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作為提高語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寫作教學在小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當重新規劃教學的重難點,全面優化作文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在寫作活動中將自己的所思所見有條理地表述出來。從文字積累、觀察習慣、語言邏輯、寫作技巧、創作靈感、總結反思等角度入手,探究高效作文教學的策略,為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推薦優質讀物,注重文字積累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密切,猶如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如果學生的閱讀積累不足,他們在寫作時就很容易陷入無話可寫的困境。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首先,推薦優質的讀物,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還可以為他們的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而提升文章質量。推薦閱讀文本,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其一,讀物要符合學生的喜好。小學生稚氣未脫,學習動機多以感性認知為主。如果教師只重視文章的專業性,推薦一些艱澀難懂的讀物,學生的閱讀熱情會大打折扣,甚至會產生厭倦閱讀的情緒。所以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原則,以趣味引導為主,循序漸進,推薦一些學生喜歡的讀物。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讀童話和寓言,可以推薦《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籍;有的學生喜歡詩歌,可以推薦《艾青詩選》《革命烈士詩抄》等經典的詩歌選集;有的學生喜歡科幻小說,可以推薦《天外來客》《冒險小虎隊》等中外科幻著作;有的學生喜歡歷史,可以推薦《中國民間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外名人故事》等歷史作品。如果為了降低閱讀難度,進一步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可以選一些帶插圖的繪本。繪本圖文并茂,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教學應該做到“量體裁衣”,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滿足他們的閱讀訴求,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積累寫作經驗打好基礎。
其二,除了推薦課外讀物,教師還應給學生推薦一些和寫作相關的書籍。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三上第六單元“這兒真美”的教學為例,教師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這里的什么真美?是人美還是風景美?意在啟發學生不要將“美”的概念單純地定義在風景上,人美、心美也可以成為寫作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其推薦《致大?!贰肚锷x》等寫景類的文章,或《莫斯科紳士》《奇跡男孩》等表現人性之美的文章。這些都與本單元的寫作主題相關,有助于學生積累素材,學習方法。最后,教師還要布置讀寫任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并寫下感想或批注。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養成精讀、細讀的習慣,避免出現“囫圇吞棗”式閱讀。
二、養成觀察習慣,關注生活細節
寫作素材是影響文章質量的關鍵因素,如果學生引用的素材都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作文就會顯得陳舊,沒有新意,不能給讀者帶來新奇感,難以獲得好評。相反,若引用的素材緊跟時事,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寫出的文章就會吸引眼球,收獲贊譽。由于語文與生活密切相關,寫作素材大多來源于生活,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關注生活的細節。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寫作并非無中生有,素材也不能憑空捏造。唯有立足于生活,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
首先,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養成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三上第八單元“那次玩得真高興”的教學為例,雖然玩耍是小學生的生活日常,但他們只重視玩的過程,不會記住太多細節。因此,要讓學生養成寫生活日記的好習慣,每當有難忘的事情發生,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防止遺忘。學生在寫作目標的指引下,通過生活日記迅速找到了滿意的案例,更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
其次,可以布置長期的生活實踐任務,將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成為學生的學習常態。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三下第一單元“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學生能認真觀察植物的形態,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敘述,旨在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中種植喜歡的植物,如蘭花、多肉等,每天花費一些時間悉心照料,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如果學生覺得家中的植物沒什么特色,也可以前往當地的植物園觀察桃花、迎春花、三葉草、柳樹等植物。此外,為幫助學生更有條理地觀察,教師可以發放記錄卡,如按照名稱、樣子、顏色、氣味、其他等順序記錄植物的特點。這樣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積累真實的素材,讓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布置主題練筆,加強語言邏輯性
語言邏輯性也是評判作文質量的標準之一。小學生沒什么寫作經驗,經常在語言邏輯性上犯錯誤。例如主題不明確、前言不搭后語、跑題等。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條理地敘述事情,教師可以布置主題練筆,讓學生認識到建立語言邏輯的重要性,以讓文章更流暢。
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四上第五單元“生活萬花筒”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通過舉例剖析句子中的邏輯。如這兩句話:我早上穿好衣服出門上學,下午五點放學回家;我下午五點放學回家,早上穿好衣服再出門上學。教師讓學生細心體會并分析哪個句子的邏輯更合理。學生們不難發現,第二個句子的先后順序有誤,因為一天的時間必然是先早上再下午,上學之前也必須先穿好衣服。句子二顛倒了時間順序,邏輯混亂。如此,學生們就會認識到寫作必須講究邏輯,否則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開展多樣的小練筆活動。讓學生在寫作練習中推敲語句的內在邏輯。比如,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張圖片:一只老母鴨領著一群小鴨子前往河邊,后方還有一只黃鼠狼藏在石頭后面。要求學生看圖寫話,先歸納圖片信息,再通過猜測或設想寫出黃鼠狼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教師還可以展示一張生活場景圖:一個孩子在刷碗筷,旁邊的媽媽正張開手臂說著什么。讓學生編寫一段對話,猜測母親可能說什么。教師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從細節入手進行思考。例如,黃鼠狼以雞鴨為食,偷偷跟在鴨群后面自然有不軌之心。因此,寫作時最為合理的邏輯推斷,就是將黃鼠狼放在反派的位置上。再比如,雖然孩子正在刷碗筷,但應當觀察媽媽的表情。如果媽媽十分開心,那么她所說的話應當以表揚為主,如果媽媽的表情嚴肅,那就繼續找其他細節,看孩子是否將水龍頭開得過大,或是不小心打碎了碗筷,導致媽媽產生了不高興的情緒。綜上,通過針對性的主題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四、引入經典案例,剖析寫作技巧
想要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不僅要重視素材的積累,還要掌握多種寫作技巧。結構清晰、邏輯通順的文章,讀起來會很流暢。而正確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則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現力。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剖析經典文章的寫作技巧。
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四上第七單元“寫信”的教學為例,教師選擇巴金的《給家鄉孩子的信》作為范文,讓學生學習感謝信的寫作方法。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先介紹巴金的生平和文學成就,再列舉社會評價,讓學生初步感知巴金的形象。如冰心認為:巴金是一位可愛可敬的作家,他最讓人敬佩的一點,就在于它的真誠。魯迅認為:巴金是有熱情、有進步思想的作家。畢淑敏認為:巴金老先生是有良知的作家,它的光輝形象能讓我們整個民族學會自省和反思。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提出問題:這樣一位可敬、可愛的老者,在和孩子們寫信交流時,有可能會采用什么樣的口吻?引導學生預測文章的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比如,這篇文章采用了四段式結構:先感謝孩子的來信,然后敘述自己寫感謝信的原因,接著談自己的人生經歷,最后對孩子提出希望并祝福他們,點出主題。根據思維導圖的提示,學生能清晰地了解這篇感謝信的內容和結構。此外,教師還可以從冰心、巴金、老舍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中節選一些經典的文章,突出比喻、設問、擬人、對比、排比、引用等常用的修辭,讓學生仿寫練習,這樣學生能更好地運用修辭來豐富文章的表現力。
五、鼓勵交流互動,激活創作靈感
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不能閉門造車,而應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寫作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寫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寫作心得,在互動中激發更多的創作靈感。
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四下第二單元“我的奇思妙想”的教學為例,學生寫完作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5-6人為一個小組,相互傳閱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審讀感想。學生可以總結組員作文中的創意和給自己的啟發,也要指出不足,提出建議。這樣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除了交流活動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趣味互動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激發構思活力。比如,教學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四下第五單元“習作:游”時,可以播放一段自己曾經出游的視頻,讓學生沿著教師的第一視角,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景。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扮演導游,為大家介紹這個景點的特點。這樣既可以鍛煉口才,也能幫助學生梳理“游玩”的順序,為之后的寫作打好腹稿。學生之間還可以合作,通過人物扮演,將游玩景點的過程表演出來,從而構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綜上所述,通過多種交流互動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產生更多創作靈感。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從他人身上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技巧,豐富自己的寫作技巧,提升整體寫作水平。
六、組織糾錯活動,做好反思總結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有時會被教師和自己忽略,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因此,學生很可能重復犯錯,導致寫作素養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當定期組織糾錯活動,帶領學生反思并總結,及時找出文章中的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比如,有的學生不會選材,尤其是在寫看圖作文時,他們沒有按照圖片的提示發揮,而是憑空想象。教師應當提醒學生,看圖作文的主題通常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跳出這個框架寫與圖片無關的內容,文章就會跑題。所以,在寫之前要先審題,從題干、圖片中提取出足夠的信息,確定合適的主題,再圍繞以上內容寫作,以保證主題突出。還有的學生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在文章的開頭寫了許多與主題無關的事,應該突出中心時卻一筆帶過。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筆時要反復斟酌,檢查語言是否得當,如果和主題無關,要及時刪減,重新構思。有的學生描寫不夠深入。例如寫妹妹很調皮,卻沒有舉例。還有的學生喜歡舉負面的例子,宣泄消極的情緒。這樣的文章,即使辭藻華麗,結構通順,通常也不會得到較高的評價。因此,教師應當告誡學生,作文的主題應是陽光、健康、積極的,符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綜合以上糾錯活動,教師既要注意教學指導,也要幫助學生建立糾錯筆記,詳細記錄作文出錯的具體情況與改進的方法,還要經常溫習,定期反省,不再出錯,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能得到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