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健

陽春四月,到浙江海寧參加一個文學活動。開會之余,我們游覽了鹽官古鎮,觀看了錢塘江大潮,感覺不虛此行。
海寧是一座真正集歷史、風景、美食于一體的城市,許多知名詩人和歷史名人都出自這里,比如著名詩人徐志摩、武俠小說家金庸、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等,但這些都還不足夠形容海寧,因為它不僅有江南水鄉的寧靜柔和,還擁有俠氣萬丈的風骨,更有別樣的浙江美食,我對海寧缸肉記憶深刻。
那日從鹽官古鎮陳閣老宅參觀出來,走進了鎮上鄰近錢塘江的“乾隆酒樓”,店名實在霸氣。店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長得很魁梧,皮膚黝黑,一開口卻是地地道道的浙東話。我們游玩了一些時候有些饑腸轆轆了,于是讓老板趕緊拿了菜單點菜。我們點了幾個海寧特色農家菜肴,老板指著菜單上的一道菜,極力推薦:“這是我們海寧的缸肉,你們第一次來海寧,就嘗嘗吧。”
老板介紹,海寧缸肉是一道流傳于浙江省海寧市及周邊地區的著名鄉土菜肴,實質為燜缸酥肉。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的人類以陶缸烹飪獸肉,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經歷了陶缸,鐵鍋、電器的演變,傳統漸漸消失,但海寧一直保留了千年前祖先以陶缸烹肉的原生態方法,并在發展過程中,賦予了其更多的傳統文化內涵。缸肉“色同琥珀,入口則消,含漿膏潤,特異凡常”,是海寧鹽官一帶,婚慶喜宴、招待貴賓友人,都會上的一道上等的名菜。
聽著老板的介紹,我們就讓他上這道海寧特色菜。很快,缸肉上桌了,我發現碗里的肉色澤紅亮,清新誘人。輕輕夾上一塊放入嘴里,酥而不爛,油而不膩,味醇濃香,入口即化。我們迫不及待再夾上一塊,細細品嘗后紛紛大快朵頤,贊不絕口。
問了老板,這海寧缸肉的做法也不難。五花肉洗凈去除余毛,用稻草十字結扎好肉塊。缸底鋪上稻草編成的墊子,填上新鮮粽葉,放入姜塊、蔥結、紅棗,后將扎好的肉塊下入缸,加入老抽、黃酒、鹽,加清水浸沒原料,用盤壓實肉塊不使其上浮。肉塊入缸加好調料后,用旺火燒沸騰煮開,待肉塊表面上色后加入白糖,轉入中火燒,后用旺火收汁,待肉綿酥、濃香、味醇、汁稠即可。
缸肉在海寧久負盛名,在當地就地取材以此做出的缸肉堪稱這里的神奇美食。這是煙雨江南的特色,也擁有江南煙雨的情懷,能和幾個好友面對一江春色把酒臨風、交談甚歡,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此時酒酣飯飽,唇齒留香,朋友豪爽的笑聲在耳邊飄蕩,看到不遠處錢塘江面幾葉扁舟離我們是若即若離,船家勞累之后唱起了船歌,恍惚中整個人都醉倒于江南的暮色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