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閱讀課文與作者進行深度對話,還要積極地從課文中學習表達技巧。唯有如此,學生方能在學習中積累新鮮詞句,在遷移中積累豐富的表達形式,提升語用能力。
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課文,其嚴謹、規范、生動的語言材料,對于書面語言尚不夠豐富的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學習之源、積累之庫。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鼓勵學生主動品味“有新鮮感的詞句”,積極運用積累的句子進行書面表達。如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給學生帶來了充滿新鮮感的校園氣息,如“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在潔白的墻上搖晃”,等等,教師要讓學生細加體會,在想象畫面中積累新鮮可感的書面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
值得重視的是,在教材中出現的一些說明文、科普小品文,它們以嚴謹和簡潔的文字,寫出了介紹對象的典型特征。在教學時,教師要在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思維的邏輯性的基礎上,學習這樣的表達,歷練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太陽》一課,作者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將太陽之大、距離我們之遠,介紹得清清楚楚;以“如果沒有太陽”這樣假設的口吻突出太陽與我們的密切關系。《松鼠》一課的開頭以擬人的手法介紹了松鼠的可愛,讓文章讀起來更加有趣。
教師可以跳出課文的語境,轉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新的表達語境,這是讓顯性的語境過渡為隱性的語境,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為此時的語言運用,既要承接其文化意義、思想意義,還要創設新的表達意境。唯有如此,學生的語用才不會生硬、刻板,而是變得豐富、靈動起來,傳遞有創意、有思想的個性化信息。如學習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運用作者的語言和形式來寫一寫春天的雨。很快,學生就以課文表達為依托,進行了遷移運用:“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迎春花,黃黃的花兒像一只只小喇叭,吹呀吹呀,吹來了春天的溫暖。它把粉紅色給了桃樹,朵朵桃花像小孩子的笑臉,笑啊笑啊,迎來了春天的生機……”教師還可以提高仿寫的難度,讓學生面向文本全篇進行仿寫。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教育是整個生活的教育,是在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中實現健康、科學、藝術、勞動與民主的融合。在教學中,教師要融入民主教育,指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發掘寫作素材,探究身邊的人和事,讓習作活起來。
例如,在“神奇的探險之旅”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生活中發掘素材,從身邊的人和事的探究中去寫生活中的事,將“神奇”和“探險之旅”與生活結合起來,在想象中“求真”“寫真”,從三個方面進行表達。一是寫環境。環境描寫是作文的一個特色,學生生活于此,熟悉周邊的環境,描寫自然、生動,能以鄉土的特色和氣息帶人走進自由而快樂、樸實而自然的空間。二是寫生活。生活描寫是作文的根,鄉土生活質樸自然的基調能在故事的描述中給人真實感、代入感和親切感。三是寫人情。風土人情是作文的魂,學生生活于此,有了寫作的生活基礎,更能準確地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人物的個性特點。
習作單元就是以學生的習作能力培養為中心,由易到難來編排教學內容的,引導學生掌握習作技能,提升習作能力。在習作單元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成為了單元教學的主線,學生動筆和不動筆的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是單純的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統編版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中,例文設計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批注”。它的存在能夠有效輔助學生的閱讀。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批注的提示來描寫自己的感受,提升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深度,挖掘材料背后的一些東西,提升學生思想的深刻性,進而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另外,統編版小學語文習作單元中的習作思想呈現具體化的趨勢,其中單一教學環節的設置都是針對學生某一具體能力進行訓練。例如,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材的編者編排了《宇宙的另一邊》和《我變成了一棵樹》兩篇精讀課文,在“交流平臺”中要求學生對兩篇課文中的習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嘗試概述在想象的世界中能夠擁有哪些其他的經歷和獨特的體驗。在“初試身手”板塊,編者安排了一個小小的練筆活動,要求學生在空白處按一個手印,然后圍繞手印展開想象,嘗試用編者給的一個開頭編寫故事。接下來,編者安排了《一支鉛筆的夢想》和《尾巴它有一只貓》兩篇習作例文,這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并掌握它們的寫作技巧。此外,編者還在例文的旁邊設置了相應的批注,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本單元的最后環節,編者安排的是習作練習,要求學生能夠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去展開自己的想象,完成一篇類似的習作。整個寫作單元的教學設計都是圍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展開的。
總之,論及學生的表達能力,很多學生可謂談“作”色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表達意識。為此,教師要倡導快樂表達,將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鍛煉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