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隆福醫院泌尿外科 張大坤
腎囊腫是一種常見的腎臟囊性疾病,多因健康查體或其他疾病做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而且大多無臨床癥狀。很多人發現腎囊腫后就特別擔驚受怕,懷疑自己得了腫瘤,其實腎囊腫大多是良性疾病,病因不同,其治療方法和隨診方案也不同。
腎囊腫根據病因和影像表現可分為單純性腎囊腫、多囊腎、獲得性腎囊腫、髓質海綿腎、復雜囊腫等,體檢中最常見的是單純性腎囊腫。
腎囊腫根據囊腫形態和影像特點常分為五型:Ⅰ、Ⅱ型患者不需要手術治療,定期復查即可;ⅡF 型的患者需要密切隨訪;對于分型為Ⅲ、Ⅳ型患者,則需要手術治療。
單純性腎囊腫:這是最常見的腎臟囊性疾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40 歲時腎囊腫的發病率為20%,60 歲以后高達50%,可單發或多發,也可單側發病或雙側發病。腎囊腫的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或后天因素有關,各種感染和常見毒素如農藥、化學藥劑、放射性物質均可能導致囊腫發生。囊腫的直徑通常為1~5厘米,大部分小于2 厘米。當囊腫直徑小于5 厘米且B 超檢查提示囊腫內為無回聲區,囊腫輪廓清晰,囊壁光滑,邊界清楚,囊內超聲傳導良好,多為良性囊腫,定期復查進行影像學檢查,每半年做一次超聲隨診即可。分型為ⅡF 的患者應密切隨訪,每隔6 個月做一次CT 增強掃描或磁共振檢查。囊腫會隨病程延長而逐漸增大,當囊腫直徑超過5 厘米時可能出現臨床癥狀如腎區脹痛等,心理壓力較大者需要外科干預治療;當囊腫增大尤其腎盂旁囊腫增大引起梗阻導致腎盂積水,需要外科手術積極處理解除梗阻;當囊腫出現囊內感染,繼而出血,囊壁增厚懷疑癌變時,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單純性腎囊腫進展緩慢,預后良好,病理結果良性居多。
多囊腎:此病通過親代基因遺傳而來,目前沒有可治愈的方法,分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隱性遺傳性多囊腎常在嬰兒期或孕檢時發現,患兒極少存活至兒童期或成年;顯性遺傳性多囊腎可發病于任何年齡,多在30~50 歲發病,采用個體化治療延緩腎功能不全的進展,包括內科綜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多是采用囊腫穿刺抽吸或去頂減壓術,當患者腎功能衰竭時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或腎移植。由于多囊腎無有效治療方法,早期診斷和優生優育是關鍵措施,防止并發癥和維持腎功能是主要治療目的。
獲得性腎囊腫:是指由非先天性腎囊性疾病引起的雙側腎囊腫囊性改變,雙側囊腫多發,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患者中多見,尿毒癥狀態是導致該病的原因,治療上為針對腎臟并發癥的治療或腎移植。
髓質海綿腎:由先天性發育異常引起,表現為鄰近腎乳頭部的終末集合管囊腫擴張,沒有臨床癥狀或并發癥時無需特殊治療,定期隨訪觀察,并發腎結石時處理結石即可。
復雜囊腫:是指囊腫分型為Ⅲ、Ⅳ型的囊腫,當囊腫表現為囊腫壁厚,囊內有分隔或囊壁鈣化,增強檢查提示囊壁或分隔強化,考慮復雜囊腫,需盡快手術治療,因為復雜囊腫可能為惡性腫瘤。
腎臟囊性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臨床常見的是單純性腎囊腫,當囊腫較小無明顯癥狀和并發癥時需要定期進行影像學復查,每半年進行一次B 超檢查。同時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避免過度勞累,避免彎腰的重體力勞動或外傷擠壓腎臟導致囊腫破裂。若有泌尿系結石或感染,應積極治療,同時定期監測血壓、腎功能、尿常規等。當腎實質或腎盂腎盞明顯受壓,或下極囊腫壓迫輸尿管導致梗阻,或囊腫突然破裂出血增大,或并發感染,或囊壁增厚懷疑癌癥時,應及早到泌尿外科就診,及時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