村要振興,文化需先行。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高校圖書館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上做了大量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但在圖書質量、服務深度、網絡設備、經費支助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鄉村文化的發展。
1.鄉村書屋資源有限,圖書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農村地區建設鄉村書屋是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一個重要舉措,但提高書屋的利用率又是一個重要難題。一方面,高校圖書館主要以服務校內師生的學習、科研需求為主,在為鄉村書屋挑選圖書時,并沒有在農村做深入的文獻需求調研,難以滿足村民的文獻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鄉村距離高校圖書館較遠,圖書更新不及時,也是圖書借閱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鄉村文化活動主體單一,村民的參與度不夠
為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高校圖書館志愿者以館藏資源為依托,結合自身特長,精心策劃和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村民的關注和參加。但作為鄉村主體的村民,要想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就不能只是被動地參加活動,而是要主動參與進來,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突出地方特色,志愿者從旁指導助力,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地方文化活動,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
3.設備設施陳舊,網絡覆蓋不夠
由于鄉村經濟較為落后,各種網絡硬件設備設施較為陳舊,網絡覆蓋不夠,導致信息流通不暢,館藏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無法使用,村民可接收和利用的資源就更少了,極大地限制了鄉村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4.經費不足,制約文化發展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從目前鄉村文化建設工作情況來看,經費不足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嚴重制約著鄉村文化的發展,從武漢工商學院圖書館近幾年的工作可以看出,鄉村書屋的書大多是從圖書館抽調過去的(中學圖書室有部分新書),捐贈給鄉村書屋的電腦也多是高校淘汰的,由于網絡和設備設施的原因,館藏電子資源使用率極低,很多好的視頻課程也無法收看學習,這些都是導致鄉村文化發展較慢的原因。
5.重視“做”忽視“總結”,反饋機制不健全
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不斷總結、糾錯和調整。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圖書館往往只重視“做”的環節,卻忽視了總結與反饋,缺乏后續的指導和跟進,結果導致事倍功半。
三、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總體策略
鄉村文化振興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性工程,雖然花費巨大精力,仍存在服務見效慢、主體參與度不高、服務覆蓋面不全等問題。高校圖書館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鄉村特點,深入詳細地調查研究鄉村文化現狀、文化需求,結合鄉村振興的總體戰略,找準服務方向,實施精準文化服務,以期達到良好的服務效果。
1.以鄉村風貌為主,助力文化資源建設
高校圖書館在深入調研鄉村的實際情況后,結合專家的分析和指導,發現鄉村文化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再以自身的館藏資源優勢,整合當地的相關文獻資源、地方志等,建立鄉村文化特色館藏資源庫。一方面,圖書館員可以將當地有特殊才能、做出巨大貢獻或是有感人事跡的人物或是神話故事、傳說,整理匯總成一個小型的特藏數據庫,讓村民了解周圍的人物事跡,鼓勵更多的人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另一方面,圖書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指導鄉村圖書室的工作人員將村民需要的書籍展開整理分類,并做好相應的信息記錄,書籍到館后通過手機及時推送給村民,以提高圖書的利用率。此外,對于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形式單一的狀況,高校圖書館可將村民感興趣的網絡課程、專家講座、影視作品等電子資源整理加工,制作成可播放視頻的形式,帶到鄉村,滿足村民隨時學習觀看的需求。
2.以鄉村學校為基礎,助力鄉村教育事業建設
國家振興,民族強盛,根基在發展教育。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留守鄉村的人口中老人和小孩較多,且教育資源和教學條件也較為匱乏,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積極指導和扶持鄉村學校圖書館建設,不斷豐富他們的館藏資源,并協助他們制定相應的借閱和管理制度,最大化圖書的利用率。同時,高校圖書館要發揮自身的信息技術優勢,研究中小學數字教育資源,以互聯網和新媒體為載體,整合教育資源,解決鄉村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另外,高校圖書館志愿者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鄉村,為鄉村兒童輔導功課、開展閱讀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等,助力鄉村兒童健康成長。
3.以文化旅游發展為契機,助力鄉村文旅事業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鄉村旅游業受到很多人的青睞,越來越多的人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帶著家人到鄉村度假,既可以親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還能緩解工作壓力。高校圖書館可以以此為契機,將鄉村文化與旅游業相融合,既能帶動鄉村文化發展,也能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將整理的當地地形圖、傳統文化、神話傳說、注意事項等制作成宣傳冊子,以網絡宣傳和現場發放的形式發給游客,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在大力宣傳鄉村文化旅游的同時,還要挖掘、培育當地有意義、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設計特色指示牌和旅游路線,并指導村民將空余房屋改建成有文化特色的民宿或餐廳,形成“游、玩、吃、住”一條龍服務,將文化寓于鄉俗美景之中,以文化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4.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助力農村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鄉村網絡建設也要緊跟其上。高校圖書館可將之前建設管理系統服務平臺的技術和經驗運用到建設鄉村文化數字服務平臺上。同時,開通鄉村的某信公眾號、某博賬號、短視頻賬號及手機App等多個網絡平臺,以推文或直播的方式宣傳推廣本鄉村的鄉土文化、特色美食和藝術品,還可以通過拍攝視頻短片或宣傳片的方式豐富鄉村網絡平臺,尤其是那些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鄉村,更要通過視頻的方式保護和傳承,多維度地發展和創新鄉村網絡文化。
四、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典型經驗
高校圖書館承擔著為本校師生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和保障的繁重任務。因此,在服務鄉村文化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需要找到有力的抓手,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中,各地高校圖書館已經摸索出一些辦法和措施,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投入少、見效快的鄉村文化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武漢工商學院圖書館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在湖北省秭歸縣等地實施助力鄉村文化建設的項目,參與和推動了鄉村文化振興進程,積累了一些可行的經驗。
1.設置鄉村圖書室,營造文化氛圍
農村地區的文化生活相對于城市來說比較匱乏,文化氛圍也比較淡薄,設置鄉村圖書室,將高校圖書館的圖書帶進鄉村,讓廣大村民走進圖書館,感受文化的氛圍和熏陶。例如,武漢工商學院圖書館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文獻資源優勢,在湖北省內開設了4個試點農村流動書屋和圖書室,包括1個中學書屋,以補充農村地區的圖書資源,書籍總量共有3000余冊,圖書種類包括農學、歷史、文學、藝術、人物傳記、休閑娛樂等,書籍定期更新和替換,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業余生活,營造出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
2.開展知識講座,增強村民信息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各類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武漢工商學院圖書館在充分利用館藏文獻資源的同時,也不忘積極發揮館員的專業能力,將圖書館信息資源與村民生產生活中的需求和問題相結合,舉辦一些信息服務和知識講座等,如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培訓、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教您如何防詐騙、如何快速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免費資源巧利用等。一方面,能夠增強鄉村老年人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也給年輕的村民提供了一些可用的資源,增強村民的信息意識。
3.組織志愿者團隊,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豐富村民業余生活
鄉村要發展,新鮮血液少不了。 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由館員帶領學生志愿者團隊,深入農村舉辦多種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武漢工商學院圖書館在國慶、中秋之際,以弘揚中國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志愿者舉辦慶“雙節”文化活動,在端午佳節時舉辦“童趣端午,歡樂家園”趣味親子活動、暑假期間為鄉村小朋友輔導學習,陪伴閱讀等活動。同時,運用網絡的方式開展遠程讀書分享打卡、讀書心得體會交流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學習積極性,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培養鄉村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4.宣傳當地農產品,提高村民經營收入
在努力提高村民文化素養的同時,武漢工商學院圖書館也在通過朋友圈、校內宣傳、微店經營等方式宣傳當地農副產品,如秭歸的臍橙、穿心店村村民養殖的土雞及種植的瓜果蔬菜等,幫助當地村民提高了經營收入。
五、結語
鄉村文化振興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高校圖書館作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存、傳承優秀文化,助力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能。在當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圖書館有責任利用自身的文獻資源和專業技能,積極探索鄉村文化振興的新路徑、新策略,為鄉村文化振興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陽春.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探索與思考——以三明學院為例[J].貴州市委黨校學報,2021(4):53-55.
[2]楊秀臻.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與機制構建——以菏澤市為例[J].鄉村科技,2021(5):25-27.
[3]于光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振興策略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1(22):174-177.
[4]王思根,員立亭.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 問題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04):47-49.
[5]孟 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政策演變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20.
(作者單位:武漢工商學院)
作者簡介:徐麗(197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