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新城小學教師,曾參加六安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所帶班級榮獲2021--2022年度市級“先進班集體”,多次輔導學生寫作、書法等獲省市級獎項。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近三十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朱景紅努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能量之源。走進她所帶的班級,一股濃郁的閱讀之風撲面而來,孩子們既彬彬有禮,也活潑可愛,在書香氛圍的帶動下,一個有活力、有底蘊的班級應運而生。
“小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經(jīng)典作品傳誦傳承,在現(xiàn)行的統(tǒng)編教材中,更是注重了親身經(jīng)歷的真情,因為它飽含情感,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教學時,披文入境,如何將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呢?”朱景紅自有其法。她適當運用電教手段,把教學內容拉入學生生活,讓課文中描寫的一些離孩子久遠的東西再次真實地再現(xiàn),帶著孩子們進入虛擬的大自然的懷抱,讓他們更真實地在課堂上體驗生活,孩子們自然能深入理解表現(xiàn)情感的語言文字。更加直觀地豐富了想象,豐滿了情感。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千錘百煉推敲所致,苦吟詩人,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體現(xiàn)了詩人的精錘百煉。”朱景紅介紹。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她注重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尤其是通過電教手段,將抽象的很多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內容以更加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緊扣詩眼,讓孩子反復朗讀、仔細推敲,慢慢體會詩句中所含的精妙境界。
“文以載道,文以抒情,情感在創(chuàng)作時和閱讀過程中的作用我們深有感觸,詩歌的平仄對仗,朗讀中的鏗鏘有力,吟唱中的節(jié)奏鮮明,韻味悠長,聽者更是賞心悅目,產(chǎn)生動態(tài)美與音樂美。”朱景紅說道。而作為班主任,朱景紅更是以班級為橋梁,用心觀察,處處留心,找準契機,不僅幫助學生個體走出困境,還能帶領班級整體奮進。
2016年9月,朱景紅的班級里轉入一名男生,他文靜懂事,成績中等,雖然聽話、努力,但就是不夠活潑開朗。朱景紅介紹,“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熱,但這個小男孩有點奇怪,不管天氣多熱,他總是把長袖校服牢牢地套在身上,即使?jié)M頭大汗,朱景紅叫他脫去外套,他也只是小聲說他不熱,就是不脫下那寶貝外套。
“同學們都笑他,說他的外套是護身符,不能離身。”朱景紅表示。后來經(jīng)過家訪朱景紅得知:因為他右手肘處有一塊巴掌大小的黑皮膚,像潑灑的一團墨汁,很是不協(xié)調。
一次在辦公室里,朱景紅找他談話,一講到胎記,他的臉紅了,眼睛也紅了。“他怕別人嘲笑他,更怕別人好奇。”朱景紅表示,于是,她抓住這次契機開了一個主題班會:“你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缺陷”。她讓同學們回憶課文《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恩科西,“如果他來到我們班,你怎么對他?如果你和小恩科西一樣,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你希望別人怎么看你?”同學們討論激烈,各抒己見,最后大家得出結論:要以平常心對待別人的缺陷,不能漠不關心,也不能過分關注,把他們看成普通人就是最大的尊重。自己有缺陷要勇敢面對,做一個敢于面對挫折的人,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贏來別人的尊重。
朱景紅介紹,班會開后第二天,那個男同學就勇敢地穿上了夏季校服,而班級里沒起任何波瀾。“我們要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向上的心,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棵開花的樹。只不過是所開的花不同而已。”她深有感觸地表示。