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柱 張亞鋒 王 寒 周 昕
數字化賦能高校后勤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探究
付國柱 張亞鋒 王 寒 周 昕
[北京化工大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化已成為高校后勤事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數字化賦能高校后勤事業發展,可以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優化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師生需求。探索數字化賦能高校后勤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可以為推動高校后勤數字化發展提供借鑒。
高校后勤;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高校后勤改革發展方向與此是相契合的,謀劃構建與高質量教育體系相匹配的高質量后勤保障體系非常關鍵。推動高校后勤數字化建設,可以提升后勤運營服務能力,實現規范化服務、精細化管理、標準化操作,提高供給韌性和適配性。[1]基于此,本文探討數字化賦能高校后勤事業發展內涵和特點,探索適應新趨勢的數字化后勤保障體系構建路徑,為高校后勤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現代教育教學管理對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2],形成了對傳統后勤管理方式的極大挑戰。傳統后勤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痛點問題,比如管理體系不完善、監管信息化支撐不足、業務管理不規范、流程控制不精細等問題;后勤服務保障維護力量不濟、服務不及時、師生體驗感差等現象;從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角度來看,需要全過程、全鏈條、全崗位地梳理找準需要重點監督防控、重點關注的廉政風險點[3],目前還存在著風險點掌握不全面、措施針對性不強、動態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傳統后勤管理模式嚴重制約了后勤管理效率提升,阻礙了高校后勤高質量發展,高校對此應予以重視。高校后勤迫切需要更新服務保障理念,通過引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先進技術,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質量,進而為師生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后勤服務。
高校后勤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解決傳統后勤管理體制機制的弊端,智慧化數字化手段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首先,運用數字化技術和方法,推動后勤管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可以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組織結構的束縛,制定新的管理策略和方案,構建現代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其次,數字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質量,其所帶來的智能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還將促使管理人員掌握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能,倒逼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提升。再者,高校后勤部門需要堅持開放合作、互聯互通,積極融入學校數字化轉型大局,推動業務、功能和數據融合,通過后勤業務和學校其他業務順暢高效銜接,進一步推動后勤服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高校后勤服務保障資源不足且分配不均,服務保障能力建設難以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服務質量不穩定、服務態度不好、服務質量不高等現象時有出現,影響了師生的滿意度。同時,后勤人員隊伍還面臨著老齡化程度高、技術和管理人才缺乏、員工專業素養不高等問題。解決這些難題,需要借助新的數字化技術和模式,推動高校后勤在管理模式創新、服務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發力作為,讓組織體系得到新的鏈接,讓需求與需要第一時間能夠得到響應,科學合理分配服務資源,讓服務資源供需矛盾能夠創新性地解決,形成高校后勤新的服務保障體系[4],為提升高校辦學質量提供堅實后勤服務保障基礎。
數字化賦能在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優化后勤資源配置等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依托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構建起一站式后勤數字化平臺,實現了智慧服務、智慧監管,信息溝通更加通暢、管理模式有效改善。通過數字化技術優化服務資源配置,實現了業務在線辦理、降低了人力資源投入等,更好地完成了成本管控、系統報修、能源監管、餐飲服務監督系統、物業管理考核、水電氣暖等服務保障工作,提高了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同時,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幫助后勤管理部門更好地了解師生需求和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移動應用使得師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后勤服務,更順暢地進行在線留言和交流。目前,數字化技術在應用于后勤服務場景和承接能力上尤顯不足,在結合實際需求與工作特性開發應用上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缺少“硬”實踐。此外,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不高,數據資源未實現有效共享,形成了數據不通、業務不通的信息孤島,出現了系統有而無用、操作不便而閑置的狀況。[5]
隨著高校后勤數字化發展,智能化后勤服務設備在實踐中被更多應用,對后勤管理產生了極大的觸動和理念的影響,后勤人從不了解、不理解、被動接受,到習慣適應、直接參與和主動實施,從碎片化建設逐步向整體性、系統性轉變,有力推動后勤工作組織模式、決策方式、服務方式等全方位的轉型升級[6],極大地提高后勤服務管理效能。數字化治理是關乎組織未來發展的重大事項,需要與組織戰略目標緊密銜接,需要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明確數字化治理的目標、路徑和保障措施,這些要求必然會將高校后勤機制體制改革引向深化。但這項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度重視后勤數字化平臺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頂層設計,尤其在持續性迭代和不同業務系統之間有效協同方面,要聚焦師生實際需求,以師生體驗反饋推動更新迭代,持續改進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優化流程等方面工作,避免出現反饋機制單一、服務時效滯后等問題。同時,數字化平臺運行過程中形成的大量信息數據,應予以重視并有效整理使用。
數字化賦能可以實現精準化、動態化的管理,為師生提供能應用于智能終端的個性化服務空間,創新了后勤服務保障的方式,實現數據與應用的充分融合,形成后勤服務保障一體化的格局,達到以人為本的服務效果。[7]通過數字化賦能的后勤服務保障平臺,可以便捷收集、統計和分析師生的需求和體驗數據,數據獲取更加實時、準確、完整,從而有利于更準確更有價值地做出決策和調整。比如,利用數據篩選師生關注度高、意愿強烈的需求或反饋并第一時間解決。同時,服務流程節點數據可以自動收集并電子存檔,實現收、管、用全過程管理,管理者隨時隨地查詢,縱覽全局,全面掌控后勤運營服務狀況,讓后勤運行機制更健全、管理更完善,服務保障更可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目前,后勤管理人員數字化素養在適應數字化發展需求上還有差距,在師生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上重視不夠,亟待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機制。
高校后勤數字化發展的核心是提升后勤管理效率。通過建立以統一的數據平臺為基礎的數字化服務中心,實現后勤管理各個環節子系統的數據整合,包括食堂管理系統、物業服務系統、維修保障系統、宿舍管理系統、商貿管理系統、醫療健康服務系統等數字服務中心,實現后勤業務全面覆蓋。智慧后勤數據平臺可通過對學生信息、教職工信息、后勤服務、資源配置等各類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為高校后勤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后勤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進而減少綜合運維成本,實現后勤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例如,智慧宿舍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學生住宿信息的查詢、調整和統計;智慧食堂管理系統可以實現餐飲服務的智能就餐、預訂、互動評價、數據梳理等功能;通過采購數據匯總分析,實現物資采購的精準預測和優化。
高校后勤數字化發展應以滿足學校師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便利性,通過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多系統多業務集成,打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后勤應用服務場景,完善在線服務、預約服務、投訴建議等功能,方便師生在線辦理和獲取服務[8],為師生提供一個操作更便捷、服務更貼心、體驗更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宿舍用電、用水的智能監控和管理;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食堂消費的線上支付和預約;運用能源自動化管理技術,打造隨室外環境變化而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照明的智能樓宇等等。同時,搭建雙向互動模式,便于學生參與后勤管理,及時收集和反饋意見建議,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促進后勤服務效率和質量提升。
高校后勤應以創新為動力,充分借鑒新的數字化技術和模式,在管理模式創新、服務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發力作為,使內容資源和組織結構相融合,構建出精干、科學、高效的一體化模式,避免出現機構組織的重疊和無效溝通問題,實現高校后勤一體化管理模式。同時,高校后勤可充分利用智能設備裝備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創新,比如引入智能全自動炒菜機、全自動洗碗消毒機、校園掃地機等智能化設施設備,改變傳統后勤業務工作方式,提升后勤智慧化水平。在數字化過程中,需要培養一支具有數字化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隊伍,為數字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因此,高校后勤應注重通過組織專業技能培訓、開展研討會、參與項目實踐等方式,提高員工的數字化素養和技能水平,以適應高校后勤數字化發展的需要。
數據安全是數字化發展的保障。在數字化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濫用。因此,高校后勤部門需要強化數字化安全管理,通過制定數字化監管規章制度、開展數字化風險評估等方式,防范數字化風險,保障師生個人和后勤系統信息和數據的安全,確保數字化服務過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綜上,本文通過對數字化賦能高校后勤事業發展的分析研究,闡述了其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高校后勤數字化發展路徑和建議。數字化賦能在推進高校后勤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接續發展過程中,高校應強化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以問題為切入點,以育人服務和文明服務為重心,進一步加強對后勤數字化投入,建構高校后勤數字化平臺,通聯學校服務保障資源,讓服務保障更加優質、便捷、高效,更好地適應高校雙一流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1]張柳華.聚焦數字化標準化 推動后勤高質量發展——在“《高校后勤研究》雜志社2022年理事年會暨高校后勤改革發展暑期論壇”上的講話[J].高校后勤研究,2022(09): 2-3.
[2]梁微,錢彤,范鑫.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 (08):190-192.
[3]陳飛.高校后勤系統廉政風險點分析[J].智庫時代,2020(35): 137-138.
[4]包東飛.新時期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的思考——評《高校后勤管理創新與實踐》[J].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2):239.
[5]郭寧寧.新時代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以浙江高校后勤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10): 14-16.
[6]周芳.國企后勤服務數字化轉型初探[J].中國機關后勤,2020(09): 59.
[7]肖誠.新時代高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研究——以四川高校后勤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 2022(03): 7-9+13.
[8]楊玉亭,徐燁.基于數字化管理的高校后勤標準化管理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 2022(12):4.
(責任編輯:胡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