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凡凡?張偉
【摘 要】體育源自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體育、觀察體育、體會體育,將生活中的事物和經驗有機結合,能夠使體育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性。文章以毛巾在水平一“投擲與游戲”教學中的運用為例,對小學體育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生活化體育 投擲與游戲 毛巾 水平一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為體育教學生活化指明了方向。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應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點,挖掘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目的是基于學生實際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提高學習效率。本文以毛巾在水平一“投擲與游戲”教學中的運用為例,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幫助學生自主建構學習內容與方式,并闡述創設生活情境、優化學習內容、提升學習效率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二年級教學投擲,都是簡單、基本的投擲動作。主要使學生初步學會自然揮臂的投擲動作,將投擲物迅速向指定方向投出,以發展學生的投擲動作能力,全面鍛煉身體,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在水平一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開展游戲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升練習效果。本節課授課對象為二年級學生,屬于低學段,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注意力不穩定的特點。權威性、單一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會限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興趣的激發。因此本節課基于“生活大掃除,撣掉頑固污漬”的生活情境進行完整的情境設置。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在家里有做過家務嗎?今天我們來進行“生活大掃除,撣掉頑固污漬”家務大比拼,看看哪些同學是生活中的勞動能手,下面同學們拿好自己的毛巾坐在草地上,跟老師一起來活動身體。
筆者通過巧用毛巾設計一系列相關游戲,將毛巾打結,設計成具有一定重量的輕物投擲器材,既方便操作,又有安全保障,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手臂力量和身體協調性,而且在運動中融入生活元素,培養了學生運動的樂趣。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在一瞬間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挑戰的欲望。
二、注重情境完整,活化學習過程
鄭毓信教授認為,好的“情境設置”應滿足一個基本要求:就教學而言,特定的情境設置不僅能起到“敲門磚”的作用,還應該在課堂下一步拓展中由始至終地發揮其主導作用。整體性是情境教學的一大特點,一個完整的情境應該將整個課堂包含其中,緊緊圍繞所創設的主題情境,從課堂前的器材準備過渡到準備部分進行的情境導入,到技術動作教授的基本部分,再到最后結束部分的情境升華,每一步都在具體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進行思考,層層遞進、逐步深入。下一個環節是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進行的延續和提升。本節課將生活化情境教學一以貫之,教學的開始就以“生活大掃除”導入。
情境一:撣灰塵。游戲方法:根據褲子上沾到的不同面積的灰塵,拿上毛巾想辦法將灰塵撣掉,可自行撣掉或相互幫忙撣掉。
情境二:撣“蜘蛛網”。游戲方法:三人一組,其中兩人分別用拇指和食指拉住毛巾一角,另一人通過抽打的動作將毛巾從兩位同學手中打落,打落一次加1積分,三人輪換進行游戲。學生在體會撣褲子上的灰塵之后,需要進一步體會正前方和前上方的擊打動作,通過高度的遞進逐步趨近于完整的正確動作。
情境三:向我開炮。游戲方法:設置三條不同距離的起投線,由近及遠,再分別將毛巾砸向地面上的衣服、拋向空中的衣服和手中舉起的衣服,砸中一次加1積分。
通過一個個游戲情境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情境,將傳統教學中生硬枯燥的教學環節,通過生活化的處理,轉化成有趣高效的教學過程。
三、觀察生活現象,細化教學目標
體育課堂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就是在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構建類似于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生活化體育教學策略一改宏觀教學目標的常態,讓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處理上有了更廣闊的自主性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生活化情境教學,靈活地設置課時教學目標。將體育教學目標生活化,讓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跟時代接軌、跟生活相聯系,把體育教學的目標從單純的成績和數據轉變為富有生活氣息的目標。
將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原封不動地呈現給學生,單純的技術要求便成了對學生來說既枯燥又具有壓力的負擔。教師若能夠根據本節課每個環節設計的小游戲來設定具體、易懂且有趣的小目標,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從完成什么樣的動作轉變為一個個富有趣味的小挑戰,那對學生來說,本節課的效果便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環節一:通過清理一點點、一小塊、一大片的灰塵,感受不同的清理動作。
環節二:能說出在清理時,各個部位快速有力的動作要領。
環節三:體驗高位撣“蜘蛛網”,做到向前上方揮臂發力。
環節四:通過對地上、空中的衣服進行投擲,在互動中讓學生知道出手角度和出手點,再對教師舉起的衣服進行投擲,鞏固動作和投擲角度。
四、借助生活經驗,優化學習內容
陳水菊老師說:“體育學科,本應受到學生的喜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時間體育課后,就發現現實中正規的體育課和他們頭腦中歡樂好玩的體育課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這足以說明體育課的教學存在問題。體育教學內容越接近學生的經驗,越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價值。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大掃除”出發,將投擲的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設計成撣灰塵和撣“蜘蛛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動作,將動作技能與記憶中的生活經驗在大腦中重新聯結,整合成新的動作理解,形成有自己獨特理解的動作技能。
(一)游戲“撣灰塵”
1.一點灰塵
師:(地面的“毛巾熱身操”結束之后)同學們,起來之后我們的身上都沾了些什么啊?(草地上的灰塵)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用毛巾撣一撣,看誰撣得最干凈!這名同學你的褲子上沾了一點灰塵,怎么清理呢?
2.一塊灰塵
師:那如果褲子上多沾了一點灰塵,這時你該怎么清理干凈呢?
3.一片灰塵
師:灰塵的面積更大了,要怎樣才能清理掉呢?
學生通過清理一點灰塵到清理一小塊灰塵再到清理一大片灰塵,感受清理不同程度灰塵的動作發力。清理一點灰塵,學生小臂輕輕用力即可完成動作;清理一塊灰塵,學生要加大力量,大臂帶動小臂的動作,清理一片灰塵,學生在體會大臂帶動小臂完成抽打動作的同時,要注意加快抽打的速度。
(二)游戲“生活大掃除”
三人一組做游戲,兩人分別用拇指和食指拉住毛巾一角,另一名同學通過抽打的動作將毛巾從兩名同學手中打落,打落一次加1積分,三人輪換進行游戲。
1.打掃低處“蜘蛛網”(“蜘蛛網”與肩同高)空
練習者面對“蜘蛛網”,手臂從后往前,大臂帶動小臂加速抽打動作,在前一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抽打的方向、高度與力量控制,內容難度增加,但在學生看來也只是將面前的“蜘蛛網”打落,學生的習得體驗在一個個遞進環節的鋪墊下獲得提升。
2.打掃高處“蜘蛛網”(“蜘蛛網”直臂舉高)空
在前一環節游戲的基礎上增加了“蜘蛛網”的高度,讓學生從向前方用力過渡到向前上方用力,學生自然而然地做出了投擲的正確動作。
3.教師完整示范講解
將學生的正確動作引出之后,教師完整地示范正面投擲的動作,將其動作要領變成朗朗上口的小口訣:兩腳前后站,一手前、一手后,手臂彎曲向前投。
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整體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的處理,將枯燥、單調的投擲教學變成了趣味十足的“生活大掃除”,學生在游戲挑戰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了運動熱情,提高了學習質量。
(三)游戲“向我開炮”
分別將毛巾砸向地面上的衣服、拋向空中的衣服和手中舉起的衣服,通過對不同方向和高度的衣服進行投擲,讓學生在擊打目標的過程中了解出手角度和出手方向,并以此游戲鞏固已習得的動作,進一步加固強化。
本節課第一環節將動作簡化為小臂抽打的動作,利用生活化的經驗將其處理為撣褲子上的灰塵。第二環節強調對動作方向和力度進行控制,這時又將此教學內容處理為撣低處和高處的“蜘蛛網”,為學生提供可供想象的生活化內容,讓學生邊學習、邊聯想、邊思考。
五、優化評價過程,鞏固學習效果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判斷,不管是通過教師評價,還是通過學生自我評價,都要盡量基于實際,做到客觀并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場景中,找到自身體育運動的優缺點,進而不斷完善。
“這名同學的動作既快又有力量,灰塵撣得非常干凈,回家可以試試用這個動作來勞動。”
“哇,老師,他的出手速度很快,能夠非常快速地將我們手中的毛巾打掉。”
“只要能擊中任何一件衣服,你就是今天的勞動能手。”
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學生的動作,而應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獲得評價。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嘗試觀察身邊人的動作,汲取他人經驗,取長補短。這種生活化的評價方式,更容易被學生記住;而做得不好的地方,更容易被學生所改正;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通過評價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持續深入地進行學習。
教師要從生活中抓取靈感,根據教學設計將教學目標細化成一個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微目標;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優化教學內容;同時,模擬生活情境,打造一個個具有輕松、愉悅、開放的生活化學習氛圍的教學過程,能夠點燃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體育學習和鍛煉之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霞.立足新課標,基于統編教材構建“生活化”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29).
[2]董曼曼.立足學科特點,構建小學體育生活化課堂[J].小學教學研究,2020(24).
[3]許多.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索分析[J].教育界,2020(2).
[4]黃天勇.以生活促教學——淺談小學體育教學的生活化[J].科技資訊,2019(28).
[5]高燕.小學體育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 新課程(上),2018(8).
[6]臧聚寶.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初探[J].教育,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