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春 李航
許多妊娠婦女為預防遺傳性、先天性疾病, 選擇在人工作用下實施妊娠終止, 人工流產為補救意外懷孕的一項措施。伴隨著最近幾年醫療技術持續進步,手術期間、術后為緩解患者疼痛, 無痛人工流產技術出現, 由于其疼痛程度較小, 患者更易接受, 所以迅速得到應用和推廣。丙泊酚為無痛人工流產實施期間鎮痛常用藥物, 但其鎮痛作用較差, 給藥劑量若較大, 則易引發呼吸抑制, 所以, 需與鎮靜種類藥物復合, 阿片類藥物為丙泊酚復合常用藥物, 復合效果也較為理想,地佐辛屬阿片類止痛藥物, 而瑞芬太尼屬芬太尼類阿片受體激動劑, 有關資料顯示[1], 相較于瑞芬太尼, 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的作用更佳, 為明確二者實際麻醉價值, 本文將其給予本院接受無痛人工流產的患者, 對比二者麻醉實際作用, 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接受無痛人工流產的患者中選取62 例, 納入時間為2019 年10 月~2022 年12 月,以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1 例。對照組, 年齡26~38 歲, 平均年齡(30.00±5.05)歲;孕周6~8 周, 平均孕周(6.01±0.52)周;體重49~60 kg, 平均體重(54.29±3.21)kg。觀察組, 年齡25~39 歲, 平均年齡(30.53±5.02)歲;孕周6~9 周, 平均孕周(6.12±0.65)周;體重48~61 kg, 平均體重(54.55±3.17)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孕周(周) 體重(kg)對照組 31 30.00±5.05 6.01±0.52 54.29±3.21觀察組 31 30.53±5.02 6.12±0.65 54.55±3.17 t 0.414 0.736 0.321 P 0.680 0.465 0.749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納入者均符合臨床無痛人工流產指征;孕周均<10 周;可有效耐受麻醉用藥;流產均為自愿, 本人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吸毒者;酗酒者;依賴鎮痛藥物者。
1.3 方法 納入者均接受無痛人工流產, 均給予吸氧、靜脈用藥、心電監測等。
對照組選擇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 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200,規 格:5 mg(以C20H28N2O5計)], 靜 脈 注 射, 1 μg/kg,30 s 后給予丙泊酚(河北一品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3542)復合麻醉, 靜脈注射給藥, 2 mg/kg, 觀察待無睫毛反射后, 手術即可開始。
觀察組選擇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 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海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328)5 mg, 緩慢靜脈注射給藥, 5 min 后開始注射丙泊酚2 mg/kg, 觀察患者入睡后, 且未見反應后手術可開始。
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改變情況, 持續關注麻醉效果, 若有必要可酌情追加藥量。SpO2<90%時, 給氧方式應更換, 換為面罩吸氧, 實施氣道開放,HR<50 次/min 時, 注射阿托品[2]。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術后指標 包括術后NRS 評分、恢復定向力時間、意識清醒時間。結束手術10 min 后借助NRS 評估患者疼痛程度, NRS 分為以下幾種標準:0 分:無疼痛;1~3 分:輕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疼痛越嚴重, 分值越高。
1.4.2 比較兩組麻醉效果 判定標準:未見體動, 即Ⅰ級;有體動, 程度較為輕微, 未對手術進行產生影響,即Ⅱ級;術中體動較為明顯, 干擾到醫生手術進行, 即Ⅲ級[3]。
1.4.3 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 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HR、MAP、SpO2。
1.4.4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心動過緩,呼吸抑制, 嘔吐, 術中體動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分析數據結果。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統計學成立標準。
2.1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NRS 評分(2.01±0.53)分低于對照組的(3.11±0.64)分(P<0.05);觀察組恢復定向力時間(5.48±0.47)min、意識清醒時間(5.00±0.34)min 與 對 照 組 的(5.50±0.51)、(4.97±0.67)min 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術后NRS 評分(分) 恢復定向力時間(min) 意識清醒時間(min)觀察組 31 2.01±0.53a 5.48±0.47 5.00±0.34對照組 31 3.11±0.64 5.50±0.51 4.97±0.67 t 7.370 0.161 0.222 P 0.000 0.873 0.825
2.2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麻醉效果Ⅰ級27 例(87.10%), Ⅱ級3 例(9.68%), Ⅲ級1 例(3.23%);對照組麻醉效果Ⅰ級20 例(64.52%), Ⅱ級6 例(19.35%), Ⅲ級5 例(16.13%)。觀察組麻醉效果優于對照組(Z=2.125,P=0.034<0.05)。見表3。

表3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n(%)]
2.3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麻醉前, 觀察組HR、MAP、SpO2分 別 為(80.54±0.56) 次/min、(81.38±0.25)mm Hg、(99.38±0.25)%, 與對照組的(80.45±0.71) 次/min、(81.25±0.21)mm Hg、(99.25±0.21)%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 觀察 組HR、MAP、SpO2分 別 為(77.21±0.51) 次/min、(79.71±0.32)mm Hg、(98.71±0.32)%, 高 于 對 照 組 的(70.22±0.25) 次/min、(77.29±0.61)mm Hg、(95.29±0.13)%(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術中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HR(次/min) MAP(mm Hg) SpO2(%)觀察組 31 麻醉前 80.54±0.56 81.38±0.25 99.38±0.25術中 77.21±0.51a 79.71±0.32a 98.71±0.32a對照組 31 麻醉前 80.45±0.71 81.25±0.21 99.25±0.21術中 70.22±0.25 77.29±0.61 95.29±0.13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1 例(3.23%)心動過緩, 1 例(3.23%)術中體動,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5%;對照組發生2 例(6.45%)心動過緩,2 例(6.45%)呼吸抑制, 2 例(6.45%)嘔吐, 2 例(6.45%)術中體動,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8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292, P=0.038<0.05)。
妊娠14 周以內由于遺傳病、疾病、非法妊娠、預防先天性畸形兒等原因需借助人工手段強制終止妊娠的一種手術, 即為人工流產, 也可作為補救避孕失敗的一種方法。在婦科, 人工流產屬小手術, 手術時, 若未麻醉, 術中實施宮頸管擴張、宮腔吸刮等操作時可影響患者, 使之精神緊張、疼痛不適, 極易增快患者HR,升高其血壓, 使之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 重者可引發迷走神經功能反射性亢進, 最終發生人工流產綜合征[4]。因無痛人工流產成功率高、恢復快、痛苦小等特點,逐步成為終止妊娠首選手段, 其麻醉常用方法是丙泊酚靜脈注射, 該藥作用時間短, 起效快, 不會蓄積在患者體內, 因而僅可產生較少的副作用, 術后患者可快速蘇醒, 但其缺點在于鎮靜作用較弱, 術中極易有各類應激反應出現, 如肌肉震顫、肢體扭動等, 人工流產手術時間延長, 手術難度增加。給藥時若加大劑量, 則可對呼吸循環系統產生明顯抑制, 所以為發揮鎮靜有效效果, 常需與阿片類藥物聯合, 地佐辛、瑞芬太尼均為此類藥物。
瑞芬太尼屬阿片受體激動劑的一種, 經靜脈給藥,可迅速起效, 作用時間短, 極易有各類不良反應出現,如嘔吐、惡心、呼吸抑制等。地佐辛屬阿片受體新型拮抗劑, 可作用于μ、κ 阿片受體, 可發揮強大鎮痛作用, 可對痛覺傳導區實施強力干擾, 其親和μ 受體的能力較低, 安全性較高[5]。
本文選取本院62 例無痛人工流產患者作為對象展開對比分析, 探究應用瑞芬太尼和地佐辛的效果, 結果顯示:組間恢復定向力時間、術后意識清醒時間對比(P>0.05), 人工流產術后許多患者約在術后10 min 定向力、意識即可恢復, 本文中, 兩組清醒用時均<10 min。所以, 選擇在術后10 min 評定NRS 評分結果更具可靠性, 結果:觀察組術后NRS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與瑞芬太尼相比, 地佐辛鎮痛的作用更佳, 分析其原因, 地佐辛清除半衰期約為(3.9±0.7)h, 而據有關資料顯示, 瑞芬太尼半衰期約為(22±10)min, 相比之下,前者較后者數值更高, 止痛時間明顯更長。藥物性質差別也可影響該結果, 地佐辛可發揮超前鎮痛效果, 將其應用在術前, 可減少各類刺激傳入所致術前、術中中樞、外周神經的敏感化, 利于術后疼痛減輕。也有文獻指出[6], 經超前鎮痛可使術中應用麻醉劑量減少,本文并未統計丙泊酚總用量, 后續研究中會對其進行驗證。
HR、MAP、SpO2在麻醉給藥期間屬關鍵指標, 通常來講, 由于手術應激, 可影響患者血流動力, 使之發生改變, 血壓、HR 增高, 但由于麻醉藥可發揮神經組織效果,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對循環系統產生抑制, 進而降低血壓, 尤其是在麻醉給藥初始階段, 血壓會出現明顯降低, 而后數值隨之升高[7,8]。本文結果可見:術中, 觀察組HR、MAP、SpO2均較對照組高, 提示地佐辛影響血壓的作用較為輕微, 可有效保持患者生命體征。本文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麻醉效果Ⅰ級27 例(87.10%), Ⅱ級3 例(9.68%), Ⅲ級1 例(3.23%);對照組麻醉效果Ⅰ級20 例(64.52%), Ⅱ級6 例(19.35%), Ⅲ級5 例(16.13%)。觀察組麻醉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麻醉效果較對照組更佳, 提示了與瑞芬太尼相比, 地佐辛的麻醉作用更具優勢。在孫洪濤等[9]研究中選取了無痛人工流產患者100 例展開對比分析, 以隨機原則將100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0 例)、觀察組(50 例), 分別將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給予對照組、觀察組, 結果:觀察組可見44 例(88.0%)Ⅰ級, 5 例(10.0%)Ⅱ級, 1 例(2.0%)Ⅲ級;對照 組 可 見33 例(66.0%)Ⅰ級, 9 例(18.0%)Ⅱ級, 8 例(16.0%)Ⅲ級。觀察組麻醉效果較對照組更佳, 與本文數值基本一致, 證實了本文真實性。
本文在分析不良反應中可見, 觀察組數值較對照組低, 提示地佐辛麻醉作用更佳。術中體動例數為最直接體現, 而觀察組體動例數較對照組低, 在機體遭受侵入性傷害時, 如分離、手術切割等, 肌肉會有不自知顫動出現, 為減少術中損傷附近正常組織, 確保正常進行手術, 一般需加短效麻醉藥物。由于術中機械性擴張宮頸時, 可影響迷走神經, 使之出現興奮, 從而有血壓降低、心動過緩等癥出現, 甚至術后產生驚厥等情況,本文中觀察組可見心動過緩1 例, 未見術后嘔吐、呼吸抑制, 提示地佐辛給藥更具優越性。但仍需強化監控術后無痛人工流產患者, 確保其生命安全[10]。
綜上所述, 無痛人工流產選擇地佐辛復合丙泊酚實施麻醉, 與瑞芬太尼相比, 麻醉效果更佳, 可發揮較高鎮痛作用, 不良反應減少, 麻醉效果提升, 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