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紅 沈夏楓 王世威 沈建良 劉姍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目前已位于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1 位,每年新發PCa 或可達10 萬例[1]。多參數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是診斷PCa 的首選影像學檢查[2]。有研究認為,部分MRI影像學參數與PCa 侵襲性密切相關,對PCa 的惡性程度評估有一定價值。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擴散加權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和擴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已被證實對PCa 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3-4],本研究將通過比較PCa 患者IVIM-DWI 和DKI的各個參數值,評估兩者鑒別低高危PCa 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回顧2018 年1 至12 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診斷為PCa 的49 例患者臨床及影像資料,患者年齡41~78(63.0±8.7)歲。納入標準:(1)臨床與影像資料完整,包括IVIM-DWI 和DKI 數據齊全;(2)取得病理檢查結果前1 個月內行mpMRI 檢查。排除標準:(1)mpMRI 偽影嚴重,圖像質量不佳者;(2)mpMRI 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的PCa 位置無法匹配者。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批準文號:2022-K-081-01),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 采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Discovery MR750 3.0T MRI 掃描儀,32 通道腹部相控陣線圈,掃描范圍完整包括前列腺和精囊腺。掃描序列包括:(1)快速自旋回波T2WI;(2)橫斷位常規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并自動重建出表觀彌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圖;(3)IVIM-DWI 序列掃描:b 值分別為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500 s/mm2,激勵次數分別為4、2、2、3、3、4、4、6、6、8、8、10、10(與b 值相對應),擴散方向3 個;(4)DKI 序列掃描:b 值分別為0、1 000、2 000 s/mm2,激勵次數分別為4、8、12,擴散方向50 個。具體參數見表1。

表1 MRI掃描參數
IVIM 的理論公式如下:
其中SI 代表體素內信號的強度;D代表體素內真性水分子擴散,稱為真性擴散系數;D*代表體素內微循環灌注,稱為偽擴散系數;f即灌注分數,代表體素內微循環灌注效應占總體擴散效應的容積率。
DKI 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S(b)是特定b 值的DWI 信號;S(0)是沒有擴散加權的基線信號;K 是無量綱的表觀擴散峰度,K=0 時為一個完美的高斯曲線,K 值越大表示擴散與完美高斯模型的偏差越大;D 是被校正后的表觀擴散系數。
1.3 圖像后處理 所有圖像由2 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腹部專業影像醫師共同閱片,達成一致意見并且完成病理學病灶與MRI 影像病灶之間的匹配工作;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則由第3 位具有高級職稱的影像醫師作出最后判斷。將mpMRI 圖像傳至AW4.6工作站,重建出相應參數的偽彩圖,由其中1 位影像醫師進行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勾畫,并記錄ROI 的參數值。ROI 放置方法:在病灶面積最大層面進行勾畫,并盡可能包括病灶區域,同時盡可能避開周圍正常組織。勾畫PCa-ROI 并測量其ADC 值、IVIM 主要參數D 值、D*值、f 值和DKI 主要參數[平均擴散系數(mean diffusivity,MD)和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所有參數均測量3 次并取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ROC 曲線分析IVIM-DWI 和DKI 各參數鑒別低高危PCa 的效能,并計算AUC、靈敏度、特異度。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理檢查結果 經病理檢查確診,49 例PCa 患者中低危PCa 患者(Gleason 評分≤3+4)13 例,其中Gleason 評分3+3 為6 例,Gleason 評分3+4 為7 例。高危PCa 患者(Gleason 評分≥4+3)36 例,其中Gleason 評分4+3 為13 例,Gleason 評分3+5 為1 例,Gleason 評分4+4為11 例,Gleason 評分5+3 為1 例,Gleason 評分4+5 為5例,Gleason 評分5+4 為5 例。
2.2 IVIM-DWI 與DKI 各參數比較 低危和高危PCa患者的各參數結果比較見表2。

表2 低高危PCa患者各影像學參數的比較
2.3 不同影像學參數對鑒別低高危PCa 的效能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繪制參數ADC 值、MD 值和MK 值的ROC 曲線,AUC 分別為0.732、0.739 和0.750,靈敏度分別為0.692、0.769 和0.6.9,特異度分別為0.750、0.728 和0.846,見表3 及圖1。

圖1 ADC 值、MD 值和MK 值預測低高危PCa 的ROC 曲線

表3 不同影像學參數對鑒別低高危PCa的效能
臨床上經典的mpMRI 掃描一般包括T2WI 序列、橫斷位常規DWI(包括高b 值圖像和ADC 圖)序列以及動態對比增強(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序列[5]。目前,國內外都致力于減少PCa 患者在診斷和治療中所進行的侵襲性檢查,如減少穿刺活檢的頻率[6]。另一方面,DCE 序列價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列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的最新版指南中,修訂了對移形帶PCa 的評分標準,DCE 序列的結果,并不會對其評分結果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采用了IVIMDWI 和DKI 參數來代替DCE 參數來進行mpMRI 對鑒別低高危PCa 價值的研究。
DWI 可以無創性檢測活體水分子的運動,是診斷PCa 的重要技術。DWI 成像是利用水分子隨機、無規則的布朗運動原理,基于被檢體像素內水分子不同運動狀態而成像的,它可較好地反映微觀組織結構和微觀運動的內部信息,能在分子水平提供人體各組織的功能狀態特征;組織內水分子的隨機運動越多,在DWI 中的信號衰減越明顯。自由水比固體組織具有極高的彌散系數,導致信號大量丟失,在DWI 上呈明顯低信號。水分子的彌散程度用彌散系數來衡量。彌散系數越大,水分子的彌散范圍就越大。當組織病變時,引起水分子的彌散系數發生變化,此時用ADC來表示其彌散程度。
在正常的生物組織中,水分子向三維空間的擴散量不同,存在各向異性。但人體組織水分子擴散是個復雜的運動,包括單純擴散及微循環灌注等多方面的信息,單純用DWI 來反映擴散情況,將會產生一定的誤差。相較于傳統DWI 的單指數模型,IVIM-DWI 是更復雜的雙指數模型[7],DKI 則是更符合實際擴散運動分布的非高斯分布模型[8]。本研究中,MD 值與MK 值稍優于ADC 值,也與DKI 模型比DWI 模型更為先進的事實相符。本研究結果顯示,低高危PCa 的ADC 值、MD 值和MK 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Shan 等[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而D 值、D*值、f 值的差異在以往研究中也不一致。Pesapane 等[9]研究結果顯示,D 值、D*值、f 值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與本研究結果相同。而Peng 等[10]研究結果則顯示高危組的D 值明顯低于低危組,這可能與不同前列腺的差異性有關。尤其為f 值,f值不僅包含毛細血管內的血流灌注,也包含了腺體的分泌、腺管內液體的流動等因素。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本研究的低危PCa 組患者數量少,兩組間樣本量不均,且來源于單一中心,可能會對結果產生偏倚;(2)穿刺活檢并非在MRI 引導下進行,病理檢查結果與ROI 無法保證百分百的配準;(3)本研究并沒有考慮樣本PCa 位置的差異。
綜上所述,正確評估PCa 的侵襲性與惡性程度對于治療方案選擇、腫瘤預后預測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1-12]。而傳統ADC 值對鑒別低高危PCa 已具有一定應用價值,部分DKI 參數具有相同效果,且可能會在其他方面為其提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