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娜
摘要: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拓展美術學習空間,豐富美術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數字繪畫和設計、三維建模與動畫、視頻制作和后期剪輯,同時開發網絡資源,設計藝術教育游戲和互動活動。為保證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中職學校要提供良好的硬件設備,并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培訓,教師則要在教學方案制定上下功夫,以此進一步提升中職美術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美術;數字繪畫;三維建模;視頻制作;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8-0077-04
中職美術課程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使其積累和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形成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堅定文化自信,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基于中職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知識傳授模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等問題,教師可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動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探索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1.注重技能培養
中職美術課堂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繪畫技能。通過系統的學習和相應練習,學生會逐步掌握繪畫技巧和方法,不斷提高繪畫水平。
2.強化實踐操作
中職美術課堂注重實踐操作環節的設計,鼓勵學生動手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能力。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更好地理解藝術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美術表現能力[1]。
3.鼓勵創新思維
中職美術課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并嘗試新的藝術表現方式,以此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1.課堂教學以考試為導向
中職美術課程的特殊性決定要將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獨立創作和審美鑒賞能力作為重點,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思考和創作。但在考試導向下,中職美術課堂教學存在重應試技巧培養及知識點覆蓋面,過于關注教學內容的量化和評估結果,忽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等問題。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將主要時間放在教授考點上,追求短期的成績突出,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長期發展。
2.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不足
第一,部分中職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并不是出于自身對美術學科的熱愛,而是受一些外部因素影響,如家長的期望或就業前景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美術課程就缺乏熱情和投入度,難以真正理解和享受美術課程的魅力。第二,中職美術課程的內容較多,學生要完成大量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任務,部分學生因此將課程學習視為一種負擔,而忽視課程包含的藝術創造和表達的樂趣。第三,中職美術課堂存在教學方法和內容安排單一,忽視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等情況。例如,很多學生對傳統繪畫技巧或手工制作非常感興趣,但受教學資源和教學時間限制,部分教師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而忽視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受到影響。
3.藝術素養培養缺失
第一,部分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將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和手工制作能力作為重點,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表達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導致學生對藝術缺乏深刻理解,藝術創作只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層面。第二,部分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以傳統的繪畫、素描和手工制作為主,缺乏對當代藝術和多元文化的介紹、引入,使得學生對藝術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第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以傳統的講授和示范方式為主,不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創作,導致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受限。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第一,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如借助互聯網、電子圖書館、美術在線教學平臺等,學生可接觸更多的藝術作品、創作技巧,了解更多的藝術發展動態,并進行虛擬實踐和模擬創作,以此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第二,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教學提供更多師生、生生互動機會。傳統美術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借助電子白板、投影儀、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以此激發出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持久的學習動力,并逐步提高自身的美術學習效果[2]。
2.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方式
第一,信息技術可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借助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學生可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獲取大量的藝術資源和學習材料,如中外名畫、藝術史知識、創作教程等,并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以此拓寬自身的藝術視野。第二,信息技術可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面對面的授課形式為主,而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多媒體展示、虛擬現實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例如,學生可利用繪畫軟件和三維建模軟件進行數字創作,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和合作,以此形成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
3.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第一,信息技術可為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和工具。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搜索和下載各種學習資料、教學素材和案例,以提升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或運用多媒體設備及教學軟件將抽象的美術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圖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第二,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學生在美術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差異,但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3]。而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不同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路徑,如讓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節奏,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
1.數字繪畫和設計
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數字繪畫和設計方面的軟件、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更豐富的表現形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第一,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提供豐富的數字繪畫、設計軟件及工具,讓學生進行繪畫、設計和編輯等操作,以實現自己的創意和構思。例如,Photoshop等專業繪圖軟件可幫助學生進行繪畫和圖像編輯,3D建模軟件可幫助學生創建立體作品,動畫制作軟件可幫助學生制作動畫片等。這些軟件和工具可豐富學生的藝術創作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方式和技巧。第二,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交互式和實時的學習環境。學生可借助網絡平臺和社交媒體與藝術家、美術愛好者溝通互動,從而獲取更多創作靈感和反饋意見。另外,學生還可借助數字繪畫板、觸摸屏和虛擬現實技術等,與教師、同學實時互動,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創作活動。這種實時反饋和交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藝術創作的過程和技巧。第四,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評估和展示提供更多可能性。學生可將自己的作品保存為數字文件,并通過電子屏幕、投影儀等設備進行展示和分享,以此獲取更多反饋意見,進一步發展自身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4]。學校也可以通過網上展覽和線上比賽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展示平臺和機會。
2.三維建模與動畫
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相關軟件和工具,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三維建模及動畫制作技術,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空間想象力和動畫表現力。第一,信息技術可提供豐富的三維建模軟件和工具。學生可利用這些軟件、工具進行三維物體的建模和設計,包括建筑、人物、場景等,以此逐步加深對空間結構和形體表現的理解。另外,三維建模軟件還可提供豐富的材質、紋理和燈光等設置,以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性。第二,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提供豐富的動畫制作軟件和工具。學生可利用這些軟件進行動畫制作和編輯,包括角色設計、關鍵幀動畫、特效處理等,并掌握時間軸、動作原理、劇情構建等基本要素,從而進一步發展故事講述能力和動畫創作能力。另外,動畫制作軟件還具有豐富的特效和渲染功能,可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更好地表現出來,從而打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動畫作品。第三,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和案例。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和在線教程獲取大量的學習資料和案例,學習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三維建模和動畫作品,以此拓寬自身的美術知識視野和創作思路。
3.視頻制作和后期剪輯
數字化視頻制作工具和后期剪輯軟件,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和表現形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視頻創作的技巧和過程。第一,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提供豐富的視頻制作軟件和工具。學生可借助這些軟件和工具進行視頻拍攝、剪輯、特效添加等操作,從而實現自己的創意和構思。例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專業視頻剪輯軟件可幫助學生進行視頻的編輯,After Effects等動態圖像處理軟件可幫助學生添加特效和動畫效果。第二,信息技術為可中職美術課堂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素材。學生可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媒體獲取各種視頻素材,如影視片段、紀錄片等,以此作為視頻創作的內容來源和參考。第三,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交互式和實時的學習環境。學生可通過數字攝像設備進行實時拍攝和觀察,并隨時調整構圖和角度,在后期剪輯過程中再利用軟件提供的時間軸、圖層等功能,對視頻進行精確的編輯,以達到更好效果。這種實時反饋和交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視頻制作的過程和技巧。
4.網絡資源利用
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泛、更豐富的學習資料和藝術素材,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創作空間。第一,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參考文獻。學生可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獲取大量的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技巧等方面資料,從而了解和學習不同藝術流派的藝術作品。同時,網絡還有許多在線教程和學習資源,學生可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設計技能與繪畫技巧。第二,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藝術素材庫。通過網絡圖庫、圖片分享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學生可輕松找到圖片、圖表等素材,以此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構思并實現自己的創意。
5.藝術教育游戲和互動
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技術提供的游戲和互動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第一,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引入藝術教育游戲。藝術教育游戲通常結合游戲元素和美術教學內容,可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行藝術創作和學習。例如,設計類游戲可讓學生扮演設計師角色解決各種設計問題,配色類游戲可幫助學生練習色彩搭配技巧,繪畫類游戲可提供虛擬畫布和各種繪畫工具讓學生進行繪畫實踐等。這些游戲可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和富有挑戰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造力。第二,信息技術可為中職美術課堂帶來更多互動方式。傳統的中職美術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可與教師、同學進行積極互動。例如,學生可利用互動白板進行繪畫和修改,然后與教師互動,獲得相應指導,或通過在線平臺與其他同學分享作品、交流意見。這種互動方式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1.提供良好的硬件設備
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需要良好的硬件設備作為支撐,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數字繪畫和設計潛力,并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第一,良好的硬件設備可提高計算和圖形處理能力。數字繪畫和設計軟件只有具備較強的計算性能和圖形處理能力,才能流暢地進行操作和渲染。如果硬件設備性能不夠強大,可能導致軟件運行緩慢、卡頓或崩潰,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創作效果。因此,中職學校要提供配置優良的計算機等硬件設備,確保學生在使用數字繪畫和設計軟件時能夠取得良好的運行和處理效果。第二,良好的硬件設備可達到高分辨率和準確的顯示效果。在數字繪畫和設計過程中,學生需要觀察和編輯圖像、色彩等內容。如果硬件設備的顯示效果不佳,可能導致圖像細節模糊不清、顏色偏差或色彩失真,影響學生對作品的準確觀察和編輯。因此,中職學校要提供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以及色彩準確度較高的色彩管理設備,以此保證學生在數字繪畫和設計過程中能夠準確地觀察和編輯圖像。
2.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培訓
第一,提供專業的培訓課程。針對中職美術教師的特殊教學需求,中職學校要組織專門的培訓課程,包括數字繪畫軟件和工具的使用技巧、數字藝術創作的教學策略、網絡平臺和資源的應用等內容。培訓課程應結合實際操作和案例研究,幫助教師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第二,建立教師交流和合作平臺。中職學校可創建線上或線下教師交流平臺,鼓勵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創作成果和教學資源,讓教師在相互學習和借鑒中提高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水平[5]。中職學校也可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開展講座和培訓,為教師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第三,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中職學校可配備專門的技術支持團隊或人員,為教師提供技術咨詢、故障排查和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服務。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會遇到各種技術問題和困擾,及時的技術支持能夠幫助他們順利解決問題,保證教學有序開展。
3.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
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藝術創作工具,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審美能力的發展,而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對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非常重要。第一,明確教學目標。中職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專業技能。在整合信息技術時,教師要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如利用圖像處理軟件提升學生的創作技能,或通過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藝術知識面等。第二,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在融入信息技術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實踐、小組合作等,開展電子書法創作、數碼繪畫、虛擬美術館參觀等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第三,優化教學評價和反饋機制。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各種形式的評價任務,如學生作品展示、在線測驗、個性化評價等,幫助學生改進自己的藝術作品并提高創作技能。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供了新途徑。在信息技術支持下,中職美術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藝術素材和創作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藝術創作、觀察與分析,掌握必備的美術知識和創作技巧,識別不同藝術的表現特征和風格特點,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偉,曹運川.淺淡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課的運用嘗試[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03):87-89.
[2]劉艷.探究微視頻與中職美術教學的深度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 2022(09):70-71.
[3]姚金秀.例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培養[J].廣西教育, 2021(38):143-145.
[4]崔踏耘.中職美術專業色彩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教育科研, 2020(08):67-68.
[5]丘福英.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3(16):69-72.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Art Classroom Teaching
He Na
(Ocean Engineering School,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izhao 2768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art classroom teaching is beneficial for expanding the learning space of art, enriching the learning methods of art,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In vocational art teaching, teachers can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digital painting and design, 3D modeling and animation, video production and post editing, while developing network resources, designing art education games an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provide good hardware equi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kills. Teachers should put effort into developing teaching pla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rt teach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ondary vocational art; digital painting; 3D modeling; video production; network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