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鳳麗
摘要:美育是德、智、體、勞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在教育研究和實踐中的各個方面都日益受到重視。作為未來教師及教育從業者培養的重要基地,地方大學教育學院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必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落實美育政策,充分發揮美育在提升學生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新式教育人才、助力教育重心變革和創建和諧社會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立足學校的現實基礎,從課程培養計劃創新、美育內涵拓展融合、校內校外資源深度開發和創新教育場景革命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完善地方大學教育學院的美育培養體系,提高學生美育素養,以培養符合未來教育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教育人才。
關鍵詞:地方大學;教育學院;美育;專業發展;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6-0061-04
美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它偏向于感性的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層面、情感層面和無意識層面,可以起到激活人的深層心理,慰藉、鼓舞、引發人的潛意識本能和感性功能,以此激發人的創造潛能[2]。
在教育界有關于美育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貴族教育中的禮、樂、射、御、書、數即“六藝”制度。從中可以看出,現代觀念的美育被融合在“六藝”之中,成為王公貴族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而這或許可以被看作是中國古代美育的萌芽。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美育研究上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之美、“盡美矣,又盡善也”的圓滿之美、“文質彬彬”的人格之美等[3]。從生活起居到為人處世,都滲透著孔子的美育智慧。這些內容,對現今的美育探索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來到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對美育有了全新的內涵闡釋,提出“科學救國,美育救國”的重要論述,認為要以科學技術保障國家強盛,打造人民安定生活的物質基礎。以美育主導,帶動國民思想革新,共同創建繁榮富強的全新中國。隨后,有關美育的研究外延開始不斷延伸,美育內涵不再限于傳統研究。到如今,關于美育的研究更加細化而具體,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從美育萌芽到現在形成了系統化的研究體系,學者們有關美育的研究重點大多關注“五育”并舉或者是學生美育,鮮少有研究將重點放在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育問題上。而事實上,在當今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是學校美育的主要踐行者,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美育實踐落地與質量提升。從這個角度來看,注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育工作,是保障未來學校美育的實施和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
1.培養新式教育人才,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4]。美育由原來的邊緣化角色,逐漸走到重要位置的同時,針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育培養也愈加受到教育界的重視。
不同于過去培養全科教師的形式,現在的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更加專業化。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會專注于某一科目,培養專業知識和教育知識兼備的精英人才,努力滿足日后某一學科領域的教育要求。這種形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培養更高端的精英人才,但也有明顯的局限性,那就是不能脫離對應的學科背景。一旦涉及跨學科的內容,這種局限就會更加明顯。而在傳統的觀念里,高校美育一般被窄化為音、美等學科的藝術教育。由于音、美學科的專業性、技能性等原因的影響,這些科目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般會由專門的藝術類教師負責,其他學科的教師大多情況下不僅不會承擔相應的工作,甚至還可能因“門檻”太高而缺乏必要的了解。學科之間缺乏融通和了解,非常不利于學生美育工作的開展。高校針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美育活動,一方面是在積極踐行國家政策方針,響應國家號召,將學生美育培養的相關要求落到實處,另一方面也是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以培養更多的教育人才。
2.實現教育重心轉向,助力肅清教育積弊
當前,大多數地區小學階段的美育課程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隨著學段提升、學習壓力變大,尤其是到了中考、高考的教育分流時,美育課程相對于考試課程來說還是被置于后位。畢竟在大多數的人眼里,這兩次教育分流將決定學生一生的走向。在這兩個命運的轉折點,不管是對教師、家長還是學生來講,是絕對不可以出任何岔子的。
相比一般的教師,具有美育素養的新型教師,在心理上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五育”并舉的觀點也更加認同。這種認同,會引導教師實現教育重心轉向。不管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是其他時間,教師都會更加重視學生美育,為轉變當前美育相關科目邊緣化等長久存在的教育積弊提供重要的助力。
3.社會審美危機頻現,教育成為解決之道
通過梳理近幾年的社會熱點事件可以發現,少數人的審美觀念出現問題。例如,個別網絡平臺因“丑”擁粉百萬的網紅博主,為了撈金會拍攝大量博人眼球的視頻。部分青年學生受此影響,會不斷模仿他們,進而深受其害。這些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才造成現在的局面呢?最后,人們從教育中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同樣,教育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道。如果將“審丑”看作審美錯位,那從根本上講就是學校美育長期缺位的結果。如果一個人在學生生涯最重要的審美塑造時期,沒能形成正向、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念,那么他步入社會之后就更難以得到糾正。如果一個人從事的行業剛好與青少年學生聯系很多,這些畸形的審美觀念就會自然在這種關系中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深受其害。
4.積極踐行美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開展美育工作,也是助力教師專業持久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通常的觀念中,美育包含著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并且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應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5]。而這兩項教育活動,都需要人學會放松自己,保持相對平靜的心理狀態,然后用心去感受,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美育的功能可以被充分釋放出來。首先,這個時代的教育行業競爭激烈,學生一直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和生活壓力。美育對人的發展的獨特作用,有助于學生緩解各種壓力,舒緩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塑造健全人格,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其次,實現美育最主要是依靠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的共同作用。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得到不斷的提升。再次,教育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會將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教育專業畢業生良好的美育素養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1.制訂美育課程培養計劃
首先,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育活動應從培養計劃的制訂開始。目前,部分高校在教育專業碩士生的培養過程中,更看重學術能力培養。要改變這一現狀,從培養計劃開始是非常必要的。一旦美育相關的課程內容被納入正式的學生培養計劃,那就意味著將轉變人們以往的刻板觀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美育對教育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其次,培養計劃制訂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發展情況,在課程設置上盡量做到藝術課程和審美課程兼備,并對細節做好規定。例如,學分設置、學時設置、考核標準、所占比例等方面,以防止美育課程成為“醬油課程”。再次,培養計劃一旦確定下來就不要隨意去更改,不能剛開始走上這條路就被各種困難擋住前進的腳步。教育專業學生美育的發展是未來“五育”并舉社會背景下的一個重要分支,只有不斷堅持探索下去,才能獲得有價值的發展成果。
2.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度融合
前面提到,美育的兩個重要部分一個是藝術教育,一個是審美教育。結合A大學目前的實際情況,學校同時擁有藝術和美術學院,完全可以考慮跨學院合作實施美育,這樣既可以促進學校內部的文化交流,又可以拓寬美育的實施路徑。
教育學院本身注重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對于有關藝術審美方面的教學資源和經驗來說較為匱乏。鑒于這種情況,可以嘗試與A大學藝術學院展開深度的合作。A大學藝術學院當前的專業設置主要有兩大分類:美術設計類和音樂藝術類,同時擁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生數量較多,專業發展較好,相關活動豐富多樣。每個學期,美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都會在圖書館或者所在學院集中舉辦多次展覽活動,而音樂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每年也會舉辦專門的音樂會,這些活動多數都是免費對本校學生開放的。所以,教育學院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積極參加有關的藝術審美活動,充分利用這一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將教育專業學生美育與日常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以此來豐富教育學院學生美育培養的內容。
除了對外聯絡其他學院進行合作探索美育培養的新途徑,教育學院可以嘗試深入挖掘本院自身潛在的教育資源,如嘗試利用本院的書法教室開展專門的書法課程。書法是中國傳統審美文化中的代表性項目,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教育專業學生為對象的書法教育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進一步激發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6]。這對于促進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的深度融合,豐富A大學教育學院學生的美育內涵,是大有裨益的。
3.努力推行博物館教育
博物館起源甚早,一般認為公元前3世紀在埃及首都亞歷山大建立的博物院是世界上最早具有博物館性質的機構,而1683年誕生在英國牛津大學的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認為是第一座現代意義的博物館[7]。在此之后,博物館和教育界的聯系很快就變得日益緊密。國外很多學者針對博物館教育做過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完善的發展體系和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但在國內,博物館起步較晚,相應的博物館教育也發展比較晚。1905,張謇為了滿足民立通州師范學校的教學參考需要,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博物館,確切地說,應是一家附設在學校里的學校博物館[8]。隨后,博物館教育在國內也開始延伸開來,經過不斷改革和進步,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分支。
推行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育工作,可以嘗試和本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建立館校合作關系。例如定期安排參觀游覽計劃,為博物館主題展覽等活動安排志愿者,開展專業學生畢業實習等。A大學與本市博物館、美術館等機構都坐落在相近城區,交通便利,學生來往方便。從A大學教育學院來講,一方面,博物館、美術館可以成為學生培養的第二課堂。充分利用博物館、美術館的豐富資源,開展廣泛而富有深度的美育工作,能拓寬學生的眼界和視野,為學生日后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也為科研創作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開展深度館校合作,也有利于博物館、美術館完成升級考核目標,并深度挖掘和開發本身的教育功能。這樣可以兼顧雙方利益,更有利于促進教育學院學生的美育培養及博物館教育發展的雙贏。
4.積極促進教育場景革命
場景將重構人與時間、人與空間、人與技術的連接[9]。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場景變革的魅力是每一個教育從業者都無法拒絕的。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為例,它坐落在淳安縣富文鄉富文村的青山翠谷中,2016年被列為杭州市農村小規模學校整體提升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學校,改建后,該校擁有閣樓城堡造型、五彩斑斕的校舍,被網友譽為“最美鄉村小學”。正是這次改建,使這所學校轉變了命運。在改建之前,雖然它已經是當地僅存的一所小學,但是也早就因為生源逐漸下滑、教師不斷流失等大多數鄉村小學都存在的一些相似問題而瀕臨倒閉。改建之后,這所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攀升,也吸引了更多的優秀教師來這里任教。這不僅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還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觀賞,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
結合A大學教育學院當前的實際狀況,可以將場景革命的內容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室內的教育場景革命。它大體上包括教室設計、標語設計、裝飾設計、走廊設計等。在這些方面,A大學教育學院目前已經走在了很多學院的前面,但仍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例如走廊設計中的黑板報創作和更新工作,有時候相對滯后。另一個是室外的教育場景革命。進入A大學教育學院的每一個人,都至少曾經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度過了10年以上的時間。面對這樣一個似乎永遠不會改變的環境,相信每個人都不會發自內心地喜歡它,更多的感覺是默認與麻木。雖然很難改變教室內的一切,但是,改變教育的發生地點是很容易的事情。例如藍天白云下的一次草坪課堂,又如身臨其境的一次觀課體驗,帶給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只有在深切感受到教育與美的關聯之后,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深刻體驗,才更有可能將自己關于教育與美的經歷重新復刻展現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
綜上所述,教育界有關美育的探索,最終會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入,變得更加合理且豐富。作為一名準教育從業者,不僅要重視未來學生美育問題的研究,更要重視自身美育的探索。唯有自己親身體驗,才更容易與學生建立共情鏈接,在未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更好地完成教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劉兆吉,張粹然.美育與學生道德品質發展關系的研究[C].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1997(10):73-74.
[2]花奇芹.高校美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新定位與自我革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3):67-68.
[3]李瑞華.論孔子的美育思想及對現代教育的啟示[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138-14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19-07-09)(2023-06-03).http://news.cnr.cn/dj/ 20190709/t20190709_524684967.shtml.
[5]歐陽國仁.對研究生開展藝術審美教育的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05):61-64.
[6]張克.德育與美育交融下的師范生書法教育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9(01):122-123.
[7]舒晨.淺論博物館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以韓美林藝術館館校共建項目為例[J].職業教育,2018,17(09):42-44.
[8]宋伯胤.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兼論博物館專業的學制與課程(一)、(二)[J].文博,1986(02):67-75.
[9]潘東標.場景革命:未來學校的邀請[J].江蘇教育,2021(70):1.
Explo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Education Colleg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Zhong Fengli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Yichang 443000, China)
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labor education, and is increasingly valued in various aspect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As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training of future teachers and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local university education colleges must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call,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aesthetic education policies, and full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students, promo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new educational talents, assist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focus, and creating a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chool,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of local university education colleges, enhance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literac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future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innovative curriculum training plans, expansion and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nnotation, deep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al scene revolution.
Key words: localuniversities;education college; aestheticeducation;professional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