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萍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由旺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施甸 678206
養羊業在農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羊肉、羊毛和其他產品的重要來源。羊小反芻獸疫是1種病毒性疾病,所有年齡的山羊和綿羊均易感染。羊小反芻獸疫的發生與特定季節沒有聯系,相反,它的流行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受感染動物、群體健康以及疫苗接種和生物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等。該病傳染性極強,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挑戰,并可能危及糧食安全。
羊小反芻獸疫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感染羊引起的1 種高度傳染性甚至致死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響家養和野生小型反芻動物,包括山羊和綿羊等。小反芻獸疫病毒屬于麻疹病毒屬,其中還包括其他病原體,如人類的麻疹病毒和犬瘟熱病毒。小反芻獸疫病毒是1 種具有單股負義RNA 基因組的包膜病毒,有螺旋核衣殼和源自宿主細胞膜的外膜[1]。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并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間接傳播也可能通過受污染的飼料、水、設備和衣服發生。受感染的動物通常表現出發燒、呼吸困難,咳嗽、腹瀉和口腔潰瘍等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疾病可能發展為肺炎、胃腸道癥狀,甚至引發死亡。該病與牛瘟以及其他麻疹病毒具有相同的臨床癥狀,這些疾病是由一些遺傳差異的病毒引起[2]。
首先,羊感染小反芻獸疫病毒后沒有及時診斷隔離,與易感羊群接觸,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鼻腔分泌物和糞便傳播病原,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綿羊是主要傳播方式之一。其次,可以通過受污染的飼料、水、設備和衣物間接傳播。此外,多雨或干燥寒冷的季節發生率較高以及產羔高峰期等壓力因素會削弱綿羊的免疫系統,使其更容易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野生和流浪動物可以充當病毒的宿主,并將其傳播給家養羊群。
新生羔羊和子畜的免疫保護通常有限,因為它們依靠通過初乳轉移的母體抗體進行初始防御。然而,這些母體抗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如果不及時接種疫苗,它們會對小反芻獸疫病毒敏感。此外,如果新生羔羊長時間沒有吃到初乳或者由于母羊體質差或者母羊免疫水平低下均可造成初乳品質差,致使羔羊獲得的抗體水平低,使其更易感。
急性型羊小反芻獸疫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表現。受急性形式影響的動物表現出快速而嚴重的臨床體征,如高燒,鼻涕和眼分泌物,呼吸窘迫(呼吸困難、咳嗽和打噴嚏),腹瀉(可能是水樣或血性的),由于口腔病變引起的流涎過多(流口水),結膜炎(眼睛發紅和腫脹)和虛弱。在病毒的侵襲下,羊的口腔黏膜可引起潰瘍,甚至在嚴重時造成糜爛,即俗稱的“爛嘴”。在嚴重的情況下,羊小反芻獸疫的急性形式可導致神經系統癥狀,如肌肉震顫、抽搐和不協調。急性型的死亡率通常很高,特別是在羔羊或未接種疫苗的動物中。如果妊娠母羊感染該病,極大概率會引起流產[3]。
與急性型相比,亞急性或慢性型羊小反芻獸疫的嚴重程度較輕。在這種形式下,臨床癥狀可能發展較慢,疾病進展也較慢。受亞急性或慢性型影響的綿羊和山羊可能表現出與急性型相似的癥狀,但可能不太嚴重且持續時間較長。與急性型的動物相比,亞急性/慢性型的羊小反芻獸疫動物可能有更好的恢復機會。
羊小反芻獸疫的隱性感染型特征是感染的動物幾乎沒有疾病的臨床癥狀。這些動物可能有輕度發燒,但除此之外,它們看起來很健康,沒有典型的小反芻獸疫癥狀。盡管沒有臨床癥狀,但隱性感染的動物仍然可以將病毒傳播給易感動物。
一經發現羊感染小反芻獸疫病毒,應立即采取緊急免疫措施。病羊應進行集中隔離,羊舍進行全面深度消毒,而對于健康及尚未發病的羊免疫小反芻獸疫疫苗。此外,為了避免疫情蔓延,飼料、用過的飼養工具同樣需要進行全面消毒或者集中銷毀。密切觀察隔離區羊群的癥狀變化,還應配合獸醫工作人員積極開展治療工作,包括隔離區的飼料、用具和飲用水等均需參照獸醫工作人員指示進行安排。此外,如果病羊病情嚴重惡化甚至失去治療價值,則應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
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尚無特定的治療藥物,治療重點是緩解癥狀,提供支持性治療,并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早期感染時,可肌肉注射羊瘟金針+頭孢+刀豆素+地塞米松(2 支)。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母羊不得使用地塞米松。如果有高燒癥狀,應該科學合理使用安乃近、安痛定等退燒藥物。飲水或飼料中添加清瘟敗毒散、黃芪多糖等中成藥可以有效進行輔助治療。如果病羊腹瀉癥狀明顯,靜脈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生理鹽水、維生素C 和肌酐等用于補水和能量以及調節電解質平衡的藥物,防止羊脫水嚴重。此外,一些中藥療法也有明顯緩解癥狀的效果[3-4]。
改善整體農場生物安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小反芻獸疫引入的風險。這包括限制進入農場、控制游客的活動以及保持人員和車輛的衛生。正確清潔和消毒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疫苗接種是預防小反芻獸疫最有效的措施,綿羊和山羊可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疫苗接種活動應按照獸醫當局提供的推薦疫苗接種時間表和指南進行,常規疫苗接種有助于建立易感動物的免疫力,并在疫情暴發期間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這些疫苗包括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和聯合疫苗。
首先,為母羊提供充足且均衡的營養,提高乳汁品質以及母源抗體濃度。其次,應堅持自繁自養,分群飼養,盡可能避免混養,且應建立監測計劃,監測流行地區和高危地區小型反芻動物種群的健康狀況。新疆某養羊場從省外引進8只波爾種羊后第7天,有個別引進的種羊發生精神萎靡、體溫升高和腹瀉等癥狀,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后進一步診斷確認為羊小反芻獸疫,并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處理。該案例說明堅持自繁自養和建立監測計劃的重要性。
實施細致的動物疫病監控程序不僅對病原體的早期識別和防控至關重要,還可以在及時治療羊群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監控體系確保了對羊群整體健康狀態進行連續性評估,特別是通過定期的病毒檢測和樣本分析,使得任何潛在疫情都能在早期階段被捕捉,包括對羊只血液、唾液、糞便或其他生物樣本的定期采集與檢驗。通過這種持續的監控,可以迅速部署有針對性的防疫措施并采取治療行動,從而限制疾病的擴散,以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同時,實行全面的檢疫制度同樣適用于農場引入新的畜群或羊群,其核心措施包括仔細審核動物健康記錄,全面疾病篩查及實行隔離期觀察,有助于保障羊群健康,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最后,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降低室內濁氣過高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冬季通風時可以升高室內溫度,縮短通風時間,增加通風頻率。
加強小反芻獸疫的科學防控要點傳播,鼓勵養殖戶參加疫苗接種活動,并及時報告牲畜的任何異常健康問題。促進養殖戶、獸醫和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共同實施預防措施,有效應對疫情。
小反芻獸疫作為1 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對全球綿羊和山羊養殖業構成重大威脅。為了養羊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疫苗接種策略,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并促進疑似病例的早期發現和報告。通過采取積極措施,減少小反芻獸疫的發生與傳播,并極大地促進養羊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