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旭其
【摘要】 目的:分析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采取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接診的80例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應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共40例為對照組,另一組應用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共40例為研究組。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神經缺損功能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的卒中量表評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殘留血腫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治療之后出現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中為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提供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可以幫助促進患者術后身體康復,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功能,減少并發癥出現。
【關鍵詞】 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 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 神經缺損功能 并發癥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uroendoscopy Hard Channe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Region/HUO Xuq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4): 0-04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uroendoscopy hard channe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basal ganglia region received in Yanche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3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method,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a total of 40 cases as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uroendoscopy hard channel minimally invasive, a total of 40 cases as study group. The surgical indexes, nerve defect function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troke scale score and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earance rate of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mount of residual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with neuroendoscopy hard channe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can help promote postoperative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ect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Neuroendoscopy hard channe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Nerve defect function Complications
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嚴重的神經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基底節區發生的腦出血,該疾病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顯著的健康負擔,其高發性和高致殘性使其成為神經外科的一個重要領域[1]。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如開顱手術,盡管在控制出血和減輕顱內壓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創傷性大、恢復緩慢及并發癥風險較高等問題限制了其廣泛應用。近年來,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技術的發展為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該技術利用顯微鏡和特殊的切割工具,通過顱骨鉆孔進入患者的腦組織,并通過神經內鏡引導下的微創手術操作來清除血腫、減輕顱內壓力和修復血管破裂等治療目標。相對于傳統手術方法,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和較低的并發癥風險的優勢。為了評估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許多研究已經展開。其中,臨床觀察研究和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是常用的研究方法[2]。這些研究通常評估患者的臨床數據和手術結果,包括血腫清除情況、手術后顱內壓力的變化、神經功能的改善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指標。結果顯示,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具有顯著的療效[3]。本文旨在評估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并探討其對患者康復和神經功能改善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診的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血腫全部處在基底節區;接受手術治療之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CS)評分均大于8分;在發病48 h之內入院接受治療。排除標準:出血量大于60 mL;顱內動脈瘤破裂及動靜脈畸形導致的繼發性腦出血;妊娠期及哺乳期。采取隨機法將患者分組,一組應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共40例為對照組,另一組應用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共40例為研究組。本研究經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保持仰臥位接受手術治療,為患者提供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開展機械通氣,給予患者全身麻醉,進行常規消毒與鋪巾。
對照組應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通過頭顱CT明確患者基底節區血腫病灶,選擇側裂及島葉皮層進行手術入路,開骨窗5 cm,對于硬腦膜采取十字形切開并且穿刺引流,吸附血腫塊,將大腦皮質進行切開和造瘺,使血腫病灶進行充分的顯露和清除,選擇電凝進行止血,常規沖洗和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層關閉與縫合,手術結束。
研究組接受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根據手術治療之前頭顱CT結果選取血腫腔長軸最長層面,順著血腫腔長軸延長線和枕部交界作為手術入路,做一4 cm切口,采取顱骨轉孔之后擴大骨孔到2 cm直徑,對硬腦膜進行十字形切口,之后在手術導航系統的指引下,通過內鏡導引器配合導航手術器械適配器順著患者血腫腔長軸進行穿刺,之后將內鏡導引器中的管芯拔出,將導引器進行固定,放置神經內鏡,在內鏡直視下慢慢下降導引器,將血腫進行清除,采取內經配套雙極電凝鑷電凝進行止血操作。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神經缺損功能及并發癥出現情況。(1)手術指標:統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血腫清除效果,其中血腫清除效果包含術后3 d的血腫清除率和殘留血腫量。(2)神經缺損功能: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的神經缺損功能情況[4]。①卒中量表:選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價兩組患者神經缺損功能評分情況,總分42分,得分和神經缺損功能恢復效果表現呈負相關[5]。②選擇GCS評價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總分15分,得分和恢復效果表現呈正相關[6]。(3)并發癥:對比兩組術后出現并發癥情況,其中包含顱內感染、顱內再出血、腦組織損傷及腦積水等。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1.0進行處理和分析。對于計數資料,使用字2檢驗進行分析,率(%)用來表示計數資料;對于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使用(x±s)來表示。結果顯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6~66歲,平均(45.27±6.57)歲;血腫量平均(47.82±7.48)mL;高血壓疾病史2~14年,平均(8.18±1.86)年。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7~67歲,平均(45.11±8.25)歲;血腫量平均(47.70±7.50)mL;高血壓疾病史3~16年,平均(8.04±1.88)年。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NIHSS評分及GC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及GC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兩組NIHSS評分及GCS評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的NIHSS評分及GC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殘留血腫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手術治療之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9.600,P<0.05),見表3。
3 討論
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嚴重的神經血管疾病,指的是由于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血管破裂和出血,發生在大腦的基底節區,即位于腦深部的一塊區域[7]。該疾病主要由基底節區的小動脈破裂引起,通常發生在患者高血壓病史較長、血壓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長期的高血壓[8]。高血壓會導致小動脈的壁層變性和硬化,使得血管壁失去彈性,易于破裂出血。其他可能的風險因素包括血管壁的結構異常、血小板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動脈瘤等。此外,飲酒、吸煙、高鹽飲食、肥胖和缺乏體力活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增加患者發生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風險[9]。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和范圍。常見的癥狀包括突然出現的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偏癱、肢體活動障礙等。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如言語困難、肢體活動無力、感覺異常等[10]。嚴重的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可導致患者昏迷、生命危險甚至死亡。在診斷方面,神經影像學檢查是確診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關鍵。常用的檢查包括腦CT和腦MRI,這些檢查可以顯示出血的部位、范圍和嚴重程度,此外,腦脊液檢查和血液檢查也可用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出血[11]。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保守治療主要通過藥物控制血壓、減輕顱內壓和管理并發癥來維持患者的穩定狀態。手術治療主要針對出血原因進行干預,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開顱手術和介入治療。然而,傳統手術治療存在創傷大、恢復慢和并發癥風險高的問題,這促使了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技術的發展。
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治療方法,它利用顯微鏡和神經內鏡等器械通過小孔位進入腦內進行手術操作。相比傳統開顱手術,這種微創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出血量少等優勢,能夠保護周圍正常腦組織,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12]。通過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醫生可以精確定位出血灶并進行止血,以達到控制出血、減輕顱內壓的目的[13]。顯微鏡下的精細操作和準確定位,使醫生能夠精確地清除血腫并恢復正常的腦組織結構。通過清除血腫和減輕顱內壓力,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能夠保護神經組織免受進一步的損傷,并促進其功能恢復[14-15]。表明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具有一些潛在的優勢,首先,它是一種微創手術方法,相對于傳統的開顱手術而言,創傷性更小,恢復更快[16]。這對于患者來說意味著更少的疼痛和并發癥風險,更快的康復過程。其次,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能夠提供更準確的手術定位和顯微鏡下的操作視野,使醫生能夠更好地清除血腫、修復血管破裂等治療目標。這種精確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腦組織,減少額外的損傷。然而,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該技術對醫生的經驗和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神經外科技術和顯微外科技能[17]。這意味著該治療方法在某些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可能無法廣泛應用。其次,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仍需進一步明確。目前,該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血腫體積較小且位于較淺的基底節區的患者,對于血腫體積較大或位于深部結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復雜的手術操作或其他治療方法[18]。本研究的結果對于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研究結果支持了該治療方法的療效和安全性,并為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推廣提供了依據。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有望成為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之一,其微創性和準確性使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康復和減少并發癥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此外,該技術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可降低患者的手術風險[19-21]。
綜上所述,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中顯示出潛力,并在臨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和安全性。該治療方法通過減少手術創傷、保護周圍正常腦組織,以及提高手術的準確性和微創性,可以幫助促進患者的術后身體康復,有效改善神經缺損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錢晟,楊珉,許先平,等.導航輔助神經內鏡硬通道微創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3,38(3):323-327.
[2]葉顯文,程林貴,張培軍,等.神經內鏡硬通道技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0,25(3):448-449.
[3]姚瀚勛,夏學巍,肖晶,等.導航輔助神經內鏡硬通道技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J].重慶醫學,2018,47(8):1055-1057.
[4]矯永慶,王迅,吳文霄等.神經內鏡術和硬通道引流術治療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療效比較[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20,42(6):493-497.
[5]方富,徐文華,劉衛兵,等.NSE、S-100β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23,20(1):68-72.
[6]楊全喜,李家亮,苗鵬飛,等.神經內鏡與顯微鏡下血腫清除術對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影響[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34(5):541-544.
[7]王昶.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行冠狀縫前入路神經內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19):34-36.
[8]閆西剛,王晨秋.不同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對比[J].廣州醫藥,2022,53(5):126-129.
[9]黃冠又,張欣,杜永貴,等.微創雙靶點穿刺引流和開顱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22,19(26):72-76.
[10]張銘蘭.立體定向軟通道與顯微鏡下硬通道穿刺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比較[J].微創醫學,2022,17(4):467-470.
[11]楊軍,王小峰.顯微與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0,23(11):1000-1004.
[12]隋斌.神經內鏡下微創手術對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及BDNF、NSE水平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11):1311-1312.
[13]張洋,李孝偉.神經內鏡下微創手術對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9):59-61.
[14]雷盼,蔡強,宋平,等.鉆孔引流術與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術后腦水腫情況比較[J].中國醫藥,2022,17(10):1501-1505.
[15]蘭偉途,趙艦,張良龍.顯微手術與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比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1,37(8):48-51.
[16]錢曉波,肖柯,劉惠祥.神經內鏡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12):3152-3158.
[17]田仁富,潘軻,譚雪瑛.冠狀縫前入路神經內鏡手術與外側裂入路開顱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6):701-703.
[18]張西強,宋明,李永文.神經內鏡下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8,24(10):73-77.
[19]牛國策.傳統開顱手術與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效果與安全性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8):1001-1002.
[20]黃毅,黃常堅,黃建榮.3D Slicer軟件聯合手機導航輔助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J].廣西醫學,2022,44(12):1425-1428.
[21]鄔慎新,周小峰,吳宗濤.立體定向血腫穿刺抽吸術與立體定向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2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