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向陽 郭小琳 任立媛



【摘 要】 2022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了社會責任局,意在指導企業積極踐行ESG理念。2022年12月,中央企業ESG聯盟成立,旨在聯合各方推動中央企業ESG建設。為促使醫藥行業完善自身ESG信息披露工作,文章首先以國內ESG發展現狀為研究出發點,分析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現狀,發現醫藥行業存在ESG信息披露意識不強、披露水平不高、披露標準不一的問題,其次,根據醫藥行業特點確定評價指標項,最后,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確定指標權重,建立了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為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提供方向指引。
【關鍵詞】 ESG; 信息披露; 醫藥行業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08-0024-08
一、引言
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公布的《在乎者即贏家》(Who Cares Wins)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ESG概念[1]。E代表環境,主要包括氣候變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自然資源、釋放的溫室氣體等;S代表社會,主要包括企業與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等相關方的聯系;G代表治理,主要包括企業董事會結構、股權架構、商業倫理道德等。這三個價值衡量維度與我國現行發展戰略不謀而合?!笆奈濉币巹澨岢?,經濟社會發展要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發展理念。ESG打破了企業利益相關者過去重點關注財務績效的固定思維,引導資本市場從環境、社會及治理角度來綜合衡量企業長期價值。
二、ESG理論研究現狀
ESG信息披露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內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取得成果或存在不足的總結,通過出具ESG專項報告或納入年報等形式將信息公開給信息使用者的過程。ESG報告是企業的“第二份財務報告”,相比傳統財務報告,ESG報告更多地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標而非財務指標。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逐漸成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核心要求之一。充分披露信息不僅是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2],也是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3]。一方面,企業的信息使用者、利益相關方以及投資者都對企業的ESG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另一方面,對于監管者而言,及時根據企業披露的信息進行制度創新也是維護市場秩序、幫助調節市場透明度的重要工作[5]。
盡管在2008年已有企業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但由于企業管理者的信息披露傾向不同、市場環境的要求不一等原因,企業在ESG三個維度的披露傾向存在差異。企業的財務信息屬于企業內部治理的外在表現形式,在最初披露的ESG信息中,最多的是治理信息,由于企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積極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相對較少[6]。綠色觀念興起以后,各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在保持規模發展的同時,開始尋求長期綠色發展的道路。研究發現,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的積極作用不僅包括提升財務績效[7]、提高綠色創新能力[8],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問題[9],環境信息披露逐漸受到了管理層、股東及政府的重視,企業也逐漸加大了環境信息的披露程度。
經過多年發展,整體來看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已不斷提高。但是,企業ESG信息披露的不均衡性需引起關注。由于企業所處行業發展特征不同和企業自身發展情況不同,各企業所披露的ESG信息范圍、披露標準和披露頻率是不同的。不同行業的信息披露水平有明顯差異,如勘探型企業比防御性企業信息披露的程度更低[10]。另外,企業ESG信息披露水平也與自身情況密切相關,企業是否處于融資約束困境[11]、持股情況[12]、是否交叉上市[13]、數字化轉型程度[14]等都會影響企業的信息披露程度。
提高企業ESG信息披露意識、推動企業信息披露工作是促進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僅對企業財務分析師有明顯的積極作用[15],還對企業選擇承接審計工作的事務所[16]以及審計師出具正面審計報告的概率[17]有一定的良性影響。提高企業的ESG信息披露程度不僅有利于降低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的水平,還有利于降低投資者的意見分歧[18]。因此,通過外部監管提高市場環境的信息披露標準,倒逼企業做好ESG信息披露工作,形成行業良性循環,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國內外ESG信息披露現狀
(一)ESG信息披露相關政策
2014年10月,歐盟發布《非財務報告指令》(NFRD)要求所屬成員國相關實體披露非財務信息。經過近10年的發展,2022年11月,《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取代了NFRD,引入獨立鑒證機制保證ESG報告的實質性,對成員國企業ESG信息披露的理念、框架、內容和實施細則都進行了系統確認與規范,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歐盟成員國企業的ESG信息披露水平。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ESG信息披露相關政策,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詳見表1。
(二)ESG信息披露現狀
國外ESG理念起步較早,政府及機構發布的信息披露政策已逐漸從自愿和鼓勵披露轉向強制披露,因而從整體來看,國外企業的ESG信息披露的意識較高。近期,世邦魏理仕(CBRE)、聯合太平洋公司(Union Pacific Company)、聯邦快遞(FedEx)、杜邦、通用汽車等都及時披露了ESG報告(包括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給世界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衡量的信息。
雖然相比國外,我國ESG理念起步較晚,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ESG信息披露逐漸成為幫助企業在資本市場傳遞自身利好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披露ESG信息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據統計,2021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數量為1 091份。截至2023年6月,1 714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2年度ESG報告,占比較低,醫藥行業的披露數量更低。相比A股上市公司,H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程度更高。早在2012年,港交所就要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報告。截至2022年,港交所有高達95%以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ESG信息披露,其中有超過50%的公司獨立發布了ESG專項報告,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的行業覆蓋率較高。
(三)現有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評價體系
ESG信息披露是ESG評級和ESG投資的基礎,隨著注冊制的全面實行,推動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工作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維護企業相關者的利益,還有利于降低ESG投資者的信息壁壘,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企業ESG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對企業ESG管理能力的有效衡量手段,也是反映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價值和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渠道。ESG評級是國內外機構從第三方的角度,對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進行衡量。國際主流的評級機構有明晟(MSCI)、富時羅素、恒生可持續發展評級、晨星等,我國主流的ESG評級機構有商道融綠、萬得(Wind)、華證指數等。綜合來看,不同的評價體系間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不同機構的評價指標也有不同的側重。
根據證監會相關數據,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共275家。復星醫藥作為率先在A股和H股兩地上市的醫藥企業,在2021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中位列第四名,是我國醫藥行業的領先代表之一。但是,由于我國并沒有統一醫藥行業類ESG信息披露評價標準,根據不同評級機構的評價方法,復星醫藥最新的評級結果是不同的。例如,在MSCI新的公開評級結果中,復星醫藥從2021年BBB級提高至A級,是變好趨勢。但在國內評級機構的評價結果中,選取3家代表性ESG評級機構對比發現:復星醫藥在商道融綠的ESG評級結果中,2022年與2021年的評級結果持平,均為A-級;在Wind的ESG評級結果中,相比2021年AA級,2022年的評級結果為A級,是下降趨勢;在華證ESG評級結果中,2022年10月復星醫藥評級結果為BBB級,2023年1月的評級結果為A級,是上升趨勢。不同機構評級結果的差異性不利于醫藥企業與自身進行縱向對比,也不利于企業與行業中其他企業進行橫向對比。因此,需盡快建立醫藥行業的行業類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
四、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醫藥行業信息披露帶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因此,建立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時,應同時滿足重要性、針對性和完整性三項原則。
(一)評價指標的確定
醫藥行業作為防御型行業,市場的進入壁壘較高,具有雙廢排放量多、研發創新資金投入大、藥品安全要求高、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的行業特征,在建立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時,應從行業特征入手。
根據ESG的三個維度,評價體系的第一層次為環境、社會以及治理。
首先,環境維度可分為氣候變化、廢棄物處理、綠色環保、負面事件四個方面。第一,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了干旱、暴雪等極端天氣,全球對氣候管理的需求直線上升,所以,企業對極端天氣的應對工作以及碳排放量都應納入企業長期價值的衡量范圍。第二,醫藥行業屬于污染行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較多,應重點關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排放物處理情況。第三,醫藥行業的生產消耗大量水資源和其他能源,企業應逐步改變能源結構,大力推動綠色改革,將綠色生產、綠色包裝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企業發展的決策項。第四,由于人類環保意識的提高與現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企業環境負面事件的關注程度逐漸增加,企業應以保護環境為核心發展理念,盡力避免負面輿情的產生。
其次,社會維度是醫藥行業與外部環境聯系最緊密的維度,從內到外可以分為產品管理、員工管理、供應鏈管理、社會公益四個方面。第一,醫藥產品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醫藥行業肩負著對百姓健康負責的重大任務,人們不僅對原有藥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還對創新藥品有更高的期待值,企業應能夠保質保量生產原有藥品、及時對已經或可能產生副作用的產品進行召回,加大創新產品研發投入,及時披露相關信息。第二,醫藥行業的專業度較高,高技術人才能夠為企業帶來新鮮血液,提高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因此,醫藥行業應重視自身員工管理,保證安全生產,建立合理的員工比例;在保證員工福利與薪酬發放的同時,通過專家論壇、線上交流或線下學習等形式鼓勵員工積極學習,建立員工工作與進步雙渠道。第三,“兩票制”以及“集采”的到來給醫藥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醫藥行業供應鏈管理刻不容緩,醫藥行業應定期識別并管控供應商、推動建立行業良性供應鏈。第四,醫藥行業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應對如地震、洪水等社會突發狀況,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為災區及時提供醫療幫助等行為信息有助于維護企業形象。
最后,治理維度是指醫藥行業企業內部治理情況,可以分為股東權益保護、商業道德、管理層結構三個方面。第一,股東作為企業的直接利益相關者,企業應披露真實可靠的生產經營信息,避免因披露不及時、不全面而損害股東權益。第二,醫藥行業作為國民支柱企業,更應肩負商業道德責任,及時糾察企業內部貪污及腐敗現象,促進行業公平競爭。第三,醫藥行業管理層結構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治理結果,是企業良性循環與否的重要信息標志,不僅應包括董事會獨立性、董事會多樣性,還應包括管理層薪酬、高管離任或調動的信息。
綜上所述,評價體系的指標包括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根據層次分析法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目標層為建立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以ESG的環境、社會和治理為準則層,分議題和指標項為子準則層和指標層。詳見表2。
(二)信息質量評價方法
評價體系中定性與定量兩種指標的獲取方式及質量評價方法并不相同。定性指標的獲取方式為查詢企業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和ESG報告中相關信息,評價企業信息是否披露以及披露清楚程度;定量指標的獲取方式為根據行業現行國家標準、財務指標等計算,評價企業信息披露準確度及年度趨勢。各指標的計算說明和質量評價方法匯總如下:
定性指標:企業清楚披露相關信息所依據的標準、所采取的披露形式、所披露內容及范圍的,記2分;簡單披露的記1分,無披露記0分。見表3。
定量指標:企業相關ESG信息數據應按政府發布的三廢計算標準、碳排放強度公式、人員比例等進行計算,各指標項根據指標衡量說明所包括的數據個數計算得分,每一指標都有準確數據及計算過程的得該指標最高分,缺一指標得次高分,以此類推,無記錄為0分。見表4。
定性、定量指標:醫藥行業重要指標項既有定性信息也有定量信息,因此定性部分按定性指標計算得分,定量部分按定量指標計算得分,定量部分衡量說明及計算方法如下表,該指標項的總得分為兩部分得分之和。見表5。
(三)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邀請醫藥行業專家、ESG投資人及醫藥行業員工組成評價小組,將層次分析法與德爾菲法結合使用可以賦予重要度高的指標項較高權重,保證體系適用性。
1.構建判斷矩陣
由小組評價結果可以得到準則層判斷矩陣。矩陣中Bi,j表示兩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Bi,j=1/Bj,i,且滿足Bi,j>0,見表6。
2.矩陣一致性檢驗
首先,根據和積法進行按列歸一化處理,計算出權重向量ω、最大特征值λmax。見表7。
由公式1—公式3可得,λmax=3.02,CI=0.01。
其次,計算一致性指標CR,若CR<0.1,矩陣一致性檢驗通過。
最后,由公式4可得,CR=0.016<0.1,一致性檢驗通過,準則層環境(E)、社會(S)、治理(G)的權重分別為0.56、0.32和0.12。
3.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評價體系的確立
依照上述步驟可求出各準則層及指標層的權重,僅一個指標項的權重則默認為1,建立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詳見表8。
五、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建議
(一)醫藥企業層面
開展ESG信息披露工作需要醫藥企業從內部做起,認可ESG信息披露模式和披露意義。首先,醫藥企業應提高自身ESG信息披露意識,制定內部ESG信息披露制度,根據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信息披露工作。ESG信息披露作為新的信息披露要求,企業只有嚴格遵守相關準則才能增加自身的長期價值,適應市場的潮流。其次,ESG發展理念應融入醫藥行業的企業文化中去,側面促使企業管理層及時編制ESG報告,披露企業節能減排、綠色轉型、推動多元化員工建設等發展信息。由此,醫藥企業在積極承擔對環境、社會及利益相關者責任的過程中,會逐漸成為促進我國ESG發展新的責任體,推動行業長期發展。
(二)國家及政府層面
國家監管部門應推動建立完善的、適合我國國情的ESG發展政策制度框架,盡快出臺醫藥行業針對性ESG信息披露政策,推動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評價體系的完善和推廣應用。企業ESG信息披露的程度不盡相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前還未及時發布針對醫藥行業的ESG法律文件。因此,促進各級市場政策框架建設、法律文件的落地,不僅有利于監管部門對醫藥企業ESG信息披露程度進行指導和監管,還有助于資本市場衡量醫藥企業的長期價值,從而倒逼醫藥企業加快ESG發展腳步,形成行業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黃世忠.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新動向[J].財會月刊,2021(24):3-8.
[2] 于連超,董晉亭,畢茜.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企業策略性環境信息披露——基于控制權轉移風險的防范視角[J].會計研究,2022,43(12):60-76.
[3] 王化成,孫昌玲,等.中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信息披露:現狀、問題與改進建議[J].會計研究,2022,418(8):14-29.
[4] 薛芳芳.新媒體下CSR信息披露對利益相關者關系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20,44(9):84-88.
[5] 劉珍瑜,劉浩.季度經營信息披露與會計信息質量提升——基于監管創新的信息間作用研究[J].財經研究,2021,47(4):139-153.
[6] TAMIMI N,SEBASTIANELLI R.Transparency among S&P 500 companies:An analysis of ESG disclosure scores[J].Management Decision,2017,55(8):1660-1680.
[7] 謝宜章,唐辛宜,吳菁琳.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基于滬深A股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4):115-124.
[8] 班琦,范小云.強制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企業綠色創新——來自上市公司綠色專利的證據[J].金融評論,2023,15(1):23-43,122.
[9] 儀秀琴,周悅.環境信息披露、媒體關注度與企業非效率投資——基于重污染企業數據[J].財會通訊,2023,913(5):53-58.
[10] LI Z,LI P,ZHAO X,et al.Business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heavy pollution listed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14).
[11] 張多蕾,趙深圳.企業社會責任、財務重述與融資約束[J].商業研究,2022,
65(6):83-93.
[12] 雷雷,張大永,姬強.共同機構持股與企業ESG表現[J].經濟研究,2023,
58(4):133-151.
[13] YU E P,VAN LUU B.International variations in ESG disclosure do cross- listed companies care mor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21,75(1).
[14] 徐子堯,龐月維,張莉沙.數字化轉型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嗎?[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3,20(2):33-42.
[15] SHI H,SONG B Y,XU H,et al.Mandatory CSR disclosure and analyst forecast properties: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23,16(2).
[16] ZHENG P,REN C.Voluntary CSR disclosure,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and independent audit demand[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9,12(4):357-377.
[17] 唐凱桃,寧佳莉,王壘.上市公司ESG評級與審計報告決策——基于信息生成和信息披露行為的視角[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3,25(2):107-121.
[18] HE F,QIN S,LIU Y,et al.CSR and idiosyncratic risk:evidence from ESG information disclosure[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