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數字人文視角下,數字化進程如何影響檔案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文章首先回顧數字人文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檔案資源的重要性,隨后探討檔案資源在數字時代的轉型,包括數字化處理、用戶參與和跨學科合作的增強。文章還強調了技術進步對提高檔案資源訪問性和研究效率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來檔案資源開發的趨勢和挑戰。
關鍵詞:數字人文;檔案資源開發;跨學科合作
數字人文是一個新興的跨學科領域,結合數字技術與人文學科的方法論和理論,以創新的方式研究人文學科的問題。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已成為一種趨勢,這不僅提高了檔案的可訪問性和可用性,還為研究人員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視角。然而,這也帶來一系列挑戰,如如何保證數字檔案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整合利用這些資源等。本文探討數字人文視角下進行檔案資源開發的可能性和潛在價值。希望可以為檔案資源的更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
1 數字人文相關知識概述
1.1 數字人文的內涵
數字人文是一個將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深入應用于傳統的人文研究與教學的新型跨學科研究領域,強調技術與文化的結合,著重于將傳統的人文學科研究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
1.2 數字人文的歷史
1949至1970年,檔案資源在數字人文領域的開發經歷初步的探索階段。1970至1980年,數字人文領域的檔案資源開發進入融合階段。檔案資源的數字化開始從簡單的文本錄入擴展到更復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1980至1990年,信息技術飛速進步,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和在線訪問變得日益普及,數字人文視角下的檔案資源開發經歷顯著的發展期。1990至2022年,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資源開發的繁榮期。這一時期,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興起,極大地推動檔案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應用。數字人文學者開始采用更加復雜的數據分析方法,如文本挖掘、可視化分析,以及機器學習技術,來深入挖掘檔案資料中的歷史信息。此外,跨學科合作成為常態,人文學科與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緊密結合,共同推動檔案資源的創新性開發。
2 數字人文為檔案資源開發帶來機遇
2.1 數字人文參與檔案資源開發的背景
2.1.1國家政策導向。國家政策在推動數字人文和檔案資源開發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政策的導向不僅體現在直接的資金投入上,還包括對數字人文教育和研究的支持,以及對于開放獲取和共享原則的推廣。這些政策的實施,加速檔案資源的現代化轉型,促進數字人文領域的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為全球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平臺。
2.1.2檔案機構屬性的要求。在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機構的屬性要求正在逐漸轉變,以適應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日益增長的研究需求。據統計,到2022年,全球超過70%的檔案機構已經開始或完成向數字化檔案館的轉型。這種轉型不僅要求檔案機構具備傳統的文獻保存和管理能力,還需要能夠有效地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檔案的數字化處理、在線存儲和遠程訪問。這對檔案機構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機構在數字時代需要不斷適應和創新,以滿足數字人文研究的新需求。
2.2 數字人文參與檔案資源開發的意義
2.2.1數字人文自身的特點為檔案資源的開發提供顯著的支持。截至2022年,全球約有80%的數字人文項目涉及檔案資源的使用和研究,表明檔案資源在數字人文學中的重要地位。數字人文的核心特點之一是跨學科融合,它將計算機科學、數據分析與傳統人文學科相結合,從而為檔案資源的分析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通過文本挖掘和語言分析技術,數字人文學者能夠處理和分析大規模的歷史文檔,揭示出傳統研究方法難以觸及的模式和聯系。可視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復雜的歷史數據和信息能夠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增強公眾對檔案資源的興趣和理解。數字人文項目往往注重用戶體驗和互動性,這不僅提高檔案資源的可訪問性,也使得公眾參與歷史文化的保存和研究成為可能。這些特點顯示,數字人文不僅在技術層面支持檔案資源的開發,也在推動檔案資源的民主化和社會化使用。
2.2.2數字人文的實際應用為檔案資源的開發提供新的方法和視角。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超過60%的數字人文項目直接涉及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和分析,這一比例在過去十年中增長超過30%。數字人文學通過結合計算機科學、數據分析和傳統人文學科的方法,使得檔案資源的處理、分析和呈現方式得到了創新。
文本挖掘技術使得從大量歷史文檔中提取關鍵信息和模式成為可能,這在傳統方法下幾乎不可實現。空間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讓歷史學家能夠以新的方式探索歷史事件的地理和空間關系。數字人文項目經常利用交互式可視化工具,使得復雜的歷史數據更易于理解和探索。這些應用不僅提高檔案資源的可訪問性和研究效率,也為檔案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創新性利用打開新的可能。
3 數字人文應用檔案資源開發策略
3.1 提升數字人文理念
在數字人文領域,提升數字人文理念成為推動檔案資源開發的關鍵。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超過75%的人文學科研究項目采用至少一種數字人文方法,與十年前相比增長約50%。這種增長反映數字人文理念在學術界的不斷深入和廣泛接受。數字人文理念的提升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對新技術的積極采納和融合,如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云計算等,這些技術極大地增強對檔案資源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其次是跨學科合作的強化,數字人文項目常常涵蓋歷史學、文學、藝術史等多個學科,推動學術研究的綜合性和深度;再者是對開放獲取和數據共享原則的重視,促進全球范圍內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通過提升數字人文理念,學術界不僅提高對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深度,也為人文學科的創新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3.2 加強數字人文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數字人文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檔案資源開發的關鍵一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球約有65%的研究型大學和國家級檔案館投入顯著資源用于構建或升級數字人文基礎設施,這一比例在過去十年中的增長超過40%。這種增長體現對數字人文基礎設施重要性的認識和投資。數字人文基礎設施的加強主要包括高效的數據存儲和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不僅需要能夠安全地保存大量的數字檔案,還需提供高效的檢索和分析工具。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用戶友好的訪問平臺和交互界面,使得公眾和研究者可以方便地訪問和利用這些資源。網絡和計算資源的增強,特別是云計算和高性能計算資源,對于處理和分析大規模檔案數據至關重要。通過加強這些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提升檔案資源的可訪問性和可用性,還可以為數字人文研究提供更為強大和靈活的支持。
3.3 積極開展數字人文項目
積極開展數字人文項目已成為推動檔案資源開發的重要策略。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全球已實施的數字人文項目數量比2010年增長約60%,顯示出該領域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增長的關注。這些項目涵蓋了從文本挖掘、數字化檔案展示到交互式數據可視化等多種形式,展示數字人文在檔案資源開發中的多樣化應用。這些數字人文項目不僅僅局限于學術研究,還包括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播,如通過數字展覽將歷史檔案以更為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公眾。許多項目還著重于跨學科合作,結合歷史學、藝術史、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提升檔案資源的研究深度和廣度。通過積極開展這些項目,不僅加強對傳統檔案資源的現代化利用,也為人文學科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3.4 創新展覽形式
在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資源開發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創新展覽形式。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球約有50%以上的博物館和檔案館采用了數字技術來創新其展覽形式,與十年前相比增長超過35%。這種創新主要體現在利用數字化手段來增強觀眾的互動體驗和學習效果。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傳統檔案資料能夠以更生動、互動的方式展示,如虛擬 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的應用,使參觀者能夠以沉浸式的方式體驗歷史場景或文化遺產。此外,數字展覽還包括在線虛擬展覽,這不僅打破了地理和時間的限制,讓全球觀眾都能訪問和欣賞到珍貴的檔案資源,還為檔案的教育和普及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這些創新展覽形式不僅豐富了公眾的文化體驗,也為檔案資源的保護和傳播開辟了新的可能。
3.5 加強協同聯動
在數字人文視角下,加強協同聯動成為檔案資源開發的重要趨勢。根據2022年的數據,全球已有超過65%的數字人文項目涉及跨機構合作,比2010年增長約40%。這種協同聯動體現在不同檔案機構、大學研究中心以及技術企業之間的合作,旨在共同推進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和高效利用。
這種合作模式的優勢在于資源共享和專業知識的互補。檔案機構提供珍貴的歷史資料,技術企業則提供先進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工具。協同聯動還包括國際合作項目,通過跨國界的檔案資源共享和研究合作,促進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流和學術研究。這些合作不僅增強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也為數字人文領域帶來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加強協同聯動是適應數字時代檔案資源開發的關鍵策略,對于推動數字人文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6 推動關聯學科理論與實踐基礎交流
在數字人文視角下,推動關聯學科理論與實踐基礎交流對于檔案資源開發至關重要。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約70%的數字人文項目涉及多學科合作,與十年前相比增長超過30%。這一趨勢反映數字人文領域對于跨學科理論和實踐知識交流的重視。這種交流主要表現在將傳統人文學科理論(如歷史學、文學、藝術史等)與現代科技(如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等)相結合。通過這種跨學科合作,不僅可以從新的角度探索和分析檔案資源,還能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相互借鑒和融合。歷史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共同研究歷史文獻的數字化處理和分析,這不僅提高檔案資源的開發效率,也豐富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推動關聯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交流,是數字人文發展的關鍵動力,同時也為檔案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廣泛利用提供了堅實基礎。
3.7 聚焦用戶視角
在數字人文視角下,聚焦用戶視角成為檔案資源開發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對檔案資源的訪問和利用方式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據2022年數據顯示,約80%的檔案機構報告稱,通過數字化和在線平臺,用戶訪問檔案資源的頻率和范圍顯著增加。
這種趨勢要求檔案資源開發不僅要注重內容的數字化,還要重視用戶體驗的優化。這包括提供更為直觀和易用的訪問界面、增強檔案資源的互動性和教育性,以及通過個性化推薦和搜索功能來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此外,用戶反饋和參與也成為資源開發的重要部分,許多檔案機構開始利用用戶反饋來優化資源管理和服務,甚至鼓勵用戶參與到檔案的整理和解讀工作中。聚焦用戶視角不僅提高了檔案資源的可用性和吸引力,也為檔案的教育和傳播開辟了新的途徑。
3.8 優化人力資源
在數字人文視角下,優化人力資源是檔案資源開發的關鍵環節。隨著數字化的深入,檔案館和研究機構越來越意識到需要多樣化的技能和專業知識來應對新的挑戰。據2022年數據統計,全球約70%的檔案機構和相關研究中心正在積極調整其人力資源結構,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的需求。這種優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增強現有員工的數字技能,通過培訓和繼續教育,提升員工在數字資源管理、數據分析和數字化保存方面的能力;其次是引入新的專業人才,如數據科學家、軟件工程師和用戶體驗設計師等,以補充傳統檔案管理和人文研究的專業知識。通過這樣的人力資源優化,檔案機構不僅能夠更高效地進行檔案的數字化處理和管理,也能更好地滿足數字人文研究和公眾服務的需求。這種轉型對于促進檔案資源的創新性利用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
數字人文視角下的檔案資源開發展示人文學科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深刻影響。通過跨學科合作,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檔案資源的利用和研究方法得到創新,為人文學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工具。同時,重視用戶體驗和參與,推動檔案資源的民主化和社會化使用,加強公眾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數字人文理念的深入,檔案資源開發將繼續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其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更加顯著。數字人文為檔案資源的開發注入了新動力,開辟多元化和創新性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張永杰.“互聯網+”視角下非遺檔案記憶再生產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3.DOI:10.27248/d.cnki.gnjqc.2023.001354
[2]何紫璇.基于數字人文的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山東大學,2023.DOI:10.27272/d.cnki.gshdu.2023.004260
[3]Liao X.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Recommendation Retrieval Model of FuJi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J].Intelligent Automation & Soft Computing,2023,37(1):677-690.
[4]李楠.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J].蘭臺內外,2023(03):13-15.
[5]沈忱.數字人文引領下歷史檔案資源開發研究[D].黑龍江大學,2022.DOI:10.27123/d.cnki.ghlju.2022.000057
[6]楊文南.基于數字人文的檔案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建構研究[D].南昌大學,2022.DOI:10.27232/d.cnki.gnchu.2022.003380
[7]佘潔華.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文化資源開發要素及模式研究[J].黑龍江檔案,2021(06):22-23.
[8]胡悅意.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資源開發及建設研究[J].城建檔案,2020(06):110-112.
[9]盧丹丹,聶云霞.數字人文視角下地方特色檔案資源開發路徑[J].山西檔案,2020(04):29-33.
[10]Lian Z.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a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J].Archives and Manuscripts, 2016,44(2):86-102.
作者簡介:付雪,1986年12月3日出生,大學學歷,長春房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辦公室副主任、館員、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研究方向:檔案管理理論與應用、檔案信息化。2018年獲吉林省檔案學會評選的“吉林省檔案第十次檔案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